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汉魏六朝诗歌体式研究

读书评论:
  • 凝碧
    09-25
    大手笔,都是诗史关键处。
  • 嗯?
    08-19
    @微信读书 七言部分
  • 周玹九
    03-13
    本来是写完初稿(且不想做题)打发时间来读的,结果读着读着渐渐从椅子上坐直,后来甚至恨不得给葛奶奶砰砰磕几个响头。想起大约还是初中的时候,在青年文摘上读到某篇写陕师大中文系某老爷子的文章“x老师的问题我们唯一会的一个就是,‘北大有一个女老师,人又聪明又勤奋,书都写了那么(比划)多,你们知道是谁吗’,‘葛晓音!’”
  • 秋水
    06-06
    看得稍微有些费劲,角度独特,收获挺大。
  • 看不见我~
    09-16
    有启发,但是看的几篇感觉还是没有把问题讲清楚,不是一流的论文。
  • TARDELLINO
    03-07
    非常适合文盲阅读!!!!还顺便涉及了其他一些对文盲很重要的问题例如《离骚》的主视角为什么忽男忽女之类。一个疑问是本书对民间歌谣的使用,似乎认为所有民间诗歌里出现的典型语言现象,都是语言根据其本性自然产生的。但是民间诗歌也有可能来自文人诗歌的corruption。【参照《意大利童话》和《意大利民间诗歌选集》中综述的研究,结论甚至可以总结为凡是(意大利)民间文学表现为和精英文学非常相似的情况,几乎全都是前者受到后者的影响而不是反过来。】另外忽然想到,所谓“古体必汉魏,近体必盛唐”,可能从根本上就是不可行的,因为汉诗和唐诗实际上有某种内在的冲突。证据就是鲍照像唐诗的地方我都喜欢而这里分析的像汉诗的地方我都莫名地排斥。
  • 西西弗伐桂
    03-01
    这种书真是越看压力越大,写得太好太扎实了,密不透风,只能一点一点掰着嚼,正文还没嚼完又在附录里搬出林庚和松浦友久,太多东西要看了。正文底下的脚注又随处可见“《某某书》页2xxx-2xxx”……这样也好,不是虚无缥缈的理论,不是自欺欺人的黑话,不是chatgpt就能造出来的学术垃圾。如果我不得不搞几年学术,那就铆着小学/语言学/形式研究吧。是我非常喜欢的形式主义进路,结构化的倾向。但现在可能得多看原著去直接感受,这本有时间一定得再读。
  • 叮咚叮咚叮
    10-19
    对句式和诗歌语法的分析很严谨。
  • 常官鱼鱼
    11-30
    好难,好绕,艰难的阅读体验啊,数次入迷。和早期古典诗歌生成研究并排颇有意义。
  • うつせみ
    12-25
    个人感觉是葛老师走向文学内部更细致的研究的一部力作,比80年代写的那一部《汉唐文学的嬗变》更有分量。其中的很多研究方法和思路非常耐人咀嚼,好几篇文章值得反复阅读。所以其行文的细密以及其带来的所谓「难啃」,在我看来和其研究方法是相辅相成的。阅读体验并不畅快,但是非常稳实。
  • 黄克思
    12-15
    可以当做诗歌史的补充。
  • 摸鱼居士
    05-31
    干货满满,可以为适千里者之三月聚粮也
  • 彼何人斯
    05-25
    这本书其实可视为从体式入手勾勒的唐前诗史,自有诗的内在逻辑构成全书和各篇结构。就全篇而言,个人认为谈某种诗体行成初期的文章最有说服力。及论述体式内部之流变,则在各小点上给人启发无数,非精熟诗歌文本理路者不可。而这些特点也决定了此书并不易读,基本以每天一篇的速度啃完,纪念打卡。
  • 野次馬
    03-13
    干货很多,但只需一看每篇文章标题即可知行文之难看。下编没写笔记,随手记几个点:江鲍对偶句法对永明体的影响;江淹诗中因果倒置式句法的出现;杂古(esp五七言杂古)归入七古以鲍照为分界;汉魏五言古意主要来源于对人情世态普世性常理的认识—入晋排偶渐开;鲍照代体乐府多旧瓶新酒以抒己意,不用代字者往往更贴近原作;太康元嘉之别:陆体俳语不俳,大谢体语俱俳;元嘉拟古之风盛行,入永明为一新变,结构由首尾完整转为灵活(以抒情/叙事为线索)(汉魏古:多片段);齐梁新体多咏物、离别、闺情,私人化,尚巧思,不尚铺排——多人同作——赋得/绝句/联句;松浦友久:五言-二拍为基调/七言-四拍为基调。
  • 琴酒
    07-14
    年度最佳候选。就是我最理想的那种做古代文学的方式。从历代诗文诗评的评价和“感觉”里生出问题,用现代的方法探究结构形式,每一首每一首的归纳和量化的分析,解释这种感觉之所以生成的原因。以四言部分举例,从汉语从单音节到双音节转化的前提出发,结合诗歌的节奏和句序,上论到四言诗的生成,又有这种结构对赋比兴修辞的影响,下以虚字实字讨论为何四言在晋后消失。纵使如评论中说的诗歌和散文这一组参照有待考辨,但窃以为葛老师对节奏的关注并将节奏引为汉诗的一个必要条件是没什么好质疑的。启发非常的多,无论是该看哪些书,该提哪些问题,又有哪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