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愿为奴(译文经典)
读书评论:
-
彼得潘耶夫斯基01-06如果你哪怕对自由只有一个概念,那么你就会建议我们去捍卫它,不仅仅是用矛和盾,而且还要用手和牙齿。
-
Kornel10-10“对我来说,我想我不会弄错,既然没有任何东西比暴政更违背上帝的意愿,因为上帝是无比公正和仁慈的;毫无疑问,上帝肯定在地狱的最底层为暴君们,以及他的同谋们,预先备下了骇人的惩罚。” 唉,也许只有在这种时候我才会羡慕信教者们吧。
-
冻汰清0⃣️一百年11-26想了半天怎么评价,终于想到了:很适合中国人看看。一本书翻来覆去说的就那么一点点观点,比较可贵的是写出的时间比较早,但也就这一个优点了。作者估计没学过中国历史,学一学他就得考虑这本书该重写了。
-
Invictus05-30自愿的奴役的第一原因是习惯。
-
粟阿姨02-14人们自愿为奴的第一大原因就是习惯。就是他们生来就是奴隶,他们在奴隶生活中长大。在暴君统治下,人们必然变得怯懦软弱,他们只想驱除暴君,但保存暴政。 (暴君)在犯罪之前,哪怕是最令人反感的罪行,他们总要先来一番动听的言论,内容关于整体利益、公共秩序,还有穷人的救济。
-
zk08-08基本可以看成是古罗马史的一方面体悟,有点意思。有的人名翻译了,有的又用字母,乱。最后的译后感悟太煞风景。
-
坐忘11-28译文生涩,原文也是啰嗦。
-
荀一墨10-23一般吧。400多年,論證過程本身是沒什麼說服力的。煽動性要比理性明顯很多。
-
巨米雨03-16挺短的,翻译得不怎么好,可以一读,读完就想想自己有没有参与到这个自愿过程中有没有为暴君添柴加火就足够了,1528年左右的书啊,就也别说道理浅显不浅显吧,再浅显现在还是有人不懂甚至还更进一步的为奴而奋不顾身。译后记也值得一看,本来写得还行,最后一句话直接吃了一嘴苍蝇。“前些年网上曾有一句话闹得沸沸扬扬:“宁可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虽说这不过是一句网络语言,但确实是很多中国女性的真实愿望。这不是卖身为奴吗?自愿为奴!”哦哟,水平不怎么样,癌倒是患得活色生香。
-
AOI03-11力荐~ 另注释有各种吐槽,法国人实在可爱……
-
歧木零03-26读到的批注本一种。读评注和原文好像两个人聊天,惺惺相惜,因此话特别多,就此便极有趣味。末后又一篇热情洋溢的译后记,居然还贴点网络段子,十数年过后不知作何感想。纸张用得太厚,为了撑厚度牺牲了翻阅的舒适度,可见在较薄的精装装订技术上面尚有欠缺。不过既然制作了这一本可见以后或许会收一些较薄的作品也未可知。期待。只是不知会不会收一些厚的作品,分作几册。上海译文社并无决心做标志性的丛书,这从反复洗版一点可知,未免可惜。
-
安提戈涅11-09从政治哲学史脉络的角度来说,这本书略显单薄,论证的人的“自愿奴性”也并没有多深刻多新颖。这本书的重要性在于,它首先呈现出十六世纪占据一席之地的蒙田式的写作风格,作为蒙田的挚友,拉博埃西的书写风格是散漫的,甚至会跑题然后不得不拉回主线,熟悉蒙田风格的读者会立刻辨识出,这也是蒙田的叙事特色,它克服了某种目的论式的暴政,旁逸斜出地添加引文(拉博埃西与蒙田都对古典著作熟稔于心),逻辑结构可扭来转去;其次,当然是这本书作为意义载体的工具,在历史上的征用史与阐释史,在拉博埃西后世的一些法国宗教战争中,人们甚至无中生有地为他的作品加入字句和主张,以此来作为自我的宣言。十六至十八世纪的叙事(包括编辑活动)中,有始终有一种非常疯狂的气质,它挣脱了后世定型的说话范式,充满了狂野、舒展、自由的气质。以后写文讨论。
-
# 斯弥 #01-25怎么说呢,就像是一篇超长的高考作文。。。。
-
李叔浅02-15有很多书只用看它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