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的思想与人物

读书评论:
  • 星河故人
    10-15
    涨知识了,可以看到作者对晚清时期的深刻研究,以及对内容的严谨性。值得一读
  • 卓阅
    01-08
    从小处、细节入手,考察背后“极其关键极为重要的问题”,添补过往研究中被忽视的空缺。
  • 尤里卡
    03-05
    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所谓他者始终是自我的他者,历史研究均无可避免地渗透着学者自身的主观认知。但读史依然重要,阅读历史的过程既是对过去的镜鉴与检视,也是对当下与自我的感知和体认。读《清末民初的思想与人物》同样是如此,回到不太久远的历史语境,在历史人物的思想启迪中,收获新知,增进智识。
  • 临水
    02-04
    《清末民初的思想与人物》选录的十余篇论文正值近代历史转折的关键时期,一大批力求改变国家积弱面貌的能人志士主动进行思想改革, 对尊崇千年的旧式思想予以深刻分析和批判。与此同时,西方近代思想随着被撞开的国门涌入,中西文化激烈碰撞,新旧思想交锋,只为寻找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在结合实际国情的前提下摸索实践总结经验,之后犹如大浪淘沙坚定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 在山清泉水
    10-11
    清末民初是知识分子探索救国路线、各类思想碰撞的年代。作者不人云亦云,附和前人的观点,而是在苦钻历史资料后,尊重史实并提出自己的独立主张和见解。这是一种在做学问上的责任担当和勇气。
  • Deny
    03-24
    史论价值比较高吧,虽然对思想分析深度有限但史料运用得很好,比较喜欢章太炎、夏曾佑和荀学复兴几篇
  • 大马士革玫瑰
    03-19
    很扎实的研究,读了后记之后从这位前辈身上获得了一些共鸣,宏观思考不足但是可以用笨方法深耕史料,即使不能做预流不能写天才文章,但也能一步一个脚印推动历史学的基础研究。心生敬意。章士钊与中国近代报刊“通信”栏的创设;同乡、同门、同事、同道:社会交往与思想交融;《新青年》“通信”栏与五四时期的社会、文化互动;“五四运动”名称溯源。四篇论文对我很有用,结集出版真是一件好事。
  • 多糖海盐芝士
    11-09
    对史料(报刊、书信、日记)等的梳理非常详实,写作态度也颇为严谨/挑着看了些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大概以后有需要时还会读
  • 浅海
    12-13
    读了李大钊的两篇。杨的学问也是以扎实考据著称,还好没有被赵家学者带跑。面对石川颇具挑战意味的观点情绪溢于言表,两篇文章八分实,其实也有两分虚。石川修订版已悄然更改了表述,收敛了自己当年的锋芒毕露。但是,中日学者在这些领域中的思维、方法差异仍是十分明显。后记学人自述,一个学术爱好者的半辈子。
  • 横转中子星
    12-14
    一本作者的论文集,亦是作者的学术研究历程。这本书之中,囊括了作者的许多重要文章,通过不同的文章阅读,我们可以发现,作者自身的研究特点以及对于学术方面的涉猎。总体来讲,作者给我给我的印象就是善于从细节的点去抓入,从一个小的点拓展到一条线,最终成为一个面。从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地方,能给够发现出一个新的世界,发现新大陆。或者是从一些看似已经“盖棺定论”的结论之上进行细化的研究与分析,最终得出一个新的观点与看法。除此之外,作者的研究风格颇为细致严谨,在论文中引用了众多相关的史料。但是在引用史料的过程之中,并不显得有“资料堆砌”之感,而是进行了资料间的“融会贯通”,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有着较强的整体感。总体而言,如果你对清末民初的人物与历史细节事件感兴趣的话。本书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 芥子书屋
    10-23
    研究历史,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人云亦云,扎扎实实,肯做笨功夫,挖掘历史的本来面目,使历史贴近历史,这是一个真正历史学家的品德所在。在这部《清末民初的思想与人物》论文集中,作者杨琥做了很好的典范。
  • 薠蘅
    10-16
    受赠一册,粗翻目次,多有颇可观者,作者为刘桂生先生高足,想必相当扎实。读毕,近代史非我所长,不过可以感到著者用功之勤,书中所收文章有一定的代表性,也是著者学术生涯的一段足迹。最可贵的是与石川氏商榷李守常论文之撰述日期,并无国朝翰林院傲慢不逊之气,就事论事据理力争,即便不为定论,也足称一家之言。本书的后记篇幅不短,很多肺腑之言,也有一些八十年代的侧写,比如著者曾于1985年全国美学会议之际拜访李泽厚,又曾于1988年参与三联在北京举办的中西文化比较的培训班,「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当时在思想界叱诧风云的人物都有参加,大概也是一时盛会。对刘桂生先生的回忆很动感情,这种情谊在今天的中国学术界是很难得的。
  • 读史拼命三郎
    10-13
    没有空论思想,而是将思想、思潮放在政治史、社会史的背景下考察,重视考证各派人物背后的关系、背景、派系的分析,重在史实考证。譬如蔡元培当北大校长背后是袁项城死后北洋政权出现北洋、进步党、国民党三派瓜分的局面,而蔡及江浙帮人脉的国民党控制了教育系统,是蔡能改革北大的历史背景、人脉背景,鲁迅、许寿裳也是江浙帮;考证《新青年》与章士钊《甲寅》之间的继承关系,指出国民党在这两份刊物背后的影响,新青年编辑作者还有章门弟子的人脉背景,这些考证尤见精彩。
  • 格野
    10-02
    本书主要是作者通过研究考察各种档案、报刊杂志、书信、日记等材料,讲述了很多史学界关注却未深入研究的问题,帮助我们理解对清末民初这一时期的各种问题的认识,激发我们去阅读、去研究。当然,我们从书中也能看出作者“埋头苦干”的精神,对问题的研究、对史料的寻找,非常踏实刻苦,值得我们学习。
  • 初晓
    11-26
    是一本论文集,作者探讨的许多问题是之前大家默认过不关注的,然而它们却对于我们理解那段历史很有帮助。
  • 頤眞
    11-25
    回头再读一遍石川的增订本~
  • 磬夏
    10-04
    一共十三篇文章,都是作者近20年来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一些心得。作者的文章都很喜欢溯源,而且条理清晰,提出了许多当时学界所没有的新观点,有几篇文章偏学术主要是为了驳倒石川祯浩《中国共产党成立史》的一些观点。介绍思想类的文章如章太炎与乾嘉荀学复兴、《甲寅》等能让人学到很多以前所看书中没有的东西。
  • 长安月
    11-27
    这样的年龄段正是人生的青壮年,其特点是“积ji进取,敢于冒险,易接受新生事物,对现实社会则多以自己的理想目标衡量批判,具有较强烈的变革现实的愿望。”读到这里时我想起近期发生的事,我们用各种渠道发声,传播,也是很强烈的变革现实的青年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