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代艺术中的西王母图像

读书评论:
  • 重庆森林
    04-07
    李凇这本书对我而言最具启发的有两点:一是将“偶像式”西王母的起源形容为“方榫进方眼”,即中国传统表现神祇的正面人兽混合体模式(如马王堆“太一将行图”)+中亚地区正面偶像图式和有翼神像的双重影响,否定了巫鸿源自佛教艺术的论述(缪哲和邢义田应该会相当赞同此点);二是他将西王母图像志系统划分为核心图像、必要图像、辅助图像与区域图像三类,可将其与巫鸿的“中层”分析、邢义田的格套法(将格套元件分为必要、次要和非必要三种)进行比较。此外一些细节上的说法也颇有意思,如将与西王母对应的风伯解释为助力灵魂升天,楼阁拜谒图二层正面表现的墓主妻妾是受偶像式西王母的影响等等。(ps:扣的一⭐半⭐是因为书的年代太早,纸质太差,另外半⭐是因为李凇材料收集得过于翔实了,读着好累)
  • lolo
    03-24
    快速过了一下(材料很丰富
  • Yves
    06-17
    考据详实,但缺少新视角,可见明显巫鸿影响的痕迹
  • 桥头莫兰特
    09-15
    老先生这本书厚实、精彩,在写论文时提到西王母,找来一个被征引最多的专著,,考古图像与传世文献不断对照考察“被称作佛之前中国第一神像的西王母图像,是一个十分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较大范围内和较长时间里流行,具有民间宗教崇拜性质的和常人形态的偶像。出土实物表明,汉代是西王母信仰的盛期。终乎两汉,伏羲、女娲神像依然故我,西王母图像却时时翻新。盖因它是中国人关于西方的神话,本身处于不断地扩充与变化之中,来自西方的观念、神话与图像,不会与它擦肩而过。而中国文化的选择,又受制于本土的传统和需要,传统以时髦方式在新形式中得以复活。西王母的“不死之药”的确神奇,在对传统图像与观念不断修定或添加的过程中,似乎使得中国传统艺术也获得了一种不断周而复始的再生能力,并因此而永生。”
  • 于遇橘
    12-30
    很好,很好,表达能力有点弱。(也可能是我的理解能力弱)
  • 三清喵
    05-26
    从图像学角度讨论西王母,李凇先生应该是迄今贡献最大者。巫鸿先生的有关议论,亦可参考。可惜的是,有时候图像的理解比较抽象,不如文字那么靠谱。
  • 多崎作
    04-22
    虽然在一些论证上似乎略微有些欠缺说服力,但是考虑到这是二十多年前的论著,就还好。此外,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原来西王母的研究视野可以这么广阔,很有意义。
  • 南池子
    11-16
    对某些古籍的分析有点拘于前论,贡献多在于对地域图像的叠加式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