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与心事

读书评论:
  • shizao
    12-31
    大概是2023年最后一本书。飞机上无聊,掀开,停不下来了。知道了韦曦,有篇日本写的也极好。红尘一笑喽。
  • solidaire
    12-19
    231219读毕,电子版。本书收录的是有名文人都逃不开的人情债合辑。外国文人是得奖发言稿,国内文人是互相写序。虽然这类文集也可以努力写得有趣味(比如伊坂老师),甚至也偶有惊艳(比如鸡蛋与高墙),但大多是不如平常的作品。到了丹青老师这里,为书写序也就罢了,为画展做推荐的,既然要单独出书,如能收入几幅画作大概会更接近一些平日的著作。
  • 沁沅
    12-22
    友人的书和画展序言汇集成册,看似随意写下的文字,背后凝聚了几十年艺术感的养成,感情真挚而不做作,既怀古又展望后辈,唯一感觉动真情的是木心遗稿序言,感觉木心的文风也部分被丹青继承,短句为主,自贬,又随意,只不过我读不懂木心的余韵,不过大部分人不爱读序,读不到文章主体,仅读序言仍感空洞
  • 去看大海
    12-21
    2023年第70本:写到张昊宸和尤勇的母亲那两篇,很好。
  • 八哥
    12-20
    2023年闲读之53:以“目光与心事”为书名,并不象丹青先生在序中所说是随意而为。《目光与心事》是为老安,一位在华40年意大利人的摄影集所作的序,在看旧照片中丹青先生找到了共通点,触动了深埋心中的某种情结。“目光”,代表着当下的观看,更意味着不知不觉中的回看,时代的回忆虽如幻觉,但是“远未被现代景观淹没的”;“心事”,意味着是过往日子中的陈年旧事,是日积月累牵肠挂肚的心结,这份心结是“在异域游荡着”的“各有各的乡愁”。本书汇集的都是序文,那些为文者或作画者,大都生活在别处,亦或是精神在别处,有的象丹青先生一样停留在六、七、八十年代,有着深深的“家国之感与时代巨变的错位”,荒谬却又真实。想来,丹青先生和他们有着相似回望的“目光”,但各有各的“心事”以丹青先生的理解表达了出来。
  • 鐘綠
    12-15
    百看不厌。「我总有一种积郁,执拗难排:中国画论之在今日,已是失效的语言系统——简直可比外语,其异质性,竟或犹有过之——而历代画论的灼见,先在辞章之美,句句附丽于语言,语言既失,理趣随之奄然,除非有上好的白话文写家巧做演绎而转为今语,或能奏起死回生之效。 又,积百年文化巨变,纯然中国式的绘画思维、言语表述、观看之道,均已不可能了——这不是一件坏事——而在西化现代化愈演愈烈的今日,回向传统资源的渴念,愈见抬头之势。所谓琴、棋、书、画,所谓焚香、茶道、禅修、论佛……已属时髦之举。近时得识几位谈吐斯文的八零后、九零后青年,精研篆刻,居然自制古版书或笺谱之类,闲来练字作诗,望之如清末的书生。」
  • 经得起经不起
    12-13
    开始圈钱了,而且绕不开木心。
  • 昆德拉加
    12-27
    受他人委托,总是少点锋芒
  • 阿米
    12-30
    就是喜欢丹青老师,有时看着不由于大笑出来,哈哈哈,特别是写鲁迅和木心,丹青老师才是真正的文化传播者吧,对中华文化遗落的明星总是痛心疾首,那些不懂的人才是别有用心吧。最有感悟之言和记得最清楚的还是他说鲁迅,他们那代人读的四书五经,却写出了《狂人日记》、《阿Q正传》、《呐喊》。而我们呢,我们天天读正能量,读一片山河大好的文章,我们能写些什么下来,我们能为后面的人留些什么下来呢。。。。感闻此言,真是心内大叫,惭愧。。。。
  • 书香钱氏
    10-25
    作为一个不爱读序的人,偏偏这本书全都是陈老师写的序,艺术性文学性当然是很高的,但是我这种粗人来说,能感兴趣的就比较少。但却让我越来越对美术感兴趣,也相当期待去木心美术馆逛逛。
  • Arnold_Yuan
    10-25
    陈丹青的文字是一如既往的独到与老辣。只不过与《纽约琐记》相比起来,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和洗炼,他的文字变得更为深刻。尖酸与愤怒仍存,但读来更令人回味无穷,端的是掷地有声。最喜欢的一篇是他写流民图,读来五味陈杂、感慨万千、不忍合卷,最终化作一声长长的慨叹。
  • Carlton
    10-25
    动情的篇目《序》《木心遗稿引》《苏州美专与沧浪亭》《向张光宇先生致敬》《离乱与顽童》《回看袁运生》,另:陈丹青竟然为三十多岁的写序,可见真爱。
  • 建工
    02-08
    中间几篇有点强写 明显难以推脱的任务,后面又好起来了。还有一个功能 让我就着百度,赏阅了所有提及画家的作品,扫了中国美术的盲。
  • gloryT
    02-02
    看陈老师的文字,既痛快又惭愧。
  • Badula
    02-03
    这本不太好玩,陈老师很诚实,《目光与心事》的确是最有意思的一篇,还喜欢第一篇写长城情结的和照理一往情深写先生的,以及万玛的那两篇也不错,读得我想看看他的电影
  • 乃西
    12-23
    皆为应邀之作,因正经而拘束,因拘束而无趣。
  • 大脸
    11-28
    陈丹青的说话气口较为特别,短句多而思绪跳跃,总能在语句中找到陌生的体验。像闪回,又有拿起放下的轻盈。全本收录为他人所作的序,并没有太多亮点。而在这册作序合集前的序里,他耍滑头,说表扬本身也是一种难以拿捏的叙述。
  • 雕刻时光
    10-27
    数篇序的合集,深感丹青先生的博学与其文字的精妙。收获了不少知识,引发了不少思考。
  • 时间之葬
    12-21
    我不懂绘画,但并不妨碍理解陈丹青所写的美术史观念流变与当下的美术界思想顽疾,是而写张光宇的那篇受益良多。此外,深切认同的一点是,你不必了解一个作家的生平与本人,只需读他的书,便仿佛他坐在你面前,与你侃侃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