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道教與扶乩信仰

读书评论:
  • 猶黎士
    07-26
    好書!非常有趣而面面俱到的闡述。有趣的點:廣府系統的扶乩 vs 閩台系統的童乩,扶乩之不入神,強調自我意識的清醒。潮州系法事更佛化。道堂之為文唱功德,喃嘸先生之為武唱功德,前者突出與後者的差異從而突出其正統性,但後者有其固有職業領域,並開始萌生其身為正一派的身份意識。廣東系鸞堂道教乃至全真色彩更濃,以呂祖為主神,台灣系則為恩主或老母系統,儒教色彩更重。宋以來之呂祖信仰隨商業活動而擴展,嶺南則隨藥商而興。中秋“降八仙”之巫術遊戲,正是民間恆久不絕的基層巫術文化土壤,文人扶鸞與道堂文化由茲而生。葉名琛之崇信呂祖。救劫思想。信善系道堂富有人味的乩文。廣州-香港各善堂之遷移脈絡。善堂發展至香港道教聯合會之脈絡。嶺南-香港的“想像的全真”,及與內地之交流與反哺。扶乩重要性日漸下降。
  • 风间隼
    11-14
    呈现和梳理了香港道坛的现状和源流,资料丰富。有意思的点,一是展现了扶乩在道坛成长中的作用,以及制度化之后渐渐淡出的历史,二是展现了逐步迈向中产阶级社会的过程中道坛组织的变化,简单来说就是义理型逐渐取代神启型。三是展现了香港本土道坛为了取得“全真龙门正宗”,区别于本地“南无佬”而与大陆道教积极联系,建构自身的过程。缺点在于分类上,作者的研究对象是香港道教排除了先天道和一贯道之后剩下的那些道坛,其实完全可以将它们视为从地方信仰成长为制度性宗教的中间阶段,忽视了他们从前在大陆与会道门之间的联系无疑削弱了这种动态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