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声音
读书评论:
-
周韦12-19前人留下的办报权利是战斗的一大基础,通过报纸可以让争取自由的声音被听到,而我们有人报
-
老戴03-17很厚,拿着都嫌重。可能读之前把法国近代史读一下会好一些,主要讲了法国十八世纪的一些知识分子在大环境下的生活工作情况。蒲鲁东那几章节还是挺有所得的。
-
这么近,那么远01-03按需。大革命之后,统治法国数百年的波旁王朝退出历史舞台,迎来的却是法国近现代最动荡不安的世纪。在君主制与共和制轮番登场之际,知识 分子选择发声,在议院中成立党派,成为大臣甚至是政府首脑。这些人中有明哲保身的赌徒贡斯当、戴着镣铐跳舞的基佐、预见民主弊端的托克维尔、身着男装的女作家乔治·桑、一度反对共和的“法兰西灵魂”雨果……许多人白天还在为政府效力,晚上就被迫流亡他乡。
-
4G小u盘01-27冗长,稀碎,泥沙俱下。但,有价值。一如我们对中晚唐的了解来自诗文一样,我们对后法国革命时代仅限于思潮,主义。尝试从那些知识分子经历中,去理解那个时代,那些思潮。D756.561/11 2019
-
一直是你~06-16这是对法国知识分子的一次巡礼,也是对一个紧张、矛盾乃至绝望世纪的穿越。...............
-
思想的苇草09-01自贡斯当始到雨果去世止,19世纪法国知识分子争取的都是自由,新闻自由法或许就是他们最好的回报,既有思想性又有可读性,思想与人结合以后才有意义。
-
暗夜骑士04-12看完了 那个时代的法国真是热闹无比啊!连马克思都去那里寻求发展 各大文人唇枪舌战 最后感觉雨果在那时的法国人心中真是个重要角色 死了后举国送葬 不过他的风流韵事也真是不少
-
iverson147_07-29比另一大部头好读多了
-
放些高论08-02写的好看的不像历史书了
-
小楼06-07记得是谁说过,问题往往出现在革命之后的第二天。这本书写的是大革命之后的法国,值得一读。
-
劈头士》睁木06-28已购。19世纪三个时间段(百日王朝、1848年革命到第二帝国终结、1870到1871年的凶年)中,法国知识分子(主要是作家)是如何参与政治的。无论他们各自的立场如何,他们都选择了发出自己的声音,有些因为发声而坐牢,出狱后继续。有些则因此流亡。以此对照我们的时代,我们的环境,究竟谁更幸运呢?各章以某一人物为主,合在一起效果不觉得好,不过倒是可以从中各取所需~~涉及的人有贡斯当、雨果、圣西门、傅里叶、司汤达、托克维尔、巴尔扎克、欧仁苏、乔治桑、蒲鲁东、拉马丁、基佐、孔德、福楼拜、波德莱尔、勒男、左拉等等。
-
看不见的城市07-01大革命后的法兰西知识分子群像,不同声音不同党/流派不同形式谱写同样的自由之歌。群像书写好处在于可以尽可能面面俱到地呈现个体,虽然这种写法会导致这段历史中的某些主要人物反复去世又反复重生。。。坏处是统筹如此驳杂的材料果然还是太有难度,与其说是史学著作倒不如说是材料汇编了。当然对于对这一历史阶段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作者文笔不错,对文人的评价中肯,吐槽也非常精准,该有的八卦亦一行未减,推荐~
-
维舟02-034.5星。时局之下,很多人想读书来解开自己的困惑,但不知何故,没什么人提到本书。这里谈的是19世纪(确切说是1815年拿破仑战败后,到1894年德雷福斯事件为止)法国知识分子的寻求自由的思想历程,但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当下就社会结构等诸多方面而言,可能19世纪的欧洲是更适合的参照系。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知识分子尽管阶层、立场、观点相去甚远,甚至彼此敌视,但他们都需要自由,并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其内涵。全书写法不同于现在许多思想史社会科学化的分析途径,真的是较为传统的“历史”叙事写法,但也因此相当流畅而不乏洞见。
-
新经典05-1360万字讲述法兰西的光荣与梦想,19世纪知识分子联盟也是超燃的啊
-
das Rätsel06-16#年轻人读什么书,脚下才有路可走#
-
パンパンパンダ04-22短短60年间,法兰西政权更迭6次,革命、复辟、战争、街头抗议层出不穷。雨果、巴尔扎克、司汤达、福楼拜等几代知识分子身处乱世,但不甘待在文学的象牙塔之中。他们渴望表达的自由,也比其他人更愿意为此而斗争。维诺克认为,当代人把前人誓死奋斗的自由视作理所当然,甚至喜欢挖苦知识分子的澎湃激情,至于我们,或许连追随者都算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