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屋中的呐喊
读书评论:
-
新宇08-04买了新的版本补标一下
-
Achenpoldi08-25鲁迅基础研究,算是一个不错的梳理
-
大北05-08作者的海外背景,为其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与视角。全书内容不是很深,但填补了一些鲁迅研究的空白,尤其第三部分,苏联文艺对鲁迅的影响及鲁迅的取道。
-
勰狸05-20新的开始,要多读鲁迅
-
roro03-02*補標對魯迅生平的抽絲剝繭,散文般展開。精神之必要 / 不可靠敘述 / 獨異個人和庸眾立意在反抗 指歸在動作
-
晏清04-09余老师美学课提及。高中的时候很喜欢鲁迅,读了他的很多作品,当时大概就会觉得只把他当作反传统的革命斗士是不够的,他身上有着让人着迷的复杂性魅力:许多散文与小说的文字所展现的文字都是超一流的;所谓反传统的他,其实旧学功底又极深;对待亲密者和青年和蔼敦厚,杂文骂战中却又讥诮嘲讽刺人甚痛,不过当时也会觉得他有些杂文冷嘲的意思有点过了。当时一些含糊的印象在读李欧梵这本书的过程中有很多印证的地方,打算再读《野草》。
-
苦影03-18对较少接触鲁迅研究的读者来说,或许有助于击破宣传口一直以来营造的革命斗士形象。但仅从文本分析的敏锐度、观念构造的深度来说实在不够尽兴。读过竹内的鲁迅研究后再读其他几近综述的典型文本+传记式解读,真是有些曾经沧海难为水了。
-
老丁12-15几乎就要五星的鲁迅研究。
-
大蓝04-30中学课本上鲁迅先生的革命形象被稀释,所谓斗士、激进、反叛、孺子牛等等标签只是鲁迅先生的某些侧面而已。感谢本著对鲁迅鲜活人生的还原:真正完成自我启蒙,并实现了超越性的中国近代文人!他的思想显然是复杂的,不但有革命的、激进的一面,而且也有痛苦消极、颓废唯美的一面。
-
分你一些01-21难得的非神化视角,可以窥得鲁迅在人生的许多转折点更真实的思想转变,并不是所有抉择都是道义使命的支撑,如“幻灯片”事件刺激着弃医从文的转变但并未起决定性作用,医学专校的成绩平平、对道德精神高于纯科学的兴趣,都影响着他的选择。对鲁迅文学传统的溯源有着基本清晰的脉络,一方面是对屈原阮籍嵇康的继承,又有不守成规、远离儒家正统的“抗传统”倾向;另一方面是以托洛茨基为切口,以被压迫民族精神为联结的苏联文学。同时也不避讳其作偶尔落入情绪化的攻击或写作上的油滑而掩盖了广袤与智慧调性的缺点。鲁迅在当时受到各种攻击与赞许,在今天他的文化遗产仍然受着一种虚伪的推崇,现实上演着鲁迅小说里反讽的距离
-
蝸涎舎11-23书架边上偶遇就翻了一过,久违的现代性的、忧郁的情愫。行文挺流畅轻盈,好读。我的注意点其实在李欧梵博士时期是跟史华慈做思想史的,因为选了心理学课,一份用心理学理论分析鲁迅早年经历和人生选择的报告得到艾理生的肯定,于是走上了几十年来研究鲁迅的“不归路”,发现文学才是真爱。
-
江海一蓑翁12-21以鲁迅在小说集《呐喊》自序中那个经典的寓言故事为题,全面深入地分析鲁迅各类作品的文本,打破了大陆几十年惯有的革命化和神化思维,把一个孤独、敏感、异于常人,既充满战斗性,又带有明显的颓废和忧郁的鲁迅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关于鲁迅文本研究的上佳之作。
-
落冰云08-13李欧梵笔下的鲁迅是沟通过去和未来的一座桥梁,这种笔触伴随淡淡的忧伤,特别是对鲁迅晚年生活的描写。涉及文体,李欧梵也是透过文体对鲁迅人生的困惑、思想的转变、道路的选择进行深入的分析,是一部很全面细腻的鲁迅研究著作。
-
非虛構11-19少数清醒者开始时想唤醒熟睡者,但那努力导致的只有疏远和失败。清醒者于是变成无力唤醒熟睡者的孤独者,能做到的只是激起自己的痛苦,更加深深意识到死亡的即将来临。他们中的任何人都没有得到完满的胜利,庸众是最后的胜利者。铁屋子毫无毁灭的迹象。
-
胡晓晨10-13这本书最大的努力就是在尽量还原标签以外的鲁迅。作者看到了鲁迅革命性以外并没有始终对明天充满着希望,与之相反,他对这世界是悲观绝望的。这点尤其反映在《野草》这部杂文集里。鲁迅一生在公和私,社会和个人两方面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差异和矛盾,尽管他写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也写下了“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同时鲁迅受西方现代性的影响,他的小说有多种文学形式的探索,里面也能看到存在主义和荒诞派的萌芽。至于苏俄文学,鲁迅其实并没有接受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表达,他始终是坚持批判现实主义的立场的。在翻译苏俄作品上,他也没有选择马列,而是选择了普列汉诺夫、托洛茨基这样一些较自由、较少教条的作品。在苏俄文学里,鲁迅看到的是从“多余人”向“英雄人物”过渡的知识分子深刻悲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