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译文经典)

读书评论:
  • LV
    06-14
    罗曼·罗兰为人类文明中的三位稀世之才——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立传,将他们的爱与力,煎熬与喜悦尽数呈现在我们面前。阅读的过程,也是悲喜与共的过程,可从中体会人类的执拗与骄傲、悲苦与温婉。只是,距离傅雷翻译本书已近百年,书中文字可谓艰深,我虽竭尽心力,却也只读懂十之八九。感慨。
  • Vermillion
    01-11
    因为不想带到学校去强行在走之前囫囵吞枣地读完了。傅雷可以算是这本书的coauthor了,罗曼罗兰隔着书都能感觉出来文学评论式的传记并不是很方便理解人物生平,傅雷的脚注拯救了读者的理解。罗曼罗兰热情似火的传记把三个相似的忧郁厌世被当时庸碌群众不能理解的人物窜在了一起。三个人物的出场顺序也很重要,贝多芬在后两人的生命中也曾出现过。贝多芬和歌德关系的破裂也昭示了后两人相似的命运
  • 謐辻
    05-06
    不是很喜歡這種風格的傳記,結構非常混亂,作者主觀抒情也太氾濫,描寫對象完全沒有立體地呈現出來,感染力不及茨威格底文章。繙譯非常過時但讀起來很有意思。托爾斯泰那裡有點內容。這三個人我都還是比較敬畏的。
  • cylala
    08-04
    其实并不是很喜欢这种文风。自己瞎抒情。。。
  • 采花小贼
    02-20
    我承认这三位名人是伟大的,但我实在读不下去。
  • 科西嘉滕
    06-27
    傅雷翻译确实感觉挺好。忘了以前在哪看过一句话:唯有爱与艺术不可辜负。这本书里有句话挺有意思:艺术是人生底一面镜子,当人生变得无意义时,镜子底游戏也不会令人觉得好玩了。托尔斯泰还好点,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感觉挺孤独的。是不是英雄基本都这样呢?
  • Mark Quinn
    05-06
    久负盛名的三传合辑。资料翔实,纵向深挖,可惜感慨泛滥,缺少引起读者同理心的魅力。不知罗兰看到茨威格写的传记会是什么心情。
  • Bonnie621
    06-11
    整本书充满了西方文学的风格,充满了精神的描写,内心的探索,使人翱翔于伟人的伟大精神中,让人在世俗中有一刻抽离。最喜欢托尔斯泰传,因为有更多共鸣,他有着伟大的思想,也有着人的局限与矛盾,充满激情,同时又被地域及时代限制,那么真实,那么感人。
  • 软妹子顶呱呱呀
    04-19
    其实可以理解为一本对贝多芬 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一生及作品的充分观后感。写得倒是非常的深刻,不过我倒是对这三个人了解都不算多,所以读来十分生涩,像吃没熟透的柿子。
  • 兌之
    08-28
    一种虚张声势的浮夸语气,可能是罗兰如此,或者是傅雷的气质。
  • 菲菲小姐
    04-26
    不太喜欢这个版本呀,看到好多错别字呢。
  • 弗洛伊德先生
    03-25
    不知道为什么初中阶段要求读这么无聊的书
  • 傻笑
    12-16
    他们不过是不停止战斗 罢了
  • judetheobscure
    08-02
    傅译传记名著,罗曼·罗曼谱写的“英雄交响曲”,译文“窗帘布”系列又添新品
  • 乔达摩悉达多
    03-03
    傅雷翻译的真是一坨屎。我一开始以为是印刷错误,结果出现各种“底”还有好好的词语非要颠倒个顺序,难道是为了让自己显得高大上吗?
  • 醒省行
    05-04
    只看了贝多芬传,想看后面2个传,可实在看不下去。写传记功力不如毛姆和茨威格的,各种抒情和断句及引用,还有傅雷翻译中“的”全都翻译成“底”,各种出戏,一点都不通顺,只有叙事时是正常通顺语句能看下去。
  • 天徒想
    12-03
    不是对译名进行进行订正了吗?朔拿大?悲怆朔拿大?克莱采朔拿大?大概万字左右的文章竟然有一百多条注,把阅读体验切割得支离破碎。那些崇古的人贬抑当下的翻译,确实有很多不用心的工作,但至少贴合当下的语言习惯,这个译本不说它佶屈聱牙吧,也相距不远了。
  • 右手
    07-10
    26.2万字。只有正文的部分才看的进去,虽然也只是浏览。罗曼·罗兰说他绝非为了学术而写的,但这明明更接近于史书和文献,而非文学。脚注占了三分之一,严重影响阅读节奏,没办法想象初中生怎么看得了这种书。傅雷的译本广受推崇,但真的过时了,太多语言习惯和现代差异悬殊,比如随处可见的“底”就会严重减缓浏览速度,再有就是人名的翻译,尤其是米开朗基罗传,文艺复兴的巨匠们仿佛都成了陌生人。最后,罗曼·罗兰自己说,这书是献给受难者的,带着这种强烈的倾向,他把几位伟人书信里最痛苦的句子编织成了他们的人生,仿佛他们从生至死一直在呐喊,痛诉,愤慨,挣扎。看看他行文间多少感叹号吧,这样的书读起来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