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满洲国

读书评论:
  • 麦小麦
    01-28
    历史教科书上的寥寥几语,却是那个时代东北全体人民的苦难,佩服迟子建的勇气,想着给这段被遗忘被忽略的大历史小人物们做传,国家都亡了,何以为家,留下的只有是在尘世中浮沉,尽是心酸...
  • 一个老湿
    12-31
    这一版字真的太小了!
  • Ryan
    07-25
    与《额尔古纳河的右岸》不同的写法,知道哪儿写到哪儿,就这样结束了
  • 蘑菇馅饼
    08-12
    许多人物的命运可以预测到,比如胡二,还有铜镜的故事,因此显得有些无趣。而且很怀疑作者对于日本人说话方式的了解完全来自于抗日神剧…经常很出戏。
  • 不语
    07-27
    平头老百姓的日子,不过是求个温饱和平安。到头来,家破的,人亡的,都是我们。
  • 嘘八百
    08-15
    这本书看了我两个礼拜。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畅快的读完一部长篇小说了!
  • 紫心银翼
    07-02
    她的小说远没有她的散文写的好,人物很多故事很杂,啥都涉及到啥都没有写深入。人和事都是匆匆来匆匆去,可以说是群像也可以说是流水账,读罢没有太多有印象的地方。
  • 02-01
    不是历史,只是历史下的生活碎片。但个人认为生活里的人的善恶放在哪个时代都是相仿的。
  • 咦,是我呀!
    02-23
    大时代下的小人物,市井生活细枝末节,不亚于《四世同堂》,看到最后一章1945年时舍不得翻完。为了了解背景知识,在看《末代皇帝》和庄士敦的《紫禁城的黄昏》。
  • 小镇青年新之助
    07-27
    小人物的浮世绘,日治下东北的普罗众生相,迟子建温婉的文风处处皆是,模糊了人的形象,似乎是不足的。姑且算是文学家不是历史学家,是虚构否认了真实,里面的很多东西是不足信的。疫情期间在家花了整整一周过了一遍,首先要否认的是装帧,这样的大部头还是别用精装了,其次轻型纸也不大让人有读下去的欲望,迟子建小说里面的中上等作。
  • Rivers
    07-16
    在这以后每当春光融融地照着香火缭绕的寺院的时候,他都会想起离家远行的那日的阳光,故乡的丝绸样的阳光。在沈阳回天津的高铁将迟子建所著剩余的《伪满洲国》看完,加之这次在东北的所见所闻,路过一座座的城镇,粗略见识到不同的民风,还在山地里见到书中所提杨靖宇的名字,或许并不是偶然。
  • mmmg
    07-30
    人物自以为是地出场,又草率胡乱死去,活着的和死了的全拼在一起,也勾勒不出这满洲国的人性到底是什么。不过是个散发着报告文学气味的美文作家罢了。
  • Lethexun
    12-14
    失望極了。這麼正的書,這麼扁平的人物形象⋯
  • 那小孩
    11-10
    好作品终于有了好版本
  • Figo
    01-19
    第一次读迟子建的书,1月1日在先锋参加了这本书的活动,听迟子建聊了这本书,回来之后就投入阅读,书厚不难读。这本书确实如在场嘉宾所说,在文坛缺少一个公正评价。迟子强调这不是一本历史书,而是为细民立传塑像。网络状的日常叙事中,处处是东北的风物,迟子为这本书做了很多功课,就如一朵花背后是一株大树,所以这本书读起来会觉得非常“结实”吧
  • 普塔
    12-29
    书看的老版的,给一星是因为“高度雷同”的封面设计:台湾八旗文化的《满洲国的实相和幻象》(山室信一著,2016年)麻烦了解一下。
  • 北之岚
    03-31
    写得非常差劲,作为一部长篇小说远远不及格,结构近乎于作者对其手头极有限、片面的历史资料的拼凑堆砌,那段特殊时空的特有质感根本未能得到精准的还原与传达,京哈奉连乃至山林荒野显得苍白而无灵魂;人物塑造更是单薄、失真,很多角色不论性别阶级国籍都是同一个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没事就跟星星和蝴蝶说话的模子,至于个别历史人物如溥仪,作者对其内心世界的真正挖掘基本为零,很显然并没下过多少功夫深入进去;一些自然主义风格的描写,比如杨三娘怎样用掏耳勺搞卫生,令人厌恶,毫无书写的必要;作者自身的创作态度似乎很成问题,经常暴露出有悖常识之处,比如裹脚的满族大户小姐,“雪青色”的马,日本人彼此对白用的是幼稚的抗日神剧腔等等。作者显然对日语知识一无所知,遑论大量必要的日文参考资料在其写作中的缺失。最后,比喻用得实在太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