忏悔录(名著名译丛书)

读书评论:
  • 灰灰的小白白
    11-30
    “我生来就是为着独自一人在闲暇中进行沉思默想,而不是为着在大庭广众中说话、行动和处理事务。”
  • 青春圆舞曲
    05-03
    第二部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太枯燥了,大段大段的文字。一个老人,无论出于什么目的,他能够在将死之际去剖析去忏悔自己,都是值得尊重的,虽然好像是在为自己的过错辩解。因为时代造就了非常曲折的人生经历,除了他身上那种顽强不屈的拼搏精神,好像对我们现在没有什么借鉴意义?但是我一直有一个疑惑,临死之前的忏悔录或者罪己诏,究竟是获得内心的安慰“我已经道歉了,是非对错,与我无关”的无赖,还是想让别人更理解自己的无奈呢?
  • 马可瓦尔多
    04-12
    拖了一个半月时间读完了第一部,第二部实在看不下去了。这是我第二次半途而废,研一读了十分之一放弃,这次是一半放弃,将来怕是也可以写一部《忏悔录》,痛斥自己永远不能坚持到底的行为与性格。总体上其实是有意思的,可以了解到“大家”卢梭的人生所感所想,可以看出他又自恋又坦诚。但是我实在看不惯只要出现一位夫人/小姐就逐渐看对眼的情况啊!卢梭你到底爱上过多少人,又有哪些是真爱!
  • 吕六一
    04-16
    这本书花了半个月时间看完,内容之劲爆可能有些发出来会被XX,可以说是个包罗万象的文本,一部十八世纪欧洲的公路片(第一部),一个平民儿子的发迹史,一份性别研究的绝佳材料,中间穿插无数上流社会的八卦及drama(知识分子勾心斗角起来也不比一般人差)。对于卢梭此人,不管你对他如何评价,起码他的确做了一件从没有人做过的事情,至少在现在,几乎没有在严肃领域享有如此盛誉的人会做如此彻底的自我披露了。
  • sky liu
    08-23
    从奥古斯丁、蒙田到卢梭、托尔斯泰,存在着忏悔录与自传文体的系谱。《忏悔录》当然只是一部小说,卢梭现实那些经历一经文字揉捏,便禁锢在词句的囚笼中。总归卢梭发生了变形,或者放大,或者缩小,也根本不可能说实话。相信真诚,不如相信矫饰,《忏悔录》上下篇的差异风格即是一个好的例证。
  • llevithn
    02-28
    “和承认卑劣低级的行为相比,承认性格上的缺点则更易接受。”
  • 勇往直前
    03-05
    前段精彩,后段一般,是否真实,不敢多语。
  • 咩咩
    02-13
    第一部对童年到青年时期的描写很浪漫也够真诚,然而到了第二部就开始罗里吧嗦鸡毛蒜皮,更偏向于为自己的各种行为辩护而不是比较客观地陈述事实,看到第二部的时候有很多次中断,看不下去,太乏味了,耐着性子看完的。附录里安德烈莫洛亚写的那篇序言我深表赞同。“在所有的人身上都有装假的一面。我们不仅为别人演一个角色,而且也为自己演一个角色。我们需要这样继续扮演下去,这就要求我们把不是出自我们本能的行动强加给自己。一切伦理道德都是建立在更为执拗的第二天性上的,因此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合成的人物。完完全全的坦率就在于把两种角色都描写出来。但是它们是矛盾的,所以作家很难照办。” “卢梭的真实并不见于他的反省,而见于他以极其蔑视的口吻讲述出来的那些事实上。”
  • 傲宇
    07-10
    这个译本理应是从法语直译而来,自然少了从英语翻译而来导致的信息的损失,但并不是说这个译本就会好很多,记得关于给卢梭画像作者的译法是与我国常见译法完全不同的,这就导致搜索上的困难。总体而言,起初希望读后可以得到的东西,终于是大体失望的,或者闻名时以为这种忏悔总是真诚于自传,更多的自我反省和内心深处的反思,但读到时还是看到了各种的辩解与遮掩,以及无所不及的受害妄想,我总在怀疑卢梭本人这种心理状态的来由。而我另为关注的是其如何从无名之辈到达声望盛隆也是在文中所看不到的,无论是写就那些千古文的心路和挣扎,或者是灵感的来源与把握,大致作者也是讳言的或者正如他一直期待的朋友的对等相待的那种小气他自是不愿授此秘籍的。总之,大体还是失望居多,但也算是开先河之作,自然有其地位和价值。
  • 真织寒子
    12-05
    大学初读时对我的影响还是非常之大的,开篇那壮阔的宣言「看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好!」让我难以忘怀,成了我日后做坏事时的底气。靠着这个无来由的底气,我做了不少奇怪的事情——尤其是在面对喜欢的女生时。有些事情要女权看起来,确凿是性骚扰无疑,如今的我恐怕也不会再做,但有意思的是,对此我甚至有几分引以为傲。现在回头再看,彻底的暴露是绝不存在的。至少能从《忏悔录》看出来,卢梭没有做到,我更加没有做到。但我至少发现,坦诚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能够将所有的不安都转嫁到对方身上。尽管我只是相对的赤裸,但关系中的另一方却不得不承受这样炽烈的真诚和果敢。我在这方面享受的好处太多,如此循环,我已经没法做一个虚伪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