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的世界

读书评论:
  • 06-04
    作者有着令人瑟瑟发抖的朋友圈。当战争即将来临时,有多少人能嗅到#总是标记错版本#
  • 02-19
    高中在平板上看了一半没看完,现在终于补完了。茨威格记忆里的欧洲是金色的,但都笼罩着悲伤,无论多开心的回忆看起来都很伤感,让我想起张岱。我好羡慕那个不需要签证护照的世界
  • 海生Zoe
    06-06
    茨威格用细腻感性却又不乏犀利深刻的洞见,真诚而锐利地对自己所处时代的好坏如此透彻的分析和反省。在自由主义兴盛和民族交融的多元化欧洲文明交流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茨威格,带着青年时代扎根于心的“世界主义”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前后人们的思想意识变迁,见证着极端民族主义对社会和文明带来的破坏和影响,对人性的扭曲。作为犹太裔流亡作家,即使带着那样的痛心和惋惜,但是在这生前最后的文字里却鲜有愤怒和仇恨,如实理性地记录那些尚存人类良心的人和事,那些在疯狂年代值得保有的清醒认识和思考,当然也有茨威格在经历过自己事业高低,人类精神文明落差后的失落和难以回去的故土的遗憾。这不仅是他个人大半生的记录,更是对19世纪初欧洲伟大思想家之间宝贵友谊及交往的记载,那些黑暗年代的微光守护和延续着文明之火。
  • 异叶杨
    05-24
    时代之子。有婆婆妈妈,有历史造成的眼光局限(同性恋话题上尤为明显)。但依旧动人。作为生活在2019年的天朝人,有太多共情之处。
  • 羽揚
    07-02
    長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艱
  • 赤道無風帶
    09-05
    茨威格回忆里的欧洲那都是镀金的
  • 白梓
    04-01
    YY的强推。历史的亲历者,也明白了茨威格为何变成无国籍人。
  • 李守中
    01-01
    人应该知道什么是真善美。最近这些年,这些概念都已经太模糊了。
  • 禁止通行
    02-23
    还是不要指望一个条件优渥的作家能写出什么东西来了 “怯懦的知识分子” 还是个反复用作品销量来刻画自己的知识分子(
  • 白小酒
    09-14
    其实翻译还可以的,这种啰啰嗦嗦的德文版一定不好翻……这是一个怯懦敏感的读书人写出的纤细浪漫的时代回忆
  • Zooey S
    05-04
    让我们泰然若素与自己的时代狭路相逢——莎士比亚《辛白林》
  • 深邃
    01-05
    整本书的观感正如茨威格想回忆的那个年代,开头浪漫令人憧憬,逐渐冷静肃杀,直至最终战争棺椁的愤怒无奈。这本书也让我确认了《布达佩斯大饭店》是韦斯安德森目前最出色的电影,他以茨威格为蓝本,真正做到举重若轻地刻画了昨日的世界。“微弱的文明之光,仍存留在这野蛮的屠场里,这就是人性”。
  • 野原新之助
    06-11
    正如《译者后记》中所说,这本书既不是自传,也不是文献,而是茨威格的相当主观的口述,作者以他的生平为框架,将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尽可能地写在书中,因此别具一格。然而世界史是我的短板,许多内容都不甚明晰。但是仅仅从文学性和个人感悟的角度而言,茨威格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他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遍游欧洲,与罗曼·罗兰、弗洛伊德等著名人物都有深厚的情谊,他是畅销的剧作家,在活着的时候就有巨大的影响力。因此茨威格的回忆录非常值得一读,他对于人生的感悟也很有启发意义。“每个影子毕竟也都是光的孩子。只有那些经历过光明与黑暗、战争与和平、兴盛与衰败的人,才算真正生活过。”只是想不到,能够写出这样的句子的人,为什么会自杀。茨威格惯用长句,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有几处翻译不太流畅。
  • 白日梦设计者
    12-07
    在他笔下昨日的世界里,我竟看到了今日的世界。
  • rivert
    02-10
    译者太可爱了,在后记里吐槽茨威格的文笔烂,行文啰嗦。茨威格在德语世界不受欢迎,但在法国、中国却深受喜爱,译者功劳不浅。
  • 轻方明晓
    04-14
    不针对这本书,翻译真是一塌糊涂,编辑都不校对的吗
  • 知度濟。
    02-13
    文章自是不用说,许多描述思考至今尚受用。译文明白晓畅,较之旧版,有胜之。然而注释稍少,读时些许不便。另,不知是文章字数偏多还是怎样,校对者和译者仿佛心力交瘁?大约从中间始,有些许错讹不通之处,且有些句子逻辑不通,望再版时译者与编辑细细整理,不负从德文原本翻译之初衷。悄悄吐槽一下扉页辛伯林的翻译。
  • 03-22
    龙应台说,茨威格的回忆录能教给你任何学校教不了的一件事:眼光。在这本书中,我们能读出他的神情、勇气、对自由的呼唤与坚守。除此之外,他的文字那么好看,除去一切停顿和噪音,让心中的东西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