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等人
读书评论:
-
大猫04-22【藏书阁打卡】可读性强,全书读下来不觉得枯燥。讲到与南明几个小朝廷重合的时间线有些混乱,前面说隆武政权已经挂了,后面又接着提到隆武,有点晕。这本书通过一个家族的兴衰史,带出了介绍明末清初东林党争、宦官弄权朝廷腐败低效、军队的贪腐和战斗力低下、朝廷同时面对后金蚕食和内部农民起义的困境、清军南下江南时对江南人民的屠戮等,很浅,正如前言里作者老师所说,这是对大众读者的普及读物,帮着了解那段历史。另外,对侯家两代为官,其实官阶并不高派驻地也非肥地,却留下几千亩地,作者特意说这不算多,做官的一万多亩也大有人在这段印象很深,记下资料待查。
-
江海一蓑翁04-15关于江南嘉定望族侯氏一家在明清鼎革时期家族变迁史的一本好书。作者是知名区域社会史和历史人类学学者赵世瑜老师的学生,又兼有文学和历史学的教育背景,因而在这本书里,她一方面遍寻历史文献和典籍,试图最大程度地还原侯氏一家在那个特定年代遭遇的命运轨迹和生活变迁,另一方面又将文学式的笔法,运用在家族史的记述当中,让作品在具备一定的历史学术性的同时,带上了浓厚的非虚构文学的色彩,煞是好看。而作者以家族史折射时代变迁史的写法,可谓深得赵世瑜老师真传,让人由衷赞叹。
-
两小儿辩日05-09写法算不上高明,但侯家几代人值得一写;放在明亡国清破城的历史背景里,实在令人心惊。想读侯玄汸的《月蝉笔露》,竟然没有出版。
-
久道02-26写法比较生动,但一些时间和历史细节有问题。
-
孟不晞01-22“不愿汝辈它日为第一等官 但愿为第一等人” 真是一语成谶 不期死而已意死 他日死得其所 侯氏是矣
-
流惜子04-30买来以后第一时间读了,文笔细腻优美,可读性非常高,史料征引很宏富,希望能有更多科班出身的历史学者写这样的普及读物。只不过略有瑕疵的是,作者对明代政治制度似乎不那么熟悉,涉及之处,小的纰漏时见。
-
Nelly.L02-02“在明朝灭亡两百多年后的清朝末年,当又一股猛烈的‘反清’潮流兴起时,在革命党人的宣传下,候峒曾、黄淳耀、夏完淳等人的抗清斗争幻化成一面革命旗帜,覆盖了一层层‘民族主义’外壳。历史想象与真实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嘉定三屠’成为一个无人经历,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主题。热闹的演绎与寂寥的真实形成鲜明的对比。而这一切,已经与真实的侯家无关。‘忠义爱国’的背后,是世人难以承受的分量。”
-
聚洲05-2664。介绍了嘉定侯氏家族在明清之际的兴衰离散,搜集的史料不可谓不广,不过应该也和嘉定特殊的历史进程保存了大量独特的如《侯岐曾日记》之类的史料有关。本书应该算是专业历史学出身的学者尝试非虚构写作的成功之作了,虽然文学性更强了一些,作者的主观感情太过炽烈,在细节上也不无错漏,但叙述能力因此显得更为突出,对情绪的带动也更成功——其实当作文学作品来阅读也不赖。阅读明清之季的史事,一方面吐槽这批文人把国家搞的乌烟瘴气,另一方面看着他们殉国又不无触动…还真是矛盾…就群体来说,这群坐拥良田千亩的士人无疑给国家财政崩溃(不管有意无意)雪上加霜,每每恨不得早点来场奏销案,但具体到个人,又是妻离子散、不忍卒读。甲乙间事,今日当浮一大白。
-
伯凌03-28侯家人的经历令人感慨,也不得不惊叹儒家伦理与科举制下"忠臣孝子"观念的影响。对于这种家族史的书籍完全没有抵抗力,见一本爱一本,毕竟无论是哪一家族,无论是"变节"亦或是"抵抗",其实都是尘封历史的鲜活再现:在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做中,我们看到了过往,也看见了自己的未来。
-
骨小头01-28特别适合做成电影的书,动荡时期的一家正派的人,虽然无法和历史车轮相抗衡,但亲人之间的血脉联系,挚友之间的惺惺相惜,又配上作者细腻的文笔,忙里偷闲读上几句真是如沐春风。
