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紅的早星
读书评论:
-
Lynn05-26篇解真是很漂亮啊。可能台湾左翼正因为无立足之地才能自我剖解反思得更彻底吧,起敬且叹。
-
- 鞭子与提燈ッ06-14看完《东北纪行》,发现他的视野能看出很多大陆人可能习焉不察的内容,或许这是社会学家的素养?又或许这是不同知识经验背后,台湾人提供的一种外部视角。如果赵刚是作家,那他一定是如今的我最喜欢的那一档,他思想的深度和文笔的细腻程度超越很多自称作家却只顾咀嚼一己悲欢的人。他女儿的画的配图也让这本书变得有点点可爱和温暖。啊,不舍得看完的书还是看完了。
-
堂吉磕碜05-02陈映真把作为否定的、批判的、激进的左翼思想与jd教思想进行结合,进而想构建人道主义的左翼思想,不得不说是一个好思路。但左翼思想与传统思想是否有结合,其实不好说,哪怕陈映真在《云》这篇小说中,赞美了作为传统的代表小家庭。所以赵刚分析陈映真,说陈映真也在探讨左翼与传统进行结合的可能,即赵刚认为传统能为左翼提供力量。不得不说,有新左的倾向。但是,赵刚作为台湾人,感觉他并不了解大陆的新左,或者,传统在台湾与大陆已经经历了变形,就像陈映真一样,作为一个天真的左派(褒义),他其实并不了解大陆可能是因为这本书更多的是文本细读,涉及的文本离看过已经过了很久,没有作者的另一本书读的畅快
-
溪山04-08特別喜歡這本,左翼的悲天憫人和反抗絕望
-
春雪11-21比《求索》更具情感维度,解读陈映真小说的篇篇泣血,书写自己台湾记忆的字字皆泪,还是流在心里的那种泪,一生都不会也不愿干涸的家国之泪。这样的文章也真让以往读的许多台湾文学显得渺小了。
-
运茶船04-09莫非每年四月我都能经历可能是一年中最高峰的阅读体验?读赵刚对《一绿色之候鸟》的篇解的震动堪比当初在《左眼台湾》读到对《我的弟弟康雄》篇解的震动。而本书更绝的在后半本的「衍义」部分,三篇都极好,个人最喜《东北纪行》,而《两岸与第三世界》则给我很大启发。同时我也产生一个疑问:在赵刚对白永瑞对陈映真的批判的反批判视角下,一个可谓超克一切的史观,在搭建一个理想化区域对话的无菌室后,如何不闪躲地站在台湾立场切实地回答政治行路的方法论问题?赵刚眼里尉天聪对陈的批判显然也是不超克的,但如果「超克」走不出书斋,那么我肯定还是站在尉天聪一边。
-
深渊大饭店07-10突然發現一個有點可怕的事實,我的台北基本完全就是趙剛的那個台北,活動範圍不外乎南部和東部,萬華充滿淫慾和危險,中山士林則只有捷運上看到的貧窮和傳聞中的欺詐。而太多的台北真的好陌生。/整篇基本是求索所提出的陳映真三階段框架的補充版,有很多有意思的細節,寫論文時再參考。
-
胡桃木12-23赵刚的文字具有强大的力量,读者不得不感叹他之思维之清晰,论述之丰富。在两篇散文里,又见他“怀旧”的一面,沉郁的一面。在面对陈映真难题的同时,也是对于其自身的存在之探索。
-
CAMILA05-23只看了对前期作品的解读部分,虽然觉得很有道理但时常会有“这也太主观了吧”,似乎有点过度阐释,但好在激情的行文与真诚的求索。
-
たんぽぽちゃん07-08“如果记忆是私的历史,那么这个私应也无处不著于公罢。”
-
Lena12-24确实很精彩。社会学家能把篇解做成这样(让人在篇解上无路可走的地步…),而且读起来并不会觉得和文学研究很“隔”。只是感觉对陈映真的小说缺一点点还原思想谱系的感觉,后来的全貌有时或许成为了先验的前史?有个别细节的解读可能略“过”了一点点。最后的衍义形式也非常好,成为完整本书的重要部分。以“空间”串联起自己的记忆、陈映真、小说人物,实际上解释了自己为什么会研究陈,又为什么会选择某些理解方式,逐渐超越“本体”,到批评白永瑞那篇提出了更多的现实问题和新观点、视野了(虽然以现在的能力,这篇很多内容我还无法理解)。
-
山南01-12现代主义和左翼并非对立的;“发于中形于外”,古老的文学规律至今依然适用;陈映真思想从来不是静态的“瓶”,毋宁说是一颠踬的徘徊、摸索过程,认识陈映真,正是去认识陈映真如何认识20世纪的中国。
-
索幻01-15数年之后希望还持存着心中那颗橙星。
-
Tobetough03-17重新读了一遍。加上知网上那篇关于夜行货车的论文,也算是把赵刚老师的陈映真研究总体过了一遍。相对于文本分析,我似乎更喜欢老师对于台社自身的反省与批判。
-
林中离别最好05-20重读一遍。有好有坏,好的是赵刚对于陈映真60年代中后期稍带偏批判意识的小说的文本分析得以让我感觉:“好像这个说的有道理的。”坏的是对早期小说的分析过于主观,赵刚一直是以自己的阅读感觉进行文本解读,无可厚非。但细节也有抓的牢的,也有抓不住的。注重大历史的同时,也看看小人物的背景吧。
-
G小调09-10后附讲东北之行的部分也很有意思
-
郭坏06-23好像還是《求索》比較好看
-
旮旯03-13「橙紅的早星」出自陳映真處女作《麵攤》中的一句話。如果跟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一比,「橙紅的早星」的意象是冉冉升起但微溫(lukewarm)的,是一個很精彩的象徵。有時作者的解讀雖不免有過度詮釋之嫌,但這也是時代加諸的限制,不得不用斯特勞斯式的方法去把它讀出來。此書一出,今後的研究很難迴避陳映真早期作品中蘊藏的左翼意識。釜底抽薪的問題恐怕是:如果臺灣的「左翼」不可避免得用現代主義的手法來遮遮掩掩,那究竟在什麼意義上還能稱之為左翼文學?
-
袁长庚10-08以我目力所及的知识界,赵刚老师几乎是唯一的“文学青年”,他以一个社会学者的方法论进入他所爱的作家,但又不让分析破坏了文学本身内生的美感,文青,重点在“青”,是一种昂扬的、向上的、不服气的状态,不是穿个棉麻风整天捂着胸口疼的东施效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