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西的圣方济各

读书评论:
  • Akira溱洧
    08-22
    基于围绕其人的词汇意涵进行研究,以窥探当时的总体社会环境。翻译一般般吧,私以为译注应该更多的,对不了解中世纪教会历史的读者来说门槛略高
  • 苏野
    08-09
    时代中的圣方济各,圣方济各的时代;在考据辨析中动态揭示出方济各的信仰之路和宣道模式,清晰有力,可读性强;语词研究稍显简略,且与第二章多有重复,但对发掘时代语境和传主精神面目的撬动性仍是有效的。
  • 涉江
    08-08
    陪伴了自己整段旅行的书。开始读这本是因为赵智凤的活跃年代也在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且觉得二位在许多地方都很相像(虽也有许多不同)。作者笔下的圣方济各与十三世纪欧洲处在一个因矛盾而同一的状态中,这些矛盾大抵都源自身体。或许身体总是如此矛盾——一切深刻的总是矛盾的。二元的区隔建立于身体的内外之隔,也最终统一于身体。同时,区隔之所以能够被打破正是首先因为二元区隔真实存在的这一现实。作者在后记里提到《信仰与观看》,读到时还蛮惊讶的,的确世俗化与视觉性的兴起是紧密相连的(在南宋也是!),但问题是,首先需要意识到物质性与视觉性的一体两面;其次是我们在何等程度上能深入“世俗化”的具象,而不仅仅是敷衍大而无当的断语。以及,希望自己的研究也能像作者笔下的圣方济各那样“既可以看到真相,也可以看到诗意”。
  • 迟权
    08-21
    再次被勒高夫打动。相较于《圣路易》去分离真实的圣路易与被文本勾勒的圣路易,进而去描绘一个富有时代特质的基督教国王,《阿西西的圣方济各》在方法上更接近于《炼狱的诞生》,通过方济各表述的词汇去描写那个实际的整体面貌。诚如作者所说,圣方济各本身就是13世纪封建-市民体系发展的缩影,方济各本人的矛盾,也折射出封建与市民、传统与革新、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爱德与爱智、正统与异端等等概念本身不能完全割裂。词汇是诉说表达者的思想的,词汇也是被观看的,正由于此,方济各本人极其革新的思想,被那个年代的群众观看后,复被置入传统的奇迹崇拜模式,且不经意间影响了历史的发展,造就了现有的西欧社会特质。从这个角度看,实在不免啼笑皆非了。
  • 草木有本心
    08-21
    虽然是一本研究中世纪基督教史的小书,但意外使人看清了英语世界佛教研究中热点问题的来源。比如圣徒传记研究vs僧尼传记研究,教士与平信徒之间的区分vs僧团与Upasaka及俗众之间的区分和联系,女性在宗教中的角色作用等,都构成一种平行对应关系。想来和不少研究者皆来自基督教背景有关,自我的文化/宗教底色提供了比较的视角、也成为提问的起点。在想勒高夫此书的译本若早二十年出版或许更能引起轰动,毕竟书中提倡的概念史/关键词的研究方式在当下早已不算新鲜,而他的写作亦让人提不起兴趣。以及虽然非常喜欢译者平日在豆瓣所写的散文,但此书的译文或许正像她本人所意识到的,缺乏恰当贴切的中文词汇,因而显得不通顺和繁冗。
  • 栗子
    07-20
    2014-2016-2021-2022.
  • The Rain
    10-23
    历史角度+社会学方法,比较学术,探讨圣方济各的时代意义,与历史演进的关系。不是圣方济各的传记。感谢译者!译名确实不统一,但我认为还是以照顾所有教派及非信徒为宜。圣人毕竟是普世的精神资源。另外突然想到比较宗教,佛教大小乘和✝️教教会组织&灵修的比较研究
  • 几西猫玩
    10-18
    “他们在思想层面和精神层面表现出了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代的特点,或更确切地说,按照胡塞点路易斯点罗梅罗的说法,这个时代并非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阶段,而是封建-市民体系发展的阶段。”244。另:“方济各会的活动与两股潮流相契合,一股潮流是把平信徒纳入基督教之内的宗教运动,另一股潮流是社会整体走向世俗化的过程。”204。
  • 超燃
    10-31
    人到底是要接受这个愉快的人间,还是要拒绝尘世的堕落,这是一种两难的境地。
  • 连祁
    10-02
    2022.10.2 谢男哥赠书 另:读来实觉语言和研究视角的重要性。另:方济各François和français
  • 硫代硫酸钠
    09-17
    好水……另外评论区怎么又有贵教人强行要求学术著作有关词汇用某特定宗教译法……你们自己翻啊.jpg
  • 麦子
    10-07
    2022年10月1日于万圣书园。
  • 石岗村
    08-03
    从词的调查获得物的历史 对象放到近代会把这算成思想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