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译文经典)

读书评论:
  • 一期 一会
    03-19
    刚开始难读进去,没懂这一个接一个的独白是在做什么。深夜里静下心来时读完,想回头再看。全新的格式。 海浪,太阳的角度从黎明到早上到正午到午后到黄昏到黑夜,时间的水滴滴落,树的四季流转,生命像树一样生长年轮。伯纳德说,奈维尔说,路易斯说,苏珊说,珍妮说,罗达说。还有从未出现又无处不在的帕西瓦尔。六个人如诗如梦话的独白,彼此衔接像一首完整的长诗。珍妮亲吻了路易斯,伯纳德追赶上了看到这一幕眼中噙着泪水的苏珊,拿着扫帚的男人和坐在桌前写字的女人。罗达是永远身上湿漉漉的水中仙女,她说,我连面孔也没有,后来她飞过他们的头顶,去寻找荒漠里那金黄的圆柱。奈维尔坐下来,每一次有人开门他都在心里呼喊一声:他来了!他等待的帕西瓦尔死在了印度。路易斯坐在打字员中间,看见尼罗河边头顶红色瓦罐的妇女,他的澳大利亚口音
  • sugarspunsis
    01-11
    2019的第一篇。没有故事主体,充斥着比喻句和隐喻…英文原版大概会看死人吧
  • 阿晕君
    10-21
    台风天,风大得让人心慌。这是一部长诗,辞藻华丽的歌咏,六位演唱者轮番上场,说着独白又被精巧安排着对话。词语极度饱和,我爱意识流。极度脸谱化。最后一章还有密度极大的总结陈词。每一句话都可以摘抄,太漂亮了。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10-06
    六个人物的独白如声部一样轮流清唱,人生的潮起潮落以极为澎湃的视觉感呈现在眼前。美中不足的是伍尔夫夫人受诗歌的影响太深,过于追求诗的节奏和均衡反而将主旨掩盖得异常艰涩。也许E.M.福斯特说得对:她是一位诗人,却总是迷恋着小说的世界。
  • 孙智正
    08-06
    看了第一章差点不想看
  • 北落師門
    12-15
    伍尔夫最高成就之作,已记不清有多少次惊叹了她创造出的美。通过太阳与海浪隐喻了六个人的一生,太阳升起落下海浪永不停息。伯纳德沉溺于编造故事扮演各种角色,路易斯追求权威以洗刷自己的自卑,奈维尔渴望秩序,珍妮代表城市与欲望,苏珊践行着自然主义的田园式生活,罗达则沉浸在内心世界里对外部世界感到恐惧与厌恶。六人曾有一位共同向往的引路人,然而这个与亚瑟王传奇中的寻找圣杯的骑士帕西瓦尔同名的引导者却在踏上探求圣杯的途中意外陨落,六人顿时陷入了被神所抛弃的世界。随着太阳逐渐落下海平面,六人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伯纳德以垂暮之躯讲述最终,高唱颂歌感谢上苍使我孤独寂寞,当他躺入坟墓时才惊觉自己已不需要那些故事和语词了,唯有浪潮在他胸中涌起,死亡啊我要朝着你猛扑过去决不屈服决不投降。惊涛裂岸的余韵仍在我的心中回荡!
