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的大分流与现代化
读书评论:
-
过期黄桃罐头06-08论文合集,做了很多繁琐的工作,但缺乏理论创新
-
小径分岔的花园06-30特别好 很有启发意义
-
殷顽民06-27各篇的观点和论断在结语部分有总结。大体而言,结论很克制,指出落后源于制度文化,又将制度文化归因于历史传统的差异,回避了价值评估(笑有些反常识理论能够带来启发,但“大分流”显然不在此列,谓之一眼假的诡辩不为过。看到像本书作者这样的严肃学者细致地搜集数据,做量化分析和个案研究,而后批驳“大分流”。我更觉得“大分流”派才是赢家——胡搅蛮缠获人搭理了
-
holly200701-18作者历年实证论文合集,证据不少,创意不多。
-
智术师03-14马德斌的一部论文集,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必读书目,可与彭慕兰的《大分流》对比阅读。
-
陈慕初09-04没想到时隔一年才读完这本书,法考结束了,上岸结束了,开始重新阅读的生活。但是生活里还是要有功利性的考试,一起加油吧。让生活尽量平静却又充满惊喜。
-
凉水凉04-08学习一下产业布局 经济外溢
-
启风08-15研究谈不上有多深入,主要就是通过中西不同时期数据对比,得出一些结论,但是作者运用现代理论解释古代问题,还是能给人启发的。
-
无明05-31论文集,反驳彭木兰,下次写个论著吧。
-
Marlais12-29马德斌老师的论文翻译结集,各部分主题分散。第一部分的4篇文章写得随意,体例上其实不是很严谨的论文写作方式,但散落洞见可寻。第三篇中西法律制度演化对比的分析性综述最佳。其实Ma最具有意思的研究是其与Jared Rubin合作的2019 JCE paper,解释为何专制君主制低税收,可惜本书没有收录。
-
鉴澄04-09喜欢第二章,信息不对称和非正式约束的提法蛮不错的。
-
这么近,那么远01-29“本书是著名经济学家马德斌先生的英文论文的选辑修订而成。与其他有关大分流的论著不同,作者研究强调把18世纪甚至更早的大分流问题与19世纪中叶以来的现代化问题联系起来思考,具有中国、欧洲或者日本之间的比较视野,并且引入了现代经济学的理论或方法,尤其是近二十年兴起的新制度经济学、计量统计与实证分析等方法。”
-
GooHow03-31本书的一些观点很有启发性,例如关于财政与国家能力的讨论:传统中国是强政权与弱治理的结合,定额制是皇帝应付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合理对策。在缺乏信息和监管能力的情况下,委托人会选择与代理人约定固定租金而非工资或分成租金;但是正式税收再分配到地方的部分不能满足正常需要,各个层次的官吏只能依靠非法税收(或腐败),这些隐性分散化的租金阻碍了对信息敏感的资本密集和规模效应的行业发展。但是,作者将上海或江南视为整个中国的近代化转型的缩影,其他“边缘”地区被排除在视野之外,导致过度强调以租界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现代化转型的作用,而忽略了中国传统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的内生性;另一方面,本书的量化分析主要是既有模型与数据的结合,由于缺乏对社会内在机制的深入分析,导致本书将一些数据结果归因于制度很难让人信服。
-
赛雅颂11-10作者近些年文章译文的合集,从经济史内外反驳彭慕兰等人“修正派”关于大分流的观点。注重以长时段的思维、运用计量经济学、结合当时的思想体系与法律制度,将大分流问题与现代化问题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