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消费天堂
读书评论:
-
扭腰客11-25从民国租界的“百货公司”,到建国后的“供销社”,再到现在的南京路和“梅泰恒”,上海的商业意识从开埠以来,就在主动开放与被动接受之间,被培养的很好,重回远东第一都市的宝座,为时不远
-
璃人泪@201112-23背景太熟悉了,读老上海题材的作品之余,读这本补充背景不会失望。分析很到位,加了许多小故事小例子,读来也不费劲
-
Qing09-17看完就想想现在所谓新零售和体验经济,哪有什么新鲜事,无非都是历史循环里一轮一轮的词汇生产,资本争取话语权力建立所谓标准罢辽。
-
沸腾烟圈03-09作者以1949年前上海大百货公司(以四大百货公司的“永安”为论述重心)为对象,以精彩的笔法全面分析了中国现代消费文化(与明清消费文化相对)的源头。相当多的内容都能使读者联想到消费及娱乐文化全面制霸文化生态的当代中国,最后一章尤其让人产生今不如昔的感觉。
-
菜市场落跑甜鱼07-12本书以“消费主义”这一核心概念入手,以近代上海的百货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百货公司对于消费空间和消费观念的塑造,探讨消费资本主义如何在近代中国城市传播,如何重塑城市面貌及生活方式,并反向阐述消费意识形态如何被塑造于日常生活中(即一种“文化建构”)。百货公司的建设与发展表明了现代性在上海的曲折与扞格。譬如,其背后暗合的阶级区隔、家庭改革、性别权利、国族话语、大众媒介。本书摆脱了传统与现代的二元论,探究中国现代性的这种“游移与歧义”。个人最喜欢游乐场和广告两个部分的论述。前者目前内地没人关注,后者则旁征博引,生动有趣。百货公司真可谓是“地狱上建立的天堂”。看完书之后想再去走一趟南京路了。连是彭慕兰的爱徒,最早认识她是她关于上海百货公司女职员的研究。文笔极好,议论精彩。
-
段段06-21尽管材料对我来说不新鲜,但是能从不同的视角对成因、发展,所做的精彩论述,或许会对我现在所做的工作会有点潜移默化的影响吧,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会需要经常翻看
-
留影者07-31原来上海百货商场的屋顶游乐场从最开始的时候就有了
-
TTTTTracy11-24是真的感叹 原来近百年前的顾客策略 到今天还换汤不换药地奏效着hhh
-
未央一梦04-14一本可读性非常非常强的文献,读起来非常顺畅。没有写成编年史也是个更好的选择。百货商场是滴水,折射出近代中国的生产消费、殖民主义、布尔乔亚、性别权力。本书出版的2018年,正是永安百货的百年诞辰。眼下“新零售”方兴未艾,屹立在南京路上商厦也将继续经历它们的百年风尘。
-
维舟01-01通过上海近代的百货公司来讨论消费主义及现代性。就学术范式而言,可说写得很工整规范,但也因此没有太多惊喜。作者似更多地将之视为“现代消费主义在上海”,而不是说上海近代的消费主义呈现为某种特殊的现代性——当然,书中也提到上海的百货公司所体现的消费主义更多是外来移植性的,在其经营的综合性上又更多源于本土市场实践,但这些点均未深入展开。尖刻点说,本书的写作范式也有点像是“理论的殖民”。它是很不错,但好像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
月亮邮递员01-06史料丰富,然而都是史料而不见更深的讨论。确实是点到即止,你说女性是百货公司的广告策略对象,但是究竟为什么呢也没有讨论。
-
Capio11-04B站up主,種草的網紅,微信推文,各種購物節和打折促銷,上海百貨公司20年代就已經在玩兒了。十里洋場霓虹閃爍的先施、永安、新新;精心佈置的櫥窗;新新在屋頂裝設中國第一家民營電台;大新公司4毛錢一張票的自動扶梯……和現在的mall一樣,當時的百貨公司也有舞廳、餐廳、溜冰場,別具特色的屋頂遊戲場,因門票不貴受到大眾追捧,有戲曲表演,電影,還有魔術口技武術戲法,另配哈哈鏡遊戲機,天韻樓是典型代表;當時的廣告也已經開始運用各學科的研究成果推廣產品,永安公司在39年創辦的《永安月刊》就有不少介紹life style的營銷軟文……哇哦,難怪南京路上好八連的解放軍叔叔瞄一瞄就學壞……
-
东林君10-27角度不错,但没什么洞见。学术性的分析和描述常常让我回忆起不愿意做社会科学学术的最大原因:车轱辘话来回说。
-
Ds08-24感兴趣的领域,虽然认为自己来写未必可以把材料整理齐全,嘴巴最好不要那么毒,但还是觉得此书实在平平。最直观的感受是,连老师不像受过西学训练的人,在无数可以深挖的地方点到为止(比如“观看”“欲望”“平民”“阶级”),整本书偏重“史”而不重“论”。大多数结论是不证自明的(当然部分要归功于史料梳理),她想要发力推倒重建的论点显得非常羸弱,分析能力不强。比如在论证游戏场民主化时,她试图将民主化定义为向下的传播,但是由于缺乏去其他研究的勾连、分析不足和辩证地补充“维持阶级特权”,使得这一论证“看完即流产”。这本书就像一位展示自己收藏册的“老人”,可以用作工具书,但无法前后交叠、互相论证,最后交缠在一起直击你心灵。
-
糖罐子07-31特别好读,运用资料举重若轻,分析问题见微知著。
-
房顶上的猫06-12之前在社科院近代史所听过连老师的讲座,对书中很多内容并不陌生。连老师的文笔很好,娓娓道来又不失重点,历史叙事与理论分析融合的非常完美,阅读体验极佳。序言、结语、第四章和第五章对我启发很大,值得反复阅读。以消费主义为核心概念,探讨近代上海的百货公司在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意义,可以算最近上海城市史研究又一部有分量的著作了,相比之下,北京的城市史研究,可以开垦的地方还有很多,值得进一步努力。社科文献出版社为了包装这本书也下了很大功夫,不过有机会还是要读读繁体字原版,简体版中对于几张重要地图和表格的调整影响了作者的叙述。总的来说,是一本非常精彩的著作,富有启发性。
-
江海一蓑翁08-29作为加州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彭慕兰先生的弟子,台北“中央研究院”的连玲玲老师,在这本关于近代上海百货公司研究的论著当中,把一个通常会被归入到经济史或者管理史范畴的题目,做成了一项严谨、丰富而漂亮的城市社会文化史研究。她通过对于跟近代上海百货公司相关的各种史料的搜集、整理与分析,详细论述百货公司的发展背后,所呈现出的近代上海在消费文化、大众媒体、性别权力以及阶层区隔等方面的诸多面向,进而得出百货公司与近代上海的城市现代性的紧密关联。无论是其文字的流畅性与严谨性、框架结构的清晰性与合理性,还是其史料征引的丰富性与研究视角的独特性,都让人印象深刻。非常值得推荐。
-
丧心病狂刘老湿09-11史料运用不错,框架也还可以,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从时间上考量的话,近代上海在1900—1949年的半个世纪时间里发生的变革之剧烈,几乎可以被视为是每十年就要翻天覆地一次,那么书中所列举的这几个主题,在不同时期是不是会呈现出极大的差异性呢?其实是一定的。书里当然有提到过这方面的内容,但是问题在于由主题贯穿的材料组织方式一定程度上消磨了不同历史时期带来的冲击,所以读者对这方面的感受也会趋于平淡,不过瑕不掩瑜,期待未来会有更多近代中国消费主义方面的研究著作问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