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托尔特·布莱希特
读书评论:
-
creepsuesue05-09经历过德意志帝国、魏玛共和国、纳粹独裁、民主共和国和联邦德国,作为拥有社会批判性的艺术家,布莱希特终生对政治保有敏感。
-
琴 酒05-02还是需要传记直观感受作家/理论家之人格。
-
阿布09-08图书馆借阅。居然连他谈1953年617事件的名诗“政府可以解散这一届人民,另选一届”都不提
-
funny_vee12-28发现齐佛尔(Ziffel)很有趣:“我们学校的原则是让年轻人直面世界的本来面目。他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直接扔进一个肮脏的小池塘里:游,不然就啃烂泥。老师的任务是代表孩子们将来会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类人的基本类型。在这里人们每天有4~6小时的机会,学习那些粗俗、恶劣、不公之事。对这样的课程来说,再高的学费都不足为过,但这些竟然都是免费的,完全由国家资助。年轻人在学校遇到的都是难以忘却的非人形象,这些人具有几乎无限的权力。由于具备一些教育学知识和长年的经验,他们按照自己的模样塑造学生。而学生要学习将来能飞黄腾达所必需的一切,这同时也是能在学校游刃有余所需要的。其实无非是贪赃枉法、滥竽充数、报复他人的同时让自己安然无恙,快速掌握那些陈词滥调、阿谀奉承、卑躬屈膝,时刻准备向居高位者出卖同伴,诸如此类。
-
尼不可02-20对布莱希特作品的脚注以及他闯江湖的经历尤其是美利坚那些年,很有意思。他从来不是一个人,而且可以调动身边的男性女性倾注身心与他合作。这是他的本事。布莱希特的人生非常精彩,但绝然不是封面这个色彩!
-
河洛以旧换新版10-17作品与思想转变串联起两条并行的叙事线,布莱希特生平及其时代。论开本如何毁掉一本内容、装帧、封设都极佳的书,想出这个开本的人一定是极少,甚至竟不读书的人。通常为了提高定价而进行精装(这本是软精装)都会带来较好而性价比的阅读体验,而这本看到将近一半我实在忍受不了了,这本极其优秀且独特的传记本可以产生多学科的价值,而开本注定了它只能成为三线城市文艺青年开的资产阶级幻影咖啡馆(只有美式,拿铁和卡布奇诺,先生们)的摆饰。
-
臭美大辣椒04-12这么厚的平装传记,真的快读死了。感觉就像追了一部长达7.80集的韩剧。史料翔实,就像是生平的倒带重放,但跟作品尤其是理论关联不大,倒是感情生活废了不少笔墨来梳理。
-
晓林子悦01-12主要以作品串连的布莱希特评传,材料翔实但稍显纷乱,论述有点嘲讽腔。后半部的流亡要比前半部分青年时代的糜乱生活的叙事流畅。我比较感兴趣的是作者提及的布莱希特与托马斯·曼的恩怨。我记得,道长的1001夜里有一期讲布莱希特的戏剧成就,重点讲了他从中国艺术里吸收的元素,那一期记忆蛮深的,很明晰,可作参考。
-
维舟02-05四星半。丰富而扎实。表面看是文学家的传记,但其实更像是一部社会史,只是通过布莱希特其人来呈现那个时代。布氏一生经历德国五种政体,处在时代的夹缝中,但始终抱有难得的清醒,坚持“自我引导”才能通向解放,因而常常在两边都格格不入。他的批判意识既是艺术的,也是政治的,但又坚持两者应当分开,“国家应该同艺术事宜毫无关联”而非“予以干预、约束和钳制”。1948年他已看到东德的雏形,作为一个左翼知识分子,却写下一句具有预言性的话:“领导者无法引领我们走出混沌,只有当我们最终能引领自我,才能别旧国,迎新家”。
-
金银馒头芥末酒01-18一本值得尊敬的书一次极差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