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哲学
读书评论:
-
无糖ubik04-27李猛在后记中所说的「远离」自然,我总觉得是「不直面」自然,因为社会理论尽管也与科学一样将自然进行切分,以至于其并不能承担米德所说「哲学的任务」——同时考虑限定性和新生性,社会理论似乎总是倾向于将所有自然理解为社会(结构),但我总觉得如果社会理论能够完全远离自然,它就是一个完全的怀疑论者了,所以或许,大部分的社会理论似乎总是以某种方式假定一个人性(或者「基础」),只不过它们总是不直面两者之间的复杂关系而只对其中一面进行讨论(这似乎就是自然的分裂的结果)。不过,自然和自由的关系米德自己也有讨论,本书大概是他讨论自然权利的继续——用新生性取代原初霍布斯自然状态在现代国家中的动力角色。
-
非虛構09-26「主我」 是我思考的結果,是我真正是的、本真的東西。但我分裂了,因為除這個內部的「主我」,還有外部的「客我」,也就是我周圍的人關於我的想法、對我的看法、關於我實際上是什麼的信念。我們的生活是一場為「主我」與 「客我」之間的和平共處而進行的鬥爭。米德說個體的認同是通過與其他個體互動來決定的。有多個不同的 「客我」,而「主 我」的任務是將其綜合為一個連貫一致的自我意象。在「流動的」或「轉瞬即逝的」現代性中,當前形式的身份認同就與此類互動有關,但更複雜。如今,每個人不只有多個「客我」,還有多個 「主我」。身份認同是一個談判問題。 它的確是流動的。我們並非生來就有一個既定的、永遠不會改變的身份認同。而且,我們可以同時有多個身份,特別是在網上。
-
复活09-18我没有物理知识,但我就是能看懂。这本大概是今年最佳。
-
雪籁09-08很有启发,以相对论的时间观,重构现在、现实的观念,进而延展出过去、未来的意义,重释了新生性,关键在于同时处于不同的系统,居间而应变。翻译不易。
-
Deny06-30“我们的价值就在现在之中,而过去和未来赋予我们的只是实现这些价值的手段,以及战役计划的日程表。”
-
Ammonoid05-24顶级社会学家的顶级著(jiǎng)作(zuò),补充了《心灵、自我与社会》的社会本体论。相对时间,米德更关注现在,因为时间(passage, 即怀特海和柏格森的视角)寓于现在(同时意味着生成与消失的新生事件)之中。但如果仅仅是这样,米德所做的不过是一种宣言式的时间哲学。米德对洛伦茨变换和闵可夫斯基空间的批评更多是形式化的,但他至少通过拓展相对性原理的边界提供了一种世界社会学。在这里,社会性被拓展为“现在的新生性涉及的调适过程”:宇宙的能动者介入宇宙任意一个系统时,这一介入事件都生成了一种独异的新生性。此种独特的当下结构中,能动者同时保留着新旧系统的视界,并从中体悟历史与未来(这两者也只能从当下生成)。前两章本体论,第三章拓展社会性,末章回到社会自我和符号互动。另,李猛老师的译后记私货太多。
-
刘天昭12-22可能也算读懂了。在当时全新的物理发现的启示下,仍然想要把物理世界与生活世界联系起来甚至统一起来的努力,以比喻的,推演归纳的,语言的方式,以一个个体仍然觉得自己可以把握的方式。虽然应该很多地方可以反驳,但是更多的地方带来启发,而且就其目标而言,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了啊。
-
逆流沙wing05-16米德的学术地位被低估了
-
jjj01-03#虽然读不懂,但还是觉得写得很好#系列。大致概括一下我领悟到的主要观点防忘:过去是建构出来的;过去和未来的意义服务于现在;人类心智的出现是自然之社会性发展到的最高阶段和最高表现形式;社会的结构性反应于每个生命个体心智之上,从中,个体学会扮演一般化他人的角色;思想在不同态度倾向之间的过渡加上普遍性的符号构成了观念;自我意识是在现在中发现自身,其时间跨度取决于功能性的现在的范围和边缘,因而思维超出时空本身;理性的交流使自我成为有价值的。
-
大甜甜~~08-13书名或许会带来误会,这本书并非米德对他所处的时代的哲学进行概括,而是他对“现在”(present)这样一种现象的哲学解读。“过去”是不可召回的,是人存在的既定条件,而且人的经验主要都集中在这一块,但这种过去经过“现在”这个关键性的调整,会衍生出带有异质性的、不可完全估测的“未来”。经验,如何创造出“新”的经验,是米德和杜威同时关心的话题。我想,杜威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借助米德的这个支点。
-
wargine04-17翻译本身值得褒扬。但米德总是在演讲。
-
胖达叔04-04确实发人深省,不懂点相对论这书还读不下去。书中通过对比经典力学与洛伦茨变换、狭义相对论的世界观,将新生性定义为同时具有两个系统的物体在流逝中发生的改变,进而阐发关于时间(过去、现在和未来)、意识等等主题。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