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流亡者
读书评论:
-
FainT08-25比起俄法中革命对反对派的血腥清算,允许保皇党带少量财物离开,事后还有补偿的美国革命可算温柔敦厚了K508/4842 静安
-
execute06-14正史以美国建国,即殖民地独立占据法理优势为立足点,却未曾关注独立战争中英国所具有的法统和道德立场。而本书却颠覆了那些关于美国革命的传统叙事格调。绕开了美国革命先驱所代表的立场,为我们看待美国独立战争提供了另一个视角,即从领导美国革命的爱国者的“对立面”——效忠派的角度书写了这段历史。
-
G_顺流逆流01-19或许这是美国人写自己建国史的某个维度。没有对大人物的丰功伟绩的吹捧。对”效忠派”的同情显而易见。对”爱国者”革命冲击下普通美国老百性的苦难有客观的记录。这是我第一次从书本看到美国独立战争的另一面。
-
今天也在不务正11-04非常宏大的叙事,加拿大、中美洲、非洲、英国、印度、西印度群岛全都讲到了,看完的感受大概就是,帝国不值得。。。。。不管对于黑人、印第安人还是一般效忠派来说都是。
-
深山夜读07-22美国革命中忠于英王的那些人后来怎么样了……无论对于美国革命还是英帝国在全世界殖民的历史,都是新颖的视角~
-
十方散人08-24书中反转了那些关于美国革命的传统叙事。美国革命首先是一场“内战”,在革命发生的那一刻,交战双方,都是大英帝国的臣民。无论美国的开国元勋们为我们描述过怎样闪闪发光的自由理想,它首先是一场尸山血海的鏖战,对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意味着暴力肆虐、枪林弹雨、妻离子散、颠沛流离。在这场战争中,英国为黑奴和印第安人提供了自由,华盛顿则将之拒绝,所以到底谁是更进步一方,其实并不好界定。历史从来都是胜利者书写的,这本书真正的意义,就是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视角看待英美之争――大英帝国的阴损和毒辣称不上光伟正,但美利坚的崛起,也是建立在无数肮脏和血债之上。
-
雨眠01-28这种只能算历史小说,看完只记住了作者的一个观点:美国独立战争是大英帝国的内战,因为交战双方都是英国臣民。
-
紫霞02-09逆历史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理念,用翔实的史料和个人命运的变迁,叙述美国独立战争后,那些效忠者的故事,提供了历史的另一种视角。
-
CowBoy08-212019(52)利用假期把作者三部曲读罢,确实是三部不错的作品。也能从三部曲的时间顺序看出作者的功力在逐步提升,这一部作品比帝国边缘更成熟,但是不得不说三部曲中最好看也最成熟的还是守候黎明。总体而言,三部曲确实值得一读,读完了很想把周边的一些书再来充实一下。
-
桃花依旧笑春风07-27帝国往事三部曲第二部,比第一部好很多,虽然还是有点零散。视角很特别,一下子纠正了我对效忠派的看法。历史的真相往往复杂的多,历史人物也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评判的,想到之前习惯性的将效忠派等于保守、等于顺从,置于自由的对立面,太不应该。
-
Ehdn~06-29[藏书阁打卡]帝国往事三部曲之二,本书让人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美国的独立战争。美国革命的内战,在发生那一刻,交战双方的“爱国派”和“效忠派”都是大英帝国的臣民。关于“效忠派”组成成员,并非普遍被认为的一群保守精英人士。是一大群因选择对国王效忠,对帝国尽责的群体。他们做出的选择所多方面因素影响,做出对自身最有利的。而这些效忠派的命运,以及历史推动下的重大改变,那些离散的人群对自由的要求,“1783年精神”,显然英美之间是不同的。
-
cancel07-05看了两章选择放弃。角度很好,主要写的美国独立过程中支持英国的人们的遭遇。但名字太多了叙事也乱。看不进去。
-
昆布01-03对美国革命的光辉伟大祛魅的一本书,所谓流亡,是因为选择继续效忠大英帝国而在革命后冉冉升起的新大陆无处容身。正如序言中所说,失败者难得有书写历史的机会,在中文译著中更属难得,十分推荐。
-
测海08-01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通常的历史叙述都是从革命者的角度来写,亚桑诺夫则反之,以领导美国革命的爱国者的“对立面”——效忠派的角度来书写这段历史。这是第一本完整呈现效忠派活动始末的著作,讲述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前后效忠派的心路历程,以及爱国者获胜后,这群人的流亡之路与最终归宿。
-
Robert06-14文本异常流畅,700页分成上下册方便携带,不到一周看完。1783年精神、1812年第二次独立战争以及新斯科舍都是第一次听说,从战败一方的视角展示了北美13殖民地前后的各种风起云涌和之后角逐的各种蝴蝶效应。舞台永远属于主角啊,发生在英伦和北美的先辈和事件就会被后人关注到,可同样惊心动魄的历史在牙买加或者塞拉利昂上演就归于尘土
-
维舟03-22相当不错。从以往被美国革命主导的主流叙事之外,挖掘出被遮蔽的历史面向:那些忠于英国的王权派,是怎样一群人、命运如何、又推动了什么改变。有三点印象颇深:人们作出效忠选择受多重因素影响,不一定是意识形态(这其实是内战的普遍特征);他们的“效忠”是有条件的,并有着对“自由”的特定理解;其大流散与英帝国开创的全球性相辅相成。所谓“1783年精神”也即开明立宪,他们其实和美国革命者一样要求权利,只是想在体制框架之下得到,这意味着体制必须能弹性予以回应。从这些方面,也更能理解英美之间的差异。
-
阿道克03-291、美国独立战争胜利之际,站在英国一方的北美效忠派(从贵族到奴隶)随同英军撤离,从此开始一段长达数十年遍及英国全球属地的大离散。2、对效忠派的安置影响了英国的很多国内与国际事务,如国家赔偿、废奴、殖民地与大英的关系调整。但是作者所谓的1783年精神还是太拔高了。重铸大英帝国的不是效忠派大离散,而是征服印度与战胜拿破仑。3、本书从失败者的角度讲述了美国独立战争,这应该是这本书最大的价值。
-
凡夫07-17曲径通幽。正史以美利坚建国,即殖民地独立具备情理法,却未曾关注独立过程中的英国角度:它具有的法统和道统。在这种角度之上,作者建立起了以时间为经,人物为维的经纬线,其实是历史叙事暗含的草蛇灰线,伏笔千里。大英帝国准确判断自己在世界政治洪流中所处的位置,比起同文同种的殖民地独立,还有更为紧迫的法兰西和西班牙对帝国秩序的威胁。殖民地独立战争更是一场英语世界的内战,英国对殖民地第一次解放黑奴的尝试产生了深远影响,可以说为林肯释奴做了一次预演。而这些被解放的黑奴以及效忠英王的反对派在战争失利后流散拉丁美洲、非洲、加拿大、英国本土,简直就是自由的播种机、宣传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