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往事
读书评论:
-
#暗蓝#08-11原书出版于明治26年(1893),次年便是甲午年——从时代背景的角度来说,松原岩五郎笔下的暗黑东京,正是《坂上之云》中秋山兄弟与正冈子规求学时的东京,当然更是明治维新如火如荼之时的东京。进步产生财富,财富带来格差,导致有人只能靠剩饭和当铺过活,而总也赚不够钱的车夫则时不时找铁道算账。而巨变究竟是进步的必然结果,还是格差导致的崩坏,其实很难讲得清楚。译者语言考究,对原作的时代风格有很好的还原。
-
尤里卡08-10松原岩五郎的这部作品充满了浓厚的底层关怀,表现出了强烈的人道精神,无疑是一部“良心”之作,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真正的新闻记者的使命与担当。
-
不雨花犹落08-08繁华背后的真相,历史书上或只字未提或被一笔带过的底层群众。
-
重金属海王星08-072023年NO.89作者是可算“上层人士”——记者,在某次酒席之间对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兴趣。很难得的,以一股子“调查记者”的精神力,说干就干,身无分文地深入东京的贫民窟,看见并体验着那里的熙熙攘攘,用他自己的话说:“观察穷人的显微镜”。对于当代的外国读者来说,作者带来的是一丝猎奇的又遥远又似乎熟悉的场景,日本的明治时代对应“我大清”还没亡呢……很多已经远离现在生活的人和事物,在作者笔下用百多年前的口吻和名词再次复活,而译者很充分地保留住了这一丝“古意”。
-
阿墟03-02挺好看的,总能想起今天的世界。
-
湖11-26记者的良心,让他记录明治东京的另一面,底层的生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穷人也太穷了。
-
阿正11-21《东京往事》这本书中的故事很琐碎,但却震撼人心。这里没有葡萄美酒,没有歌舞晚会;这里只有穷人努力挣扎的生活片段,他们会为了节省一分钱购买剩菜剩饭,也会在下雨天里在赌场小小娱乐一把。在他们的家伙什上布满了缝补的痕迹,这痕迹缝补的不仅是裂缝,更是生活。
-
秀逗君10-14建议看看,什么是底层关怀,现在的底层可能更黑暗。国内出版不易。装帧很赞。
-
亜空08-07今看来只是报刊连载纪实文学,但不可不察,松原笔下最黑暗之东京,正是在封建军镇向现代城市(《东京市区改正条例》所包含的二途:山崎直胤之奥斯曼-巴黎与芳川显正之巴洛克官厅)演化中途,松原对贫民、羸童、畸形人丝毫不带感伤人道主义,反而自恃为黑暗大陆的探险者,须知,这种冷眼是同时对集权之明治政治与西化之世间丑态而发。此种充满悖论的复杂竟诞生于明治文学的起点,才是奇之又奇之处。
-
流光碎忆12-31主要介绍了东京底层劳动者的日常生活。也有不少手绘插画看着挺有意思的。就是很多街道名搞不清哪是哪。
-
沈黎昕12-12作者以纪实的手法讲述江户时代日本底层百姓的贫苦生活,可作为了解那个时代的人民的一面镜子。
-
星夜夜夜夜12-15富人的生活各有各的快乐,然而穷人的生活却只有一个“穷”字。有时候越贫穷越挣扎,反而越痛苦,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穷人沉迷酒精,想要逃避现实吧。说起来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我觉得穷人的困苦依然如故,没有因为时代不同有所改变。算是一本纪实类书籍,图片很丰富。
-
Shiro02-11前几章看了好几遍,主要是对日本社会用词的一些描述没有具体的形象,没能体会到活在社会底层人士生活的状态。因为作者化身乞讨者深入其中,所以带着想要感受更鲜活的人物生活的心情去阅读,却没能达到其效果。感觉这是我的阅读障碍,对于阅读这类文学可能还需要多看相关的资料,前面的插图和文字注解有辅助,但依然感觉好像少点什么。另外对于注解的部分有点好奇的是什么样的词是需要专门去注解的。有的是引用日式汉字在下文注解,像这类太多感觉有点分散注意力,直接在原文翻译会否影响。以及注解的描述有没有起到读者更好地理解的作用。
-
heyhey01-31贫民们如牲口般生存,他们只能立足当下,因为对于未来的期盼都是一种奢求。
-
大运河钟楚红02-01作者在一百多年前,化身为东京穷人,在贫民窟生活了五百余天,真实地记录了贫穷阶级贩夫走卒的衣食住行。正因为穷,资源极度有限,穷人数量又如此庞大,各自互相倾轧、争夺,几乎找不到逃出这个贫民窟的办法。令人绝望和窒息
-
粢饭团子01-28小册子,1890年代的东京一角。读的时候,忽然想起《仁医》。
-
豆小花 11-28小开本,装帧不错,附带很多引用的插图和作者手绘图。“他们常说,穷人好似住在石头上。确实如此,石头生不出稻谷,也涌不出水流,只能百炼成潮冒出火星。他们也只能靠相互倾轧获得的蝇头小利,勉强维生”,繁华东京背后的黑暗面,最底层人们众生相,不断压缩的生活与生存的极限,更多的是观察记录,视角和语言仍难免囿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感觉作者还是无法做到真正的共情和理解,可能因出自专栏连载,结构也略松散,好在轻松好读,就主题来说也算是一本难得的纪实文学。
-
陶鹿家11-28读后才能明了“作者乃是这贫穷天地的预审法官,饥寒之窟的代言人,观察穷人的显微镜,也是瞭望最底层的显微镜。”这句话并非空口大话,作家雨果、狄更斯都曾经游荡在法国、英国的街头,他们笔下的“加弗洛什”,雾都孤儿“奥利弗”,是作家借给读者的一双眼睛来窥见社会最底层世界的模样,而松原岩五郎如那些勇闯黑煤窑的记者一样展现了人类伟大的勇气,去追问一个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