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霉的人类学家
读书评论:
-
聂政无痕01-15人与人在智识水平上实在是相差无几。内内克——托拉查最后的大祭司,在伦敦看完了量子物理课和海明威的传记,并对海明威心有戚戚焉。约翰尼斯——托拉查最年轻的木雕人、走出山林的大学生,终究成为一名外交官,穿着着时尚西装,坐着豪华奔驰行驶在新加坡的大街上。谁能想到他们出身丛林,一两代人之前还在猎取人头?
-
猫奴十二年01-22还是熟悉的味道,但简短了许多,不过再重复上一本中的苦中作乐,值得尊敬,却会导致阅读上的疲劳。不一样的是,这一次将调查对象带入了“文明社会”,在两种文化的方向冲突中(印尼土著来英国田野调查?),看出了更深刻的东西。
-
Linda01-20原来是带着原住民在博物馆做项目的那个故事,感觉不如上一本了呢
-
国王KING09-07语言的鲜活,让人也忍不住幻想着要加入这趟历程中。很有记忆点的描述。
-
毒妇脸少女心。09-20游客展现出人们丑陋的一面。是最糟糕的人都是游客,还是游客的身份带来了一个人最糟糕的一面?于是书中各种“写作触角”伸向的是与不同个体的交往游历过程,深入丛林到复建谷仓,种种种种,并且充斥着人类学向的英式冷幽默,不仅是当时当地,还是此时此刻,不愧人类学高手写东西。从肉眼可见的现实到真正的人类现实,作者擅长将那么怪异又那么美丽的原始性把本质乏味的人类学也变得轻松起来,大概也依赖于他“打怪”式的研究热情和戏谑般自嘲吧。总之希望作者还能够踏足更多神奇的土地写出更好(笑)的作品来。
-
bookbug10-11不论是“天真”还是“倒霉”,非洲喀麦隆的多瓦悠人村落抑或东南亚印尼苏拉威西岛的托拉查人部落,奈吉尔·巴利都用他诙谐动人的笔调让我们体会到怎样与当地人打交道,什么是田野调查,如何做民族志,以及人类学家是做什么的,即使你此前对它一无所知,甚至认为他们总是擅自闯入失落的世界,扰乱他人的生活,破坏原始的生态……巴利最有趣的地方,是他总能让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原本并不平等的关系相对平视,这在本书最末他带着几位托拉查人来到伦敦后表现得尤为明显。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对巴利这样的人类学家而言,殊途同归了。
-
向北向北11-19这本书读了好久。相较于《天真的人类学家》,其沉侵式的体验少了不少,对准备进入田野的描写多于对田野对象生活本身的刻画,不过多了将田野对象带到现代社会生活的部分,也算是一种不一样的民族志实践。人类学家为什么甘愿忍受健康的威胁、身心的不适到异域去冒险呢?或许痴迷于文化“译介”这件事本身是某些人的天职吧。
-
后浪09-05《天真的人类学家》之后,奈吉尔·巴利继续寻访神秘友好的托拉查人!这本书不是笼统的探讨,而是描绘了与诸多个体的接触,尝试去捕捉一种陌生生活的本质。他具体的书写,使得这本调查笔记充满对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的用心观察。一起翻开这本30多年前的人类学田野工作笔记吧!一头扎进托拉查人的世界,感受他们的纯真与慢节奏,倾听他们肆无忌惮的哭泣。
-
海住じゅり01-20不如上一本,更像游记了。亚洲现代化进程比起非洲来快很多,所以这本也少了很多“猎奇”。人类观察可能正是因为差异才有趣吧。
-
王无柳01-19可能因为和印尼同属于亚裔文化的关系,所以看到作者对其中一些风俗大惊小怪,会觉得他有一些高高在上的感觉。读《天真的人类学家》的时候并没有相同的体验。所以在反思自己在读人类学时的心态,是否有足够的尊重。
-
Prank Ocean01-18因为没有在非洲过的惨所以这本写印尼的没有天真那本好笑
-
阿米可翡翠01-19跟人类学没什么关系了,虽然还是挺滑稽的
-
Water Notes01-19更多是旅行见闻加小部分的人类学 读起来很拗口
-
新京报书评周刊11-08“人类学不是一项危险的运动”。奈吉尔·巴利已经在他的上一本人类学经典名著《天真的人类学家》中成功地证明了这一点,而在他的新著《倒霉的人类学家》中,他证明了人类学不仅“危险”,而且“倒霉”。相信任何一个人在经历了巴利在书中描述的一切,都会相信自己很“倒霉”——是啊,谁能想到一件当地的马马萨斗篷能把自己搞到险些失明休克的地步。但人类学家似乎就是这样一种自寻倒霉的行当,并且会把这种倒霉转化为自己研究的课题。只是很少有人类学家像巴利那样,愿意如此坦诚且详尽地讲述自己倒霉的经历——那些精心撰写的研究报告总是以一种专业且不乏关切的笔触描述自己的研究对象,客观与理解才是人类学家必备的美德,而倒霉,不外乎是暴露了自己不是格格不入,就是高高在上——一个真正融入了研究环境的人类学家是不会抱怨自己倒霉的。
-
欢乐分裂01-143.5;虽然仍保持着自嘲、乐观、反省的态度,但较《天真的人类学家》明显要逊色一些(也很同质化),更多停留于田园调查材料的呈现,而非更深层次的思考,倒是将托拉查人带到伦敦这一章节很精彩,进一步凸显冉文化语境下接受到shock,这种相互对照显然更符合“人类学”精神;对人类学家的自我嘲讽噱头十足——“人类学家也许是你能想象到的最糟糕的客人”。
-
木卫二08-18读完一直在想,这本书,好像少了什么(伦敦谷仓的照片?)。它前奏很长,路程乌龙,更像一本去苏拉威西岛,与托拉查人接触的游记。从田野角度来说,托拉查社会已经步入现代。书在终章,完成了互换视角的观察,作者成了白人社会报告人。不过,若有所失的感觉,应该是来自人类学家的助理,成长为新加坡的外交官,而逝去大祭司所代表的“人类学想象”,在奔驰轮下成为了必然的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