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 第一部
读书评论:
-
啦啦啦啦05-09240509需重读,“我到了耄耋之年,总是不得不坚持最后的公式(伦理的—审美的公式),只有通过它们,世界对于我才依然是可以把握和忍受的。”
-
西瓜03-26外国文学经典还真不是好读的,通过内容,可以领略到最多的也许就是思想的境界了,至于文学性,至于故事性,至于美感,这些通过翻译过后,与原作不知有多大的偏差。歌德是个泛神论者,并且重行而轻言,是个不循规蹈矩的、追求真理的人,他对于宗教的态度是敬而远,是独醒,不拘泥于世俗名称,一切名称不过是真理的回声。这境界太棒了!经典读起来太累了,容易打退堂鼓。
-
泳一04-29“整个旋涡都在向上进取;你以为在推,被推着走而已。”
-
魏通通04-2124.04.21一刷
-
非虛構12-06浮士德本是巫師,後來被寫成有學問有思想的人。他的追求永遠不得滿足,便和魔鬼訂立契約,規定一旦他滿足了願望,自認幸福,他的靈魂便歸魔鬼所有。於是浮士德在魔鬼幫助下再次成為青年,再活到老年,經歷了無數荒唐事,隨心所欲,無往不利,最後才在為公眾謀福利成功時滿足了。大詩人歌德把浮士德的這一生描畫得有詩情,有哲理,不愧為世界名著。不過浮士德的靈魂沒有照契約規定屬於魔鬼。上帝進行干預救出了浮士德。契約有效,上帝更有效。上帝不必對魔鬼講信用。上帝永遠正確。魔鬼永遠是失敗者。平等交換的契約是受上帝制約的。信仰,崇拜,是不需要講道理證明的。講道理的前提是各方平等。平等起源於市場交換,然而事實上從來沒有過無條件,獨立不受干預、全面的平等。
-
本能现实主义者10-29对新手非常友好歌德大音希声并感
-
超图像11-09据说是中国目前最好的《浮士德》译作。欲望是人类永恒的命题,在天堂序剧中,天主与梅菲斯特的赌约正是渎神的试探——浮士德不是虔诚的约伯,人类根植于内在不完满性质的欲望,驱使着浮士德诱惑了格雷琴,而不是爱情的纯洁力度,布罗肯山的瓦尔普吉斯之夜与溺婴的恐怖,是庞然之震颤,燃烧人类欲望之火,不朽的梦魇彻底终结了启蒙的理性之光。第一部是小世界,是人间世,自此,《浮士德》成为人类渎神的末日预言,人类再可怕的噩梦也敌不过浮士德的那句“听着,务必给我搞来那妞!”。唉,“她得救了”,救赎来得已太迟。
-
Es11-18人生书,风吹哪页,真理哪页。
-
小小_崇延潭10-24第一部看完了,纪念一下!注释详尽,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与原文体例格式之间的距离。
-
椰壳04-16译注详实,功德无量。
-
一个孤独者的漫03-24谷裕先生的译本基于文本细读,注释很有帮助,其中提到歌德创作所依凭的传统与程式很有启发。对于格雷琴剧的戏剧类型与接受史的剖析也是建构在文本解读之上的。
-
程08-18重读,新译本。译者是北大德语系教授,自称力求信实、兼顾舞台演出要求,译文难免生拗处,但是语言的油滑气味较之老译本有所减轻(《浮士德》最活跃者是梅菲斯特,他阴阳怪气的声音中包罗万象,分寸太难把握)。参考当代德国学界成果的评注丰富翔实,注明诗剧原文韵律修辞的变化及其意旨,对理解作品很有帮助,“如在格雷琴剧中,修辞是解读人物和情节的决定性因素。毫不夸张地说,若对修辞敏感,则仅就浮士德与格雷琴第一个回合对话的修辞,便可明确预见两人之间的悲剧结局”,书中二人约会对话的评注堪称精彩。因此读到一版音容愈发鲜明的格雷琴:爱人追逐梦想的牺牲品、试图以真心救赎爱人然而被辜负的可哀悯者,在悲痛与狂乱中拒绝继续堕落、守住自己接受神裁判的决心。“整部《浮士德》中最为凄婉的”段落是第一部的终场,它属于格雷琴。
-
陆钓雪de飘飘10-17《浮士德》第一部是小世界,第二部是大世界。如果说郭沫若是《浮士德》在中国的第一阶段,钱、董、樊、绿、杨、潘、梁则是第二阶段,那么姜峥、谷裕的两个译本则无疑是第三阶段。也只有到了第三阶段,我国内的《浮士德》译介、研究与认识才真正达到了超过入门的登堂入室之初。而我国的如但丁译介则可能仍停留于第二阶段。是时候刷新认知了,《浮士德》不是一句浮士德精神或者努力进取之类的话可以概括的,浮士德涵盖了太多完全不同的元素,是一般人在梦里都梦不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