-
邀之09-09早期读得太快,后来急转直下,战事告急,又来不及慢,最后撞见一句「浪抛二十二年春」,突然觉得自己懂了这一刻。
-
天宇04-20作者下了很多的功夫,史料的收集很齐全。但是本书最大的问题,如同作者的教授在序中所写的那样,好的历史作品必须是“坏人”写出来的。从这点上,作者缺少对主人公的“直言不讳”。
-
十万八千鲤02-11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抛开侯家的故事,最让我动容的还是黄淳耀的临终绝笔,“进不能宣力王朝,退不能洁身自隐。读书寡益,学道无成,耿耿不昧,此心而已。”
-
王振宇09-16本书材料搜集方面可谓庞博,而且还并未削弱本身的故事性,可读性很强。但这类非虚构传记的体裁本身并不讨喜,驾驭极难,故论文学性文采不够,论史学性又缺乏反思。
-
秋水明心08-01近来频见有素养有笔力的作者呀,对我们普通读者非常友好~小说有可读性,不仅仅着眼于家族史本身,还开发了侯氏家族的社会关系网。作者很下功夫,原来我脑海里干巴巴的角色都鲜活起来。不过对于传主似乎有点过分褒扬…很多语句带有引导性。但是作者很真诚,她写的时候定是被传主深深感动的。作者相信自己写的东西,本身就有美感。-不做第一等官,要做第一等人。这话带给多少人感动啊,只要是灵识清明独立思考的人,哪个不想做顶天立地无愧于心的第一等人。
-
宋宋华丽丽01-11嘉定博物馆徐征伟老师给我发的评论,微信易删,另存于此,感谢:“你导师赵世瑜是个可爱的人,他说到的游历给他的打击,可见是个有觉悟的人。这个我喜欢的,因为有会心。选择性看了龙江村、家塾、守城、文脉与身后名几节,心中感动。你写这书花了大力气,用了真感情,感佩。文字是散文笔法,地理人文史实史料抟炼而成,可谓浪漫中的回望,深情中的低语,绵绵之情,耿耿在心。感谢你的付出。”
-
后浪03-18“不愿汝辈它日为第一等官,但愿为第一等人。”时代的更迭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也碰撞出无数令人唏嘘的细节。一部壮烈恢弘的家族史诗,试图还原一段明末清初的历史真相。
-
郭去疾03-22素材收集广泛,这样一本书,不广泛阅读广泛参考书很难写成的。甲申之变,向来有天崩地解之说。明朝灭亡实在是过于突然,以至于江南文人几乎难以有时间反应。满清入关后,天下传檄而定。如果不是剃发令的颁发,江南文人估计不会有那么强烈的反应。对这些文人来说,亡国无非是痛哭一场,尚可忍气吞声,亡了中华两三千年之衣冠文化则难以接受。侯家一门忠烈,虽然不算是彻底地忠于大明,但绝对是忠于华夏。至于最后全家几乎被满清灭门,只能说是明清易代的一个缩影。除掉侯家一门,最尊敬的还是夏完淳。以身殉国时年仅十七岁。如果不死,以其才华绝对是绝冠明清。每每读晚明史,不禁怅然若失。
-
阿盏09-06“十年往事不堪论,凭仗清樽减泪痕。独有云和楼上月,天涯还照几人存。”两天时间读完嘉定侯氏一个世纪荣耀与血泪并存的家史,唯有感慨生而晚明,无可奈何,末世中的家和人,就像江南的水陆一样,总是不可避免地随波浮沉。微末的个人所能坚守的,唯有「问心无愧」,它可以是忠义,可以是良知,也可以是从容面对纷纭的诱惑。唯有它能抵抗时间的腐蚀,在进士及第的喧哗消散、嘉定三屠的血痕褪色以后,仍能鲜活地抵达四百年后今人面前。看侯峒曾携二子投叶池那里差点泪目。虽然这类书笔触稍浅,不能像卷首赵世瑜说的那样“讨论专业上最为前沿的问题”,但能够将古籍馆里冰冷黄旧的史料连同那些古板的“忠臣孝子”语词复活,让人重新看到晚明江南士人最微观的个人喜怒哀乐与生命选择,实在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它让你感觉到历史以另一种方式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