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
读书评论:
-
一叶02-12核心思想:人要与社会合作,产生联系;不善于合作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些普适性的问题或障碍,对这个观点不是很赞同。但关于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方面的观点还是值得翻阅借鉴和反思的。
-
Terabithia02-10Seek inner peace.
-
Hanoch02-12一些诚恳古板学究老父亲的唠叨。
-
❓02-17赋予生活合理的意义,时刻理解主观选择和行动可以做出的改变(但不过分放大),具有主动悦人和爱人的能力,超越自卑,寻求合作,实现生活的意义。
-
一桩03-27通篇讲社会属性,我不爱听,有用也不听。
-
亘亘07-13时代久远,不认同有的观点。但给我启迪。每次看心理学书籍,都是醍醐灌顶和焦虑无奈交错,因为我想到许许多多现象,却找不到改善的途径。
-
海边的西西弗12-04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动机,或许改变就开始了……
-
深情的艾老师03-15我们对一个人的要求就是他能成为优秀的同志,能成为其他人的朋友,能在爱情与婚姻中成为真正的伴侣,这也是他可以得到的最高奖赏。简而言之,我们必须证明他是别人的良伴益友。婚姻是高等级的理想,需要我们付出努力,并进行创造性活动,因此,身心不健康的人难以担此重任。
-
云熙05-20人在四五岁时就已经形成了对世界和他人的看法,建立和他人的联系,合作很重要;母亲很重要,但是母亲付出的劳动往往被严重低估;被宠坏的孩子和被忽视的孩子都有可能走上犯罪道路;只有一夫一妻制才能使人在爱情和婚姻中实现至善至美的发展……
-
Irene04-14太精彩了,翻译也很通畅,很受用的分析,准备看作者的其它著作。
-
Spike_zaizai03-05合作,无私地为别人奉献是个体心理学的主张之一。无论是在家庭、职业、亲密关系中,要积极主动地和别人合作。 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自卑情结,需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并且将它转化为动力。 小时候的亲密关系会成为今后亲密关系的范式。 接纳自己的成长经历,感谢自己的成长,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
多米拉噶07-10概括如下:生活的意义是与人合作,并产生贡献。问题儿童产生原因,生理缺陷,过于溺爱,缺乏关注。了解一个人的最好途径是其合作能力。自卑是个人或社会从平凡原始走向成功进步的原动力,而自卑情结归结为达不到诉求目标,而个体就是在追求优越感上成长。童年,也就是早期记忆决定了人格塑造,受家庭,学校的影响。犯罪受环境,遗传的影响,但最终取决于个体。童年对犯罪人格形成的影响,归结为罪犯对个体优越感的追求对他人无益,且他们缺乏合作共赢能力。至于合作能力低下,源于家庭环境,贫穷,生理缺陷,社会不利因素。最后他提出一些方案,比如职业选择,友谊爱情婚姻的积极影响。宗教,政治,社会行动的外界引导。纵观整本书,好多理论带有主观偏见也受时代约束,有失偏颇,不过有些建议还是非常有参考价值。
-
皮蛋瘦肉粥12-08作为学习心理专业的我太喜欢这本书了,后来很多所谓教育专家都是直接引用这本书的或是阿德勒观点。并且这个译本很好。我向所有人推荐。
-
铁妹05-12作为心理学专业的现在才读这本书是不是有点晚... 精髓就强调人要对他人感兴趣,要培养合作精神,为社会作出贡献才能维持心理健康的生活。#2019年读完的第17本书#
-
叶云楼08-09书名戕害书的典型例子。以前一看书名就觉得是鸡汤类,书买了很久,一直束之高阁。这偶尔一翻,发现完全不是那回事,不知道哪个始作俑者把What the life means to you翻成“自卑与超越”,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书名上都没有这么翻的道理,即便是内容中有涉及到,也该是“从自卑到跨越”一个连续的光谱。其内容是“个体心理学”,从人与三个核心框架的关系展开,从儿童到家庭到学校论述一个人的发展。尤其强调社会性,强调人应与他人合作,符合经济学思路。很多东西现在看很理所当然了,但这是近百年前的论述!可以和弗洛伊德做个对比!
-
断断12-21这个版本还挺可以的~(小声:其实我不太能分辨译本好坏,我自己觉得读起来通顺就算可以)
-
你一生的故事12-03感觉特别适合给另一半看的洗脑文(让他有点奉献精神
-
向小秋11-30开篇就开始甩观点,然后论述展开,跟看课文一样,课文居然还要你时刻以社会性为先,十分不适。结果论述逐渐展开,却总会遇到中枪的地方。基于这本书,不论是过分溺爱还是被忽视,最后都会导致无法与其他人协作,社会性缺失。自我检讨,我的不喜社交大概要追溯到童年时期总被锁在家里独处吧,每天都在脑里放电影,从书中摄取经验,都用来关注自我了,其实视野太狭窄了,要是有匠人之长或者物质资本充实,也不是致命问题,可惜只能承认就是个普通人,无法活成一座孤岛,只能摸爬滚打戴上面具努力练就一副钢筋铁骨,努力和解,最深处依然拧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