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近体源流
读书评论:
-
一个文盲兔狲02-11我以为这一本书写的文学或者文体学史只是价值判断、分类法与脉络钩沉但他越讨论这些越像是拿着一张色卡在比对每个诗歌文本,是交响乐一样缠结汇流的诗歌史与诗歌批评的历史而截面上每一个历时性的动机变成的样子也成了色卡的一部分
-
蓝田05-09既有学问,复见性情,久读而不厌!
-
TARDELLINO05-15非常有益的视角,不仅脉络清晰,论述详备,对诗人和诗作的具体批评也十分精彩。
-
虫臂观生08-22选本、诗话和诗史的结合。
-
事有難言齋主人02-25诗人解诗之妙悟隽语,学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之手眼,一时兼备。述其史之迁异,察其体之正变,舍此无别家矣。
-
彼何人斯09-07谈律诗的部分好于绝句,七律有几节尤其好。谈体制溯源条理较差,到具体诗作又可见深微的体察,但常有点到即止之憾。对诗艺有相当体贴的理解,如言所谓感情如何消融于特定的艺术语言、诗体与语言的主动性,如论对仗与写物的关系、气骨的造成、对句如何脱离徘偶之气等等,倒是有助于学写古典诗。
-
行止01-20纪念下原书到手后的完整一遍~阅读体验比kindle或复印好太多
-
小青虫gogo03-06唉真的是。怀疑自己学了假唐诗。我还是去看小说吧。PS:以后尽量专业书都做读书笔记。
-
秦晓熠10-13杰作。想把这个作者的书全找来读遍。
-
小城鱼太郎08-16学人着眼处当在作者剖定体裁、疏浚源流的功夫,我辈外行留心赞叹的却是评鉴高卑的敏眼和斟酌用词的确凿。钱老师的艺术感觉真是好极了,应是从传统诗话得来的修养;而将孤篇放在整个诗歌史脉络中研判的做法,自是现代学术的作风。盖非学养深雄、诗思细敏者不能为。
-
李囧月03-31诗人解诗,得其真髓。
-
捫舌抉目飲鹿齋10-17此书洵为诗家正法眼,为古人叙述脉络中无两之作。分期、分体、评点皆从明清人讲诗中来,而才力特高,故能冥然神会,不为徼绕之说、皮相之论,观此能得作诗之法。又运海涵地负之学殖抉剔源流,有唐近体之后先遂如网之在纲矣。唯其以古贤之脉络顺述之,今是昨非之论亦稍存焉,然大醇小疵,观止之义,可胜叹哉。
-
沈一贯09-26一是重体,二是重乐。精彩绝伦!有趣的是,钱先生回避了王运熙先生关于唐诗分体的观点,通篇不提体裁意义上的“齐梁体”,只提到了风格意义上的“齐梁体”。但其实钱先生在绪论总述唐诗分体情况时,很大篇幅讲的就是体裁意义的齐梁体,但他偏不用这个称呼和分类。另外本书的论述范畴还包括了一部分乐府体,作者把非古体非歌行的乐府体歌谣也归到了这本书来论述…
-
早睡早起小猫猫03-06绪论部分我读了很久,怎么说呢,我还是有不少问题,唐人对“体”的认识和后人对“体”的认识一样吗?“体”是一种形式结构,它和诗的思想风格有什么关联呢?这种关联亲疏变化如何呢?诗社和诗的流派到底什么关系?……读完以后困惑更多……
-
[已注销]11-30有理论,有分析,有框架。对写诗有帮助。
-
。。。。。。12-24特别喜欢看钱公谈诗。
-
陆钓雪de飘飘01-26从《秋兴八首》具体的时空安排来看,前三首是以写夔府秋感为主,通过抒发思念故国之情带出长安;后面五首则多是直接写对长安昔日的回忆与现状的挂怀,以写长安为主,而又时时点出自己今日之处境。第三首正是一个转折。第八首写渼陂之游。再次写长安昔游之事,以无限怀恋之笔墨出之。八诗之中,唯此诗意境最美,情感最为和谐。“香稻”“碧梧”,昔游所见之景;“拾翠”“同舟”,昔游所行之事。回忆中的往事,是如此的美好。这里所写,全是闲游的事情,个人的所历所见,似乎不关乎国家。然国家强盛,方有此等事。如此看来,这些闲笔墨,都在回顾升平。于是第七句“彩笔旧曾干气象”,总揽而出,发挥而出,写昔事;“白头吟望”则总结今日之写作。可见这两句,不仅为第八首的结束,也是全篇的结束。对《秋兴八首》之解读实难穷尽,亦乃文学经典魅力之所在
-
摸鱼居士09-23学者精博学术,分擘源流,故能字字凿实,掷地皆响,所病在声累于调,虽闳闼亦不免沉闷。才人体贴文本,抉发情理,故能丝丝入缝,着壁成绘,所病在调高于声,虽惊艳而不免轻浮。是书也,能兼学者才人之长而黜两者之弊,故能眉目耸动,神采飞扬,尤其论断评述,有古诗话风味,即令清狂处,亦不觉烦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