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人
读书评论:
-
核掩体03-07“第二种人生比日常表象的第一种人生更加真实。”
-
荒野大喵客04-27读此书让我不断联想说吧记忆。纳博科夫的回忆无疑是精致的,带着一点缓缓漫开的怅惘,像森林的薄雾,带着晨曦的微光。加缪的回忆则是在“人”中的探索,他背负的苦涩,及在苦涩中一截截突兀的成长,都让一无所有的空洞具有了实质重量。后者难捱多了,像嘴里的100%黑巧,从味蕾苦涩到胃。不过相同的是,都有诗一样的语言,让生活跃然纸上
-
黑貓十一05-31因为它未完,因为它献给永远不可能读到这本书的你(作者及他的母亲),他的爱,他唯一的爱将永远是无声的。这本书里可窥见加缪创作的过程和手法的地方很有趣。
-
空山07-21任何人的人生都没那么容易。
-
戴红花的长颈鹿03-05由此开始加缪成为我的新男神。“在年代的夜幕中走在遗忘国里,那里每个人都是第一个人。”外婆霸气地支撑起全家;母亲温和、胆怯、顺从;失聪的舅舅像父亲一样宽厚;热尔曼老师将贫穷的他推到大千世界中;皮埃尔是一起顶风玩举棕榈叶、一起兴奋地借书读书、一起升上初中的同伴....这本未完成的书就像盛年就离开人世的加缪一样迷人
-
softnan04-10或许正是未完成,让我们看到了加缪在写作中的构想片断,透露出他写作的某种方式~
-
小陈12-16现在觉得加缪的文字是长镜头中未开口的旁白,和最近一起读的《爱与黑暗的故事》对照着看,阴郁下又多的断了牵连的无助感。同半自传体的口吻,战后早期生活相伴过世亲人的记忆,穷苦潦倒,窘迫无奈。加缪也写他真诚的贝尔纳先生,写他永远默默注视的母亲(献给她再也读不到的作品我们再也读不完),可能更多是以无根状态表现都是第一个人的每个人,没有根基与信仰,试图学会生活,永远默默无闻。
-
Herztier11-11被另两本传世之作的光芒掩住的宝石。好喜欢好喜欢最后的写作手稿附录,看那些破碎,孤立,零散的语句,他一挥手便串成珍珠。
-
成知默01-202020015:未竟之作,也是加缪最具自传色彩的一部作品。没有祖先,没有回忆,没有故乡的第一个人,仿佛既无来路,也不知归处。而在那些遗忘的夜幕中、在那些历史的烟尘下,每个人都是第一个人,不仅仅是加缪,不仅仅是那个独自成长、孤身寻找父亲的雅克。父亲的缺席,亲人的残障,始终生活在其中、无力挣脱的困窘与失落,加缪用这种没有根基、没有信仰的匮乏为自己塑像,也为那些被遗忘、被剥夺的人作传。自始至终被赤裸裸的穷苦所裹挟,加缪笔下的“穷”如有千钧之力,将人拖入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中:“只有富人们才能追忆流水年华,对于穷人,逝去的时光只是死亡之路上留下的模糊痕迹”。虽是残稿,但附录中那种朦胧而有别于其他的、正冉冉上升的曙光,大概是加缪赋予那一个个“第一个人”的光明与希望。如此迷人,可惜未完。
-
大小章鱼05-21他将在没有根基、没有信仰的世界中试图学会生活,独自寻找他的道德准则和真理,最终长成一个男人。他是别人的儿子,也是第一个人。
-
虫虫11-05在我看来,相比《鼠疫》,这本未完成作品的结构更能看出加缪的创作才华,主人公雅克和加缪幼年时期的经历极为相似,可以看作加缪的半本自传吧。当40岁的雅克面对在29岁就英年早逝的父亲的墓地时:突然,一个念头涌上来,震撼了他的整个身心。他已经四十岁了。葬在这块石板下面的那个男人,那个曾是他父亲的人比他还年轻。温情与怜悯突然溢满了他的胸膛,这不是儿子怀念去世父亲的心灵颤抖,而是一个男人在意外死亡的孩子面前所感受到的震惊与同情——这里的某种东西是有悖自然常规的。
-
艾弗砷04-29加缪最好的作品!好久没有遇到这种难以言表的感觉了。
-
秋大虫05-16加缪是苦难里的幸福造就出来的光辉,多亏了阿尔及尔的阳光和海风。
-
猞猁12-05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成就了一个独立的民族国家,但也同样不可避免地将一部分人同原有的世界撕裂开来。加缪在这本遗作中书写的正是他在阿尔及利亚的早期生活,从这段穷苦、焦虑、无奈并且夹杂着短期欢愉的时光中,加缪勾勒出一种“夹缝人”(即他所谓的“第一个人”)的无措、彷徨和失落的形象,更多时候又充满人对命运的曲意逢迎。实际上仔细想来,历史的涌动塑造了无数个第一,或许这种无根性焦虑早在民族大迁移伊始便业已存在,甚至直至今天,拥有多种身份归属的我们,依旧不时地体味着这种飘萍之感。寻父之旅最终并没有一种完满的结局,"父亲"终究是支离破碎的,而”母亲“早已惯于忍耐,这似乎提示着20世纪以及未来人类精神流亡的命运:对彼此割裂以及存在缺失的无尽哀悼。
-
eris02-11在我内心有一片可怕的空白,使我难过得无动于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