  • ChrisKirk
    06-25
    每个精心安排的遣词下都潜藏着弯曲的林中小径,读者从一头抓住尾巴,慢慢地摸索走进那个秘密花园,看到珀西瓦尔被百合花淹没,看到像罂粟花的珍妮,“渴望着痛饮干燥的尘埃”,看到泉水仙女罗达浑身湿漉漉的,还有奈维尔,苏珊,路易斯,伯纳德。伯纳德用他毫无意义的辞藻堆砌俘获了听众——这招从未失效,在这本就瑰丽本就梦幻本就无与伦比的花园之上建立起更伟大的天空之城,但是他们都太认真了,他们的思想早就飞到了非洲,飞到二十年前,或许三十年前,却仍然保持着同步,他们做着同一个梦,梦里他们都是同一个角色,多么不可思议呀——他们甚至没有注意到脚下的阴影,甚至没有注意到小鸟在头上歇脚——他们变换着一张又一张的面孔,把最隐秘的历史、最丰富的知识和最浩瀚的大海全都偷运进了这个花园,多不可思议呀,他们竟然忽略了这个花园。
  • 迩遥
    07-31
    一读她的书就会忍不住要想。这得需要损耗多少精神力才能写出来呢……【有一种天将破晓的感觉。我不想把它叫做黎明。对于一个伫立在大街上。有些头晕目眩地望着天空的上了岁数的老人来说。城市的黎明意味着什么?】
  • 三皮
    07-31
    读得很勉强,虽然不乏会心处。能这么写,自是高手。
  • Wanderer
    03-01
    双年展在大烟囱看一个作品,是一个潮起潮落的视频,海水声和读《海浪》的独白声交融在一起。这本书真的很美,我眼里它是一个长长的实验剧本和很多诗歌的集子。脑海中一直有一个暗而静的剧场,灯光轮流打在出场说独白的人身上,一直可以听见海浪声,看见幕布上的太阳从升起到降落,每个人开口那些诗性的词藻,像温和的海水一样涌过舞台,漫向观众。
  • Bienvenu
    09-05
    我不认为自己是在阅读,而是在意识的海洋里游淌。我们通过辞藻互相融入了对方。我们的边界迷糊不清。我们组成了一个虚幻缥缈的王国。引子的散文诗和九章乐曲的六人独白,在变化的诗句中抒情着关于即刻的默想。时间和死亡,两个永恒的议题,超越了纯粹个人经验,抽象为海浪和日落。拍岸声声碎中直面孤独
  • gggsssgs
    12-07
    三度挑战弗吉尼亚·伍尔夫失败。《到灯塔去》和《达洛卫夫人》虽然无聊,但好歹能看懂在说什么。《海浪》给我的感觉像是无意识的呓语,把词语随机抽取后再组合起来,简而言之就是不说人话。
  • 小昭
    08-09
    读完了,友邻们长评已经足够精彩,我写不出更好的,索性不写了。不过这真的是我的催眠神书,明明很爱伍尔夫也很爱这本书,却每次看看就会困,瘫在椅子上睡着,之后醒来继续读,仿佛什么也记不得,也仿佛什么都记得。
  • 青青禾囷囷
    12-24
    文字那么美,可我不知道到底看了些什么,就这样一生漂走了
  • 仁波切猫
    04-20
    不确定人类是否都应该感谢伍尔夫,这么说显得有点悲观,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在乎他自己的心灵。我只知道,任何一位曾有过独自久久呆呆不动地注视太阳落下的人,并在很多个不在当下的时刻都能回到那一场日落的人,都应该感谢伍尔夫,而他们也一定会这么做。
  • 恶魔的步调
    09-17
    一群人混在一起,当一个个死去,只剩最后一个的时候,唯剩的成为一个全新的生命体,拥有其他所有人的记忆与生命碎片的新生命。直到他死去,进入自然。另一方面,是否也可认为,一个孤独的人,将自始至终是一个完整之人?但也是要进入自然的。
  • juuj
    04-17
    伍尔夫是披着小说家外衣的诗人。 辞藻极其繁复华丽之能事儿,感觉是在嗑药或者精神极其不稳定的时刻写出来的感觉。最后,这本书不能当小说看,得用朗读的方式,朗读起来非常美,非常有韵律,也变相的说明了这是一本诗集,而不是小说。这样看来,译者是成功的,不知道原著的诗律感如何?
  • 李可笑
    10-02
    “凡是莎士比亚懂的,我也全都知道。”
  • 凉水
    03-19
    海浪拍岸声声碎。小说如波涛翻滚的漩涡、飞沙走石的风暴,我们身不由己的被席卷其中,晕眩的狂喜。这大概是我读过的最美的书,恨不得找一片海在海浪声中大声诵读每一篇章。我非常喜爱花园里珍妮给路易斯的一个吻,而这个吻也在后面的故事里反复出现。我想伍尔芙想表达的大概是童年意识于人一生的渗透,这让我想起纳博科夫。记忆的卓越之处便在于它能够往时间的折缝处聚焦关于过去的暂停的浮游零星之物,感官的末梢时刻捕捉记忆里连串的断片残梦,形成一道潜流,以便造成最出色的天赋和谐。《海浪》更像一首乐章,充斥着音乐的韵律,是分裂而又不混乱的。伍尔芙像陀思妥耶夫斯基,最紧要的还是灵魂的孤独、热情和骚动。伯纳德最后直面了自己的孤独,伍尔芙也一样,留下给丈夫的遗书里就说道,“永远地直面人生,了解它的真谛,并爱它,然后,放弃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