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教士的詛咒
读书评论:
-
zhuhuanghao10-31精彩 比国内研究多了全球视角 中国的和欧洲的都不是空洞的基督教 而是变化的。作者有很好的思辨能力 打破了一些想当然的旧说。一个村庄能展现的东西有限 但也足够超乎想象了。
-
伯樵·阿苏勒12-19沈真的很会写书......虽然理论只是在开场白和结语时讨论了一下,但能明显地感觉到无处不在回应全球史和acculturation的理论,比起纯粹炫酷式的理论玩家,显然是更信服地梳理了信仰之为cause的斗争、调适、妥协与动摇~其实沈还是不能完全放下文化调适的路径,但展现了文化调适复杂的肌理和脉络,以及原初假设的错误;不过和《梦醒子》有点类似,这种视角和写法没有特别大的学术野心,但从厚度到笔法非常适合作为给graduate看的见微知著的作为一节课阅读材料的教科书,每一章似乎又能被纳入到另一个学术议题的讨论里,比如,它又是全球史,又是地方史,简直就是glocal-cultural history全球地方史,维梅尔的帽子,加勒比的甘蔗,山西老区的圣母~
-
熄灯道人01-24速读,意外的佩服写作功底,天赋啊
-
赵嘉敏02-06#2022年第4部。微观史学与全球史融合书写的典范,打破了主流叙事下对中国基督教史的认知,许多观点和故事令人印象深刻,比如早期天主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其实主要并非传教士一个一个推销的,而是以一批晋商为代表的皈依基督徒自主通过商贸网络和家族势力进行的传播,以及传教士雇佣中国人作为传道员进行传教事业的。此外,作者对于主流的“文化适应”理论也做了有力的批驳,勾勒出了一条更具动力的中国基督徒努力与国际化接轨的暗线,这一点可以对古代史中与之类似的所谓“汉化”理论的反思有所启发。PS:1.p19“避开清政府眼线”应为“明政府”;2.P101第八行,“炼狱魂军与西西里人并肩作战,打败了萨地那人”,从前后文逻辑关系来看,应该是炼狱魂军与萨地那人并肩作战打败了入侵的西西里人。这里可能是翻译有误。
-
山阴道上02-06中国传教士地位低下、本土化的传教方式、西来传教士的欧洲影响、传教士之间理念的抵牾与冲突,可以看到是整体下的多对矛盾。
-
Zú02-10维米尔的帽子,洞儿沟的圣母玛利亚。全球史与村庄史,与既往的“文化适应”说相暌违,沈艾娣要追问的是“中国人如何与作为全球性宗教的基督教产生联系?”,是“适应中国文化”与“寻求作为全球机构一员的authenticity”相拮抗。这个题目对我来说不算新鲜,但如《梦醒子》一样,沈艾娣的学术写作丰沛而动人,尤其是最后两章。结语最后,刚走完苦路的信众们在中式圣母堂中先用17世纪的方式跪下来唱诵祈祷词,再一首接一首地唱当地农妇写的赞美诗。想起《麦芒上的圣言》结尾,“村庄渐渐地隐在一片麦地之中,只有教堂的尖顶,还耸立在麦田之上,地里的庄稼兀自随风摆动,慢慢地成长,教堂上的十字架默默地叙述着耶稣的苦难,仿佛有什么歌声轻轻地飘落在细细的麦芒上。”
-
ici02-09任何外来宗教在经过“本土化”的适应性调整之后,都不可避免地带上根源于本土文化传统的“功能主义”特征。华北的天主教也不例外。但作者认为华北天主教与民间宗教在形式和仪式上的雷同并不能说明“皈依的不彻底”,因为在意大利教会的仪式也有类似内容。三百年的华北村庄天主教历史,不仅是当地和全国各场历史风波在教徒群体身上的体现,也与遥远的西方世界产生了实际的或精神上的种种关联。政治运动和全球政治角逐对天主教徒而言,不仅是信仰上的考验,更是人性的考验。
-
杰拉鲁02-12前面是天主教在中国本土化的过程,夹杂着妥协和挪移化用,接着则是洞儿沟这帮信徒在20世纪初被卷入国家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斗争的漩涡,进而诞生了关于“诅咒”的缘起,而建国后政治运动的残酷迫害反而强化了社区的共同烙印,历史,以及关于殉道牺牲的神迹体验,促成了八九十年代的信徒大爆发,但可以想见,随着现代化无可阻挡的脚步,宗教信仰退缩为朴素文化认同的速度会继续加强,历史也将成为真正的历史
-
玛乃04-01最吸引我的是作者对史料的巧妙处理及其写作手法。每章的内容由一个故事展开,然后据此回到具体的历史情境中,好看又迷人。此外,如果现在(2022)再写这本书的话,结合这些年来的“宗教中国化”运动,第七章表现的内容可能会很不一样,讨论或许会更复杂一些。
-
木卫二06-27立足全球化,放眼洞儿沟。全书尝试反“中国化失败论”,提出一开始在宗教多元自由混杂的民间信仰中,天主已经完成了中国化,后来却因平行发生且同步施加的国际变化,有过拉扯与血腥,最终到近代今日,成为了全球化基督教的一部分。
-
Sean S.07-14从流传的故事切入,结合档案史料,发掘故事背后的历史、社会土壤,牵连出一个天主教村子与世界密切关联的三百年历史。虚虚实实,跌宕起伏。印象较深的点有:华北村庄存在与“文化调适”相反的潮流;中国教徒与传教士一直存在不同的博弈,在天主教传播上中国教徒比传教士的作用更大;以往认为明清天主教走“上层路线”,晚清新教走“底层路线”,实际上明清天主教发展更加拥抱乡村,而晚清新教则更多面向中产。1960-70年代的章节令人骇然。
-
Frida the Nerd06-01诶,才发现前几年已经在神学院的宗教学课上看过原版了。从山西一个天主教村落口传三百年的民间故事看全球基督教、中国史与天主教史三条线的交汇,见微知著,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