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木拱桥

读书评论:
  • A LONG
    05-11
    古桥与乡土社会,建筑史与人类学,外行读来也很不错
  • 霜闕〆
    01-16
    我也记不起来为什么要看这么一本主体内容一窍不通、只能脑补意会的书,不过读完很过瘾就是了。深耕乡野、深入技术本身,这大概是多数纯文科研究者(即便华南学派云云)很难拥有的体验,一种脚真正踩在地上的感觉
  • tracy
    12-04
    那些年在豆瓣看作者跑田野真是每日的快乐,技术的部分以前零零总总的看过听过,再读圆月桥和如龙桥依然精彩~后三章倒是提醒了目前的我,调研还是要多聊天、全方位的理解地方社会
  • 睡虫
    12-01
    非建筑专业的理科生,买书时的顾虑在阅读中都被打消了。环环相扣,酣畅淋漓,深受启发。读完觉得,我需要缓一缓……致敬作者!
  • Alice
    12-29
    上班摸鱼读完,继今年读过的末日松茸(松茸),银盐热(摄影),TEAmagazine(食物)之后,最愉快的阅读。最爱视野广泛但扎实深入的跨学科研究
  • 风独
    12-05
    两周读完,最大的感触是刘博士的“侦探思辨”和“材料克制”。①建筑考古学视角下,圆月桥和如龙桥的侦探,通过营造尺、钉孔、新旧照片、拖拽痕迹、尺寸巧合等微差钩沉出两个桥的营造故事;②人类学和社会学视角下,结合文献和田野对闽浙山区的历史地理和匠作家族的错综复杂关系的梳理,厘出一条较为清晰的两大匠作的谱系;③建筑史和技术史的视角下,将研究最后上升为东西方结构逻辑的差异,及其普世性问题。表面看编木拱桥资料少,但从行文上感觉到作者所搜集的资料大概会数十倍于成文,但最终落到纸面上寥寥无几却脉络清晰(比如,刘博士做了那么的测绘,却克制地不放上所有的图纸年表之类,足以表达其对成果使用的克制)。赞叹豆瓣友邻刘博士,以一人之力花十年开启了一种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式。
  • 空山
    12-12
    十八年前老龙王带我去泰顺看廊桥的那些经历仿佛还在眼前。九月的阳光里我们看了仙居桥、毓文桥、水尾桥、薛宅桥、三条桥、三柱桥、溪东桥、北涧桥等。我们那时并没有关于古建筑的任何知识,但还是被这些飞跨山间或深涧的桥梁深深震撼了。这个周末两天读完这本书,才了解到这些廊桥背后这么多知识和故事,才知道原来它们和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不是一类桥,才知道在泰顺周围的寿宁还有那么多桥值得去看。我很佩服作者,她研究的不只是技术,还是活的历史和社会。我想,我会再去看一次这些编木拱桥
  • 南萧亭
    11-11
    最喜欢如龙桥一段,可以算经典的古建筑调研案例,推荐同学们都读一读
  • 酥格拉
    03-16
    论证很细致,图画的很漂亮,但没有看出作者的结论是什么…
  • Asa
    02-15
    太好了 太喜欢了 太有启发了,三年前匆匆来去浮光掠影了泰顺的几座魂牵梦萦的廊桥,意犹未尽,经常惦念,终于是时候是条件自己开去浙南闽北了,当然对本书的喜欢、感动和启发远远不是来自于“木拱桥”本身,本书不但是一部桥梁技术史作品更是一部历史社会学范本,在建造史角度作者关注东西的普世与差异,在社会史角度田野和文献扎实得旗鼓相当又运用得相得益彰,是有温度的建造史,也是脉络清晰的匠作家族史,甚至其中有对我自己专业的启迪,好久没有这样的阅读体验了。
  • 乌鸦非常废柴
    02-26
    侦探断案一般严整的史学考据,最喜欢圆月桥和如龙桥的部分——要修行到何日才能做出这样细致又扎实的理论研究啊!
  • 傻狍子
    03-28
    技术和地缘,社会习俗,人文的丝丝联系。分析挖掘和叙述都太厉害了。
  • 2M21
    03-11
    影迷学者提供了一个新的“全球艺术史”语境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研究方法,混合时空“平行蒙太奇”法,影迷学者们啥时候一起推销推销这个研究方法吧。。。哈哈哈,看的让人停不下来。。。
  • 殷顽民
    04-04
    作者以工科背景写闽浙编木拱桥技术的乡土社会史,颇有一种华南学派的美感,自述对学术诚挚热烈的追求亦令人倾心,全书结构上的稍显松散和处理史料的若干纰漏(前言称宋代郡守确实出戏了)无碍整体的精彩
  • 小p
    01-09
    非常棒。先说缺点,这本书谋篇布局的条理并不很好,又有不少散漫的话题,关于闽浙木拱桥的具体术语和工艺出现在全书较后部分,所以前半段很多地方并不好读。下篇专门写闽浙木拱桥技术的部分非常精彩,技术本身的内在机制和发展脉络,工匠群体与技术传承和传播的关系,技术所处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几个主题相互交织,可谓典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