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无形无垠的宇宙

读书评论:
  • 罗罗
    03-12
    特好。尤其喜欢阿克曼的部分。
  • 疯子一号
    03-14
    读书真的不能停,停了两天就不想再看下去了……
  • SilviaWasRight
    03-06
    谈女性,谈创作,谈现在人的浮气。艺术创作的形式是流量的源头,而作品要传达的内在感受和共情反而越来越被人忽视。欣赏美从一种抚慰变成一种路过。
  • 伍佰的青年粉
    03-09
    对谈形式的记录,一个原始手法创作的雕塑家(艺术家)与一众各行各业的朋友探讨工作与自我的关系。因为真诚而显得在当下英勇。言辞犀利间满满的经验的“我”,她在用她感知世界的方式回应艺术。艺术创作是生产,消耗与技能在所难免,重要的是跟着认定的价值去游走,过程都只是个体探索感知生命的必要环节而已。
  • 小张
    03-09
    喜歡聽用時間與行動表達理想主義的對談與對話者。他們的言語中時不時會散發出一個或多個理想的幻象,聽者可以從周圍尋找相似的人,甚至可以直接從自己身上找尋到。理想在某種意義上具象了,但又不同於榜樣。對談的人的社會身份私認為也是重要的,因為“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面對同一問題/現象/情況的所觀看的角度與感受都會不一樣,對談的過程是表達不同聲音的過程,同時也是產生火花的過程。倘若只為尋找同頻共振那飯桌閒聊就能做到的,經不起討論的都產生不了火花。讀完這本對談集,激發了我對藝術家及其看待事物的觀點的表達(主要指言說的那一面,而非其藝術作品)的興趣。
  • 阿扎罗
    01-21
    向京如此丰富 越了解 越有新的魔力。跟陈嘉映讨论精英 成功 成功是一种约束 因为你需要不断地交作品 那部分很有意思。亦可了解她的创作观 如何生长于女性的身体 又不囿于女性。P138 人在处理他跟神的关系的时候开始处理他的自我 “我对结构关系所呈现出来的层次感兴趣”“我想做让人看了就闭嘴的作品”
  • 麒麟
    01-17
    一次谈话,俩人分别能写出2本书《行走在无形无垠的宇宙》和《走出唯一真理观》,恰巧我还读过,这内容都一样啊。话头子为主,我也是服了气了
  • danyboy
    08-27
    比较陌生的领域,总体觉得新鲜有趣。也是觉得陈嘉映的那段比较有意思
  • 冒菜王
    07-21
    编者的二次剪辑很见功底和用心,从访谈延伸出无边无际的创作者宇宙,又通过大量的探索和追问,回到创作者最真实的执拗。特别喜欢戴锦华和陈嘉映的部分,关于精英和艺术本身,聚焦而透彻。
  • 长安
    07-18
    1.向京还是和女性聊天更有意思,和戴锦华的对话珠玉毕见;2.我现在特别喜欢看艺术家讨论艺术市场以及社交媒体对创作的影响,很开心里面有教深入的讨论;3.以后艺术家的展览画册麻烦都用这种来回拉扯的对话去写,有劲。
  • 把噗
    06-28
    很有意思,取胜于形式,将不同的访谈按一定逻辑剪辑成一篇长篇,已经算某种再创造了,具备电影思维。见出编者工地,书末还有一篇长谈,应该署名的,为啥没有?
  • 劉丹青Shelia
    07-28
    “人在处理他跟神的关系的时候,开始处理他的自我。”
  • bookbug
    07-09
    虽然是被剪辑过的艺术家对谈集,而且居然是从最形而下的现实谈起,却意外的好读,当然最终仍旧归于艺术、思潮和精英意识。印象最深的是陈嘉映的通透和向京的真诚,还有林白的生活化。
  • 袁长庚
    06-09
    像书里面阿克曼曾经提出的质疑一样,我也曾经觉得向京的创作有些重复,但看过这本“混剪”的对话集才意识到,那也可能是一种有语境有意识甚至刻意保持笨拙的对抗。
  • 四火火火火
    04-08
    和陈嘉映,戴锦华两位的对谈最喜欢,对艺术的评判在当今社会或许是越来越模糊的状态,但被辨认,被发现是最重要的,不需要去追寻而重在于发现,回过头看,那些在艺术海洋中夺目闪耀的作品横向对比其实是同质化下较为精彩的产物,并非独一无二,带有祛魅警惕意味。喜欢向京老师作品中的抽离感,不附带任何历史记忆与个人色彩的艺术表述,作品产生的时刻是另一种互文意义的开始,跳脱出女性主义的标签后做出的属于个人的女性思想作品,在河岸边聚集起一群互相陌生的女孩一起洗脚,这本身就很像一场非常私密化但公开的行为艺术,女性之间的亲密是洗脚,男性之间就会是最后的晚餐,这些锐利的交谈让我不自觉会笑出声,还聊到喜欢的作家博尔赫斯。创作艺术本身就像是行走在无影无垠的宇宙,一切仍旧需要被摸索着发现,保持对世界以及生命的敬畏之心行于此地。
  • 新京报书评周刊
    05-24
    女性的生命经验如何表达?是否存在一种女性主义的创作?当代艺术只是一种小圈子的文字游戏?人工智能可以创作出只可感知不可言说的艺术作品吗?这本书是艺术家向京首次出版的访谈集。书中,向京与戴锦华、陈嘉映、林白、凯伦·史密斯、朱朱、阿克曼等学者、艺术家、策展人进行了密集深入的对谈。这些对谈跨越近二十年的时空,而这本书未做明确的章节划分,阅读时仿佛带领我们深入行走在一个无形无线无垠的宇宙,畅快思考有关创作、艺术、性别、观念等问题。在这些剥离了时间与空间限制的思考中,我们得以重新审视习以为常的当代艺术、女性创作等观念。看到标签之下被掩盖的真实,发掘艺术创作中令人兴奋又恐惧的生命力。
  • Lottie
    07-14
    很喜欢这本访谈,包括访谈者和被访谈者。17年在龙美看过向京的展,快到闭展时远远地看见艺术家在楼下,很瘦,在作品中行走,像一只幽灵。向京说那场展,是她“跟一个理想化的过往的时代,一个特别美好的创作时代告别的仪式”。她强调观者的“自我”的意义,是内心被艺术唤醒的感受性,也是一种内在经验的建立。在这个轰然到来的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辨别真相和事实的能力、个体独特地和世界连接的方式,并没有变得更加容易。多数人的失语,原因大抵一样——是因为对将要说出的所有的话都深表怀疑。
  • 撒旦的表妹
    08-28
    艺术家是敏感的,对谈时而感性时而犀利,很喜欢和陈嘉映讨论艺术家这个群体的部分:“很多人会有种误会和想象,把艺术家的生活和艺术混在一起,把做工作的人和工作本身连在一起。其实艺术家属于为风雅人进行生产的生产力。就像我们说贝多芬不风雅,但是听贝多芬的很风雅。而生产者一旦入了风雅圈,生产力就大大下降。如果他习惯了这种圈子,那他作为生产者就基本上没什么用了。”实在是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