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罪疚与修复

读书评论:
  • ~skyyy~
    06-18
    “如果我们发现自己对一个所爱的人怀有恨的冲动,我们将会感到不安或是有罪疚感。”有启发,但感觉缺乏论证过程。
  • 小甜甜布朗尼
    02-19
    感觉蛮僵化的 虽然也是很拼 却没有越过Freud的成就
  • 爆仔
    11-21
    已购另一版本,李小龙指定客体阅读
  • nut
    12-24
    对关于升华、哀伤的解释部分印象深刻
  • 平平无奇肥猫君
    11-28
    爱的反面不是恨,是漠然。只有还有爱的时候,才有恨爆发的空间。
  • 耳朵
    03-03
    书很好,但是翻译真是太有毒了
  • M·A·Hector
    04-08
    初读克莱因会觉得奇怪,她到底和弗洛伊德所代表的自我心理学有什么区别?但从这一本切入才能逐步理解“客体关系”。而且她的偏执-类分裂心位、忧郁心位、嫉羡等影响巨大的原创概念在早期作品中根本没有成型!早期对于攻击性过于投入也导致直到后期作品才引进大量人性丰富内涵的其他因素,包括爱和罪疚。与此同时大量早期观点被她自己推翻和修正,大量案例也在后期有了全新的解释。鉴于这发展式的理论框架,一定要按顺序阅读克莱因!!我就是从《儿童精神分析》开始,结果那本看得云里雾里!最后,克莱因用词绝对准确,但她的文笔导致她的著作比起弗洛伊德的著作要难懂得多……
  • 西西弗斯
    06-08
    弗洛伊德体系的后继者,理论有其一定的道理,但是象征涵义实在是不能让我信服。
  • 鱼和它的车
    03-12
    只有确信还有爱的机会,人才会真正表达恨意,这恨意里隐藏着对关系的安全感;当恨意爆发之后,就只剩下真心的爱。#有婴儿观察的经验之后,会更容易理解克莱因所指的phantsy
  • 燕仰
    09-16
    收錄了克萊因從1921年到1945年的論文,從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克萊因關於抑制、超我、俄狄浦斯情結、焦慮、客體關係、投射認同、憂鬱-偏執心理位置的概念和想法是如何逐步成形、並得到不斷修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