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的失序

读书评论:
  • Martinaise,R.
    04-25
    请求书里可以听见民众的回声,这些回声同时也是凝固于一套固定叙事公式中的;密札的专制色彩在一套多方的复杂机制中被接受,成为象征国王干预、警察执行,并指向家庭安宁的理想和谐制度。最后则在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的分离(以及警察系统不堪其扰?)中崩溃。总之,这也是一种“前革命的”(pré-révolutionnaire)心态情感转变表现。值得注意的是,本书对中央权力的介入方式并没有很大兴趣,更关心基层的警察、教区神职人员以及邻里相对权力?
  • Ophelia
    04-13
    提炼总结的内容很有深度,大部分篇幅是史料。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空间/时间维度的重要性、国家权力的象征对父权的介入、权威的展示、男女在家庭地位间的差异。以及题目取得很好,学会了失序这个词怎么用怎么理解
  • 戈里亚
    04-20
    十八世纪巴黎的家长里短。大光头的档案整理能力大概是哲学家中最强的(口胡)。实际上看完了这本书我也理解了为什么有一些什么监狱啊,警察制度啊之类的会议会找福柯来参加了,看起来他确实对这方面的历史了解颇多,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看可以提供很多见解(虽然福柯本人不这么认为)。
  • DerSteppenwolf
    12-13
    以档案汇编为主,相比于在大的历史背景下看家庭的种种问题(家庭有不失序的时候吗?)对宗教和父权多了些思考。
  • Sternhaufen
    10-28
    不敢评论,因为刚写的评论都秒删。不过确实是好书。
  • 重金属海王星
    12-03
    2023年NO.145原来“巴士底狱”这个词所承载的历史远远超出印象中的,大到作为法国大革命的象征,细小到大名鼎鼎的“犯人”萨德侯爵,一批曾经收藏在这里的档案文献,又揭示出一段中间性质的社会史,1720-1750年代,档案的时间还正好契合托克维尔作品中“旧制度”的年月。“密札”,各阶层人士写信给国王或警察总监,要求对家庭成员施以监禁的一种绕过正式司法程序、但却又在国王命令的背书下有着“合理性”的行政制度。虽然作者栏赫然有福柯的大名,但这是一本无需担心过于晦涩的充满趣味的社会微观史,非常喜欢“理论——案例文献——理论——案例文献——理论总结”这样的叙述结构,通过档案文件对当时社会观念的梳理也细致而精彩。
  • 王子毅
    11-29
    为了维护家庭名誉,也为了维持公共秩序,皇权(公权力)借由家庭密札制度,一方面实行社会控制,另一方面进行敛财,而个体出于强化或重建家庭内部的权力关系以及不让家丑外扬,主动请求皇权(公权力)干预家庭,将不听话的子女、妻子关入监狱或修道院,迫使犯错之人承认错误,服从皇家权威认可的亲属。就这样,家庭以及其代表的私域一步步地在上下合谋中被蚕食。但总有一天家庭名誉的维持会变得不值一提,而平民家庭生活的风波和事故又太寻常、太平庸,以至于不用当一回事来考虑。同样地,当国王的力量渐渐显示出专制的面貌,它就不再是必要的,而变成可怕的。保留、怀疑,进而是义愤,渗入人们的意识,直到让密札制度终结。
  • Aileen
    10-19
    家庭的失序和社会的失序其实是一体的(这本书里写的刚好是法国大革命前):密札制度这一“为了人民幸福”而创立的制度,或者说便捷渠道,让个人可以利用国家专制来推行私人暴政,也让国家可以通过介入私人事务强化君主的绝对权威。
  • 豆友214907292
    12-31
    不是说作为一种技术的“监禁”是在1840年1月22日才由Mettray Penal Colony创造出来的,而是说一种现代概念的监狱与,他的那个术语,即,大监禁时代是19世纪以来的对各种相关技术的统合与成熟而造就的——该工作对更好地理解以上断言(尽管这个合作应该开始于规训与惩罚之后(?)但也很难将它说成是“修正”:因为光头本人在前者里已经提请人们注意过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很直观的参考另:评论里或许有人字面义地理解了他们对“私人镇压模式”这个概念的使用,实际上,在“镇压”这个概念还没有被抛弃时,即71-73年的两年讲义中,由该概念引出的一个重点便是,“私人”司法是如何被刑事司法吸收与代替的
  • Creative
    12-26
    十六世纪开始的宗教改革并未深刻影响法国,在十八世纪天主教仍为主要信仰的背景下,法国发展出了密札制度,令人唏嘘。
  • 小叶子
    03-01
    福柯是怎么做到每一本都选题正确而每一本都难看的啊就说这本哪个家庭不扯淡没有一筐的故事,这么浅薄的数据谁要看啊。卧槽我是国王我直接死了我还要管这么多这么多家庭破事,我是你们佣人啊要么你们自己打一架谁赢了听谁的好伐,太无聊了。
  • 阿梦
    03-12
    这本书写的有够粗糙的,全书一半以上内容都是历史材料展示,而且翻来覆去展示的都是同质的案例。作者以现代的法治理念以及人权意识反观前现代的密札制度,将评论的重点放在公权力对私人领域的介入所带来的混乱与失序,给居心叵测之人可以绕过正规的司法程序非法监禁家人上面,这犯了以现代揣度前现代想当然的观念错误。丈夫、妻子、父母全靠一张嘴即可以让妻子、丈夫、儿女入狱是容易造成冤假错案。但是对于密札制度的讨论不应该落在“法”上面吗?密札制度对于十八世纪法国人民来说,它就是法。是在没有婚姻保护法、儿童保护法、财产保护法等现代法律之前,保护不能离婚的夫妻摆脱家暴等家庭问题最后的制度保障。你可以说这个“法”陈旧落后、漏洞百出,但是不应该否认它实用、有益的一面。这书给我挂名福柯,有人看见福柯的名字就打高分的感觉。
  • 冬眠合剂
    04-21
    存在于十八世纪法国的“寻衅滋事”罪,大部分由密札本身构成,只不过从密札的措辞表达上来看仿佛看到了我给教授、大学写的email——不合时宜的礼貌与直白粗俗的请求的奇妙搭配,碰撞出一种充满戏剧性效果的表达。解读篇章较少,写得也很浅。好笑的事,唯一做到的了女男平等的是平等的被极权压制、被父权解构、重塑为齿轮。
  • 绝对阿尔法
    12-07
    从林林总总的记录中,发现或许这个之都存在缺陷,但是不可否认。在那个时期内,可以窥见家庭内男女的平等性,是那种谁有问题都可以反馈,并且会有程序上的那些考察,明显感觉到即使是女性,在其中也是作为家庭中的主体,可以做决定并反馈到公共领域内的人。这点却在之都消失后,男人成为了家庭中的一家之主时,女性的选择被剥夺,反馈必须先通过“一家之主”。也可以理解国王对这个制度权利的下放,警署在那个摸索警署的放西昂时的这种参与,某种程度上来说,未尝不是一个公共领域对女性主体性的一个维护,一个支持呢?只是,某种历史局限下的一个选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