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译文经典)

读书评论:
  • 岩井俊七
    10-17
    颠覆和逆小说框架之流,真·有毒的书,又丧又废又有钱,狂欢的盛宴,把一个世界浓缩在一方手帕,“从牙买加一种灌木中提炼的香水”等接近神经质的全景描写,神经官能症患者的一场难以消退的高烧,包括幻觉在内的所有感官的心灵层次的360度呈现,大量混乱的阅读,道林·格雷不再变老的真相(划掉),尽管颓废消沉而癫狂,有些观点还是很有道理的:“对于所有人,未来都是平等的,只要心存一点点理智,就不会互相羡慕了。”某位医生的治疗方案适用于很多无病呻吟的忧郁的闲得慌的小资阿宅:“重返巴黎,回到公共生活中去,总之,努力地像其他人那样消遣。”
  • 杯子磕着牙齿
    08-25
    一本毒液四射又很丧的书,不知道原著词汇是不是也是这样的细腻优美,余中先翻译的很美,全书一共十六个章节,每个章节是个主题,涉及宗教 文学 音乐 香水 绘画 诗歌等等,于斯曼借一个略有点神经衰弱的病患大发议论 ,滔滔不绝的一吐为快,从中窥见于斯曼丰厚的学识和怪诞趣味。但读起来有点吃力 有好几次看着看着看分心,除了因为欧洲文艺史缺乏 还因为书中的文字观感需要调动视觉 嗅觉 听觉 各种观感才能在大脑里重置想象,不然很容易看到不知所云。没有情节 只有一个主人公,类似随想笔录,不朽!
  • MaxHorowits
    04-29
    啊!果然是一部充满毒液的有趣的书!虽然不得不大段大段跳过了带着各种人名书名各种奇怪名词的段落,但堆砌本身也带来了一种bling bling的效果,太神奇了。可惜像帕特森里那位日本诗人所说,看译本就好比穿雨衣洗澡,体会不到美之一二。
  • 押沙龙
    08-12
    惊异于斯曼同感的魔力,香水,奇花异草,音乐,美酒都能品出其他有别于自身的那种美妙,怪不得德塞森特对波德莱尔推崇备至,他在乡间的别墅简直就是人造天堂.
  • Velonica
    07-15
    就是个意淫书啊...妈的要是有钱谁不想过这种生活
  • XU
    08-10
    一种全方位的艺术敏感,甚至嗅觉
  • 草民猫头鹰
    08-28
    阿!毁灭吧!坍塌吧!去死吧!社会!我就要回到卑劣的和充满奴性的人世嘈杂中去了!
  • DORIS
    01-23
    通过这本书了解了颓废美学存在,但是主人翁对于自己认为美的存在的安利并不打动我,关在今日,就是个……时尚博文集?
  • 猫饭
    08-29
    可能不少人都是从王尔德的道连.格雷那里过来的,开卷就被卷入了时代病和感官盛宴编织的漩涡洪流中,如何评价也很难超越附录里同时代作家的评论了,“逆常识之流,迷道德感之流,逆理性之流,逆自然之流”,一场神经官能症患者的心理史,主角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和世界诗人”,整本书的阅读体验仿佛看到世上所有的美与邪恶之物在感官丛林中游行,香水、甜酒、音乐与异色植物蔓延的世界,尤其精彩的是对莫罗所画莎乐美的描述和想象中的伦敦之行。另一个有趣的欣赏维度是比对作者借主角之口勾勒自己的“品味地图”,对波德莱尔和爱伦坡推崇备至; 拉伯雷、狄德罗等则不在于斯曼的审美范畴; 比对同时代作家的评价,马拉美、瓦雷里等象征诗人将本书视为唯美圣经,左拉则温柔地批评,文本内外的文学趣味链条和群落读来让人莞尔。
  • K1DD
    11-24
    自由意志,自主选择的信奉行为,对于斯曼来说一定是个玩笑,一个虚伪的安慰:花香是像皮鞭一样抽在脸上的于斯曼,会被皮革调的香水如重拳一样击晕的于斯曼,他怎么可能是靠自己的理性,在自然主义和神秘主义浪漫主义唯美主义颓废主义做出了选择?于斯曼不是布里丹的驴,他是为了世界的香味而生,那股味道诱使他双脚离地,绵绵飘行到命中注定的风格中。封面和小说好搭调,说不清那些是盘曲腐烂的肉粉色章鱼,还是绽放的牡丹和玫瑰。哪里才能再找到这样一个灵魂,把寂静无言当做善行,把忘恩负义当做放松,视怀疑如停泊和港湾?
  • 占士鯊
    10-05
    這位朋友是頹廢唯美的極致了。我有錢我也這麼玩到夠再重回普世正規,唉貧窮影響發揮。
  • 白衣卿相
    11-17
    作者序言要比小说本身强百倍
  • 电话听听
    05-22
    这是一本读起来会很吃力的书,倒不是由于文字艰涩或情节复杂,而是你需要不断的将那些文字所描绘的景物在大脑里重构。而这个过程中,如果你对于那些密密麻麻扑面而来的名词,形容词的概念稍有不解或迟疑,则脑海中画面的整体性,文字阅读的流畅性就遭到了破坏。更何况书中还有不少对嗅觉,味觉,听觉这样很难通过想象去体会的描述。这本书加上之前读过的《违背道德的人》,让我不由的感叹,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 樹梢上的橙子
    09-06
    对于欧缺乏洲文学史和艺术史知识的人来说(比如我…里面提到的文学家真的只知道波德莱尔),这本书读起来会特别吃力。大家都说这本书颓,好像确实是这样。但我一直在想,如果除了神经痛之外的所有,都是一种追求的话,这种沉溺于感官享受的生活似乎就不那么让人难以忍受了吧。就如书里说的,寂寞的人需要人群,厌倦的人需要旅行。
  • euraka echo
    06-17
    品味真的是方方面面都在体现个人人生经历,思想变动,折射过去,影响未来。做隐居的人不是只有一种形式,谁不想做这样肆意挥霍张扬不羁的隐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