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行暮

读书评论:
  • 蒼然
    06-19
    王朝的末世都如此相似——王权不彰,权臣独断,党派纷争,任人唯亲。其实国家治理,说到底还是权力的再生产机制问题——权力的传承与分散机制,一旦遭到破坏,上下各个位置都选不出合适的人来,德才不配位,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灾难。
  • 吴歈
    12-16
    当蒙古铁骑在西起大散关,东至淮河的数千里战线上向南宋发起全面攻击时,时人不禁浩然长叹:“凡今日之内忧外患,皆权相三十年酝成!”如此这般,因循苟且。光宗的隐疾,宁宗的庸懦,放翁的意气,稼轩的苦谏,京湖的孟珙和余玠,留正、周必大、赵汝愚、韩侂胄、史弥远。北伐,禅位,台谏,御笔,党禁...燕可伐欤?——以守为攻,以克于金;赈天下流民,以收其心;用天下义旅,以为其资;图强自立,以待强虏。
  • 甚小望远镜
    12-26
    二十年前的旧著再版。史料还算扎实,议论就差一些了。#如何一卷奸臣传,却漏吞舟史太师#
  • 小白tiny
    10-22
    有病还是得尽量治,后宫再开挂,也必须皇帝镇得住。南宋#延禧攻略 观后感
  • 栗子有毒
    08-02
    三星半。以古视今,古今同辙。主角换了,戏路没换。可见这土地没有希望。至于这本书写法上有什么缺点,并不重要。
  • 马默旌
    07-29
    冷饭再版,紧凑版的“明朝那些事儿”风格,看完略失望,但毕竟是学者写,背后见出不少考据功夫。本书有两重尴尬:1.“唯物史观”和帝王史观的矛盾,一方面作者不断指责晚宋困局是专制政体之弊,一方面又不断引用马基雅维利《君主论》感叹宁宗聪明些就不会误国;2.史学叙述和通俗读物的矛盾,书中所引奏议言论大多文白夹杂,非驴非马,既有心译成白话又不愿失了学究气,适足显示出作者在学院和大众之间的徘徊。作者多次从制词四六的内容来观照朝政,倒颇有启示。勉强四星。
  • 蔓生明灭
    01-16
    每每读到南宋历史时都有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悲凉之感。这本书以小见大,把光宁二位皇帝平常著述较少的生平放在南宋衰落的过程中观之,介于传记与史学研究之间,旁征博引,行文简雅。光宁之世几十年,弱君与权相,偏偏都无才也无德,也是南宋衰落的关键之一。
  • twinsanne
    10-18
    这个李凤娘的手段比宫斗剧里的各位娘娘不知要毒辣多少了.........
  • tiiiiin
    04-20
    光宗宁宗两代,完美诠释了“将熊熊一窝”。正是因为最高执政者的平庸,造成了国家发展的大停滞。虽然谈不上有什么大折腾——除了韩侂胄脑子发热之外——但是整个国家都已经被官僚们配合得掏空了。没有一个强力有效地领导班子,国家大概率的会走向平庸乃至衰败。这也是无可奈何得了。对今天的庸人政治家们,也是一个很有效的镜鉴。同时也为普通人提醒,千万要警醒这种私德尚可,能力欠奉的领导。
  • Fal Conde
    09-01
    鸡飞狗跳的皇室肥皂剧、走马灯似的权臣更迭,以及失败的对外战绩,是南宋中期的就给后世主要印象。在作者看来,上层集团这种暮气沉沉的精神面貌,是赵构和秦桧在偏安后共同炮制的“君相二元斗才”体系的必然结果。在此体系下,君相为了各自的地位苟且在一道,权臣成为君主乾纲独断的白手套,君主成为权相大权独揽的背书人。此举在早期虽稳定了临安小朝廷的地位,却同时留下了治国如同儿戏的巨大后患。在精神疯癫的光宗和庸碌怯懦的宁宗在位期间,缺乏了君主制衡的权相获得了前未所有的自由,却也因此造成了巨大破坏。作为权相代表的韩侂胄,先是为排除异己大开党禁,用莫须有的由头让朱熹们郁郁而终;后是为立威立德而草率北伐,耗尽了辛弃疾们最后的雄心壮志。在昏君弄臣的乌烟瘴气中,本可以趁金国衰落而所作为的南宋只能坐失良机,迎来蒙古铁蹄了。
  • 纳豆
    01-19
    关于南宋光宗宁宗年间的详细政治史著作。自孝宗后期直至理宗即位,可谓是巨细靡遗地详叙。隆兴和议之后,南宋政治逐渐走向滑坡,精神病人光宗和颟顸君主宁宗,开启了权相持政的一幕,除韩侂胄大肆诛灭理学、贸然北伐为始,又以史弥远首开二府于一人之风气,吏治腐败、将恬兵嬉的南宋,如何敌得过南侵的蒙古铁蹄?且戏作一句:苍天总为豪杰妒,不教寿皇遇武穆。
  • 亦關亦隴
    11-09
    宁宗弥留之际的那句自我总结真的很打动人心。他是一个好人,但不是一个好皇帝,幸运的是宋朝的皇室教育没让他因为心智的原因变成暴戾之君。虞老师还是一如既往的风格,行文之间处处可见对刘子健、王夫之和马基雅维利的推崇备至。文笔自然不待多说,专业性与通俗性兼而有之,就是责任编辑不负责,错别字太多了。
  • bookbug
    05-21
    在当下的讲史语境中,相较明清两朝,两宋不算显学,而对南宋的讲述尤少。本书是虞云国二十多年前旧著《宋光宗 宋宁宗》一书修订后的新版,以高宗后的孝宗、光宗、宁宗三朝政事风云,折射出南宋这一天生有着家国仇恨却只能偏安东南的朝廷因后嗣乏人、权相竞起而终于告别中兴幻梦、走向内忧外患的历史困局。两朝内禅、庆元党禁和开禧北伐等主要脉络写得既扎实又流畅,所以整本书都很好读。
  • songtong2010
    01-03
    很出色的叙事传记。管见有书中未提处,不妨分享。作者把问题归结于君主制,是比较传统的说法,个人看来,两宋文治靖国,谈于武之弊多,谈朝政之弊少。光宁二君,光宗权位不稳,多疑猜忌,宁宗却是如今所云标准读书人。手不废卷,行好清素,但就是不喜琐事,不谙行政。今日的业务干部当领导,很多就是这个范式。所以有人分忧,又都是内亲路数,唯恐不及。人无欲望,有时并非好事,例如政客无权欲,只有才情,那就是宋徽宗之流。宁宗才情也无,倒像今日量产博士,生活规律,刻板,无兴趣无嗜好,甚至饮食都符合今日健康标准,不善政治,纵没有韩史,也有他人。不能不说是教育走偏,而朝臣多出于读书一路,对实务太不关心,擅长斗嘴,不善权衡。因此经济失序,贫富差距惊人,战略军事完全外行。文人自觉有道德话语权,满足形式尊重,优礼厚待,才有如此局面
  • 谷谷哒。
    03-23
    宋代的创始者规划了一个有效的人才选拔机制,也有良好的君臣互动机制,以致于直到冗弱的南宋末世,依然有骁勇的军将,骨鲠的文臣勉力维持着一个家天下的忠臣困境。这也就是有宋一代沉痛悲剧之处所在。在父死子继的历史环境里,群臣唯一致力是死谏精神病皇帝光宗过宫;两位权相交替专政,而宁宗竟连是和是战都无法下定论。而做皇帝又何尝容易,不管是被妒后折磨疯的光宗,还是哭喊“皇帝做不得”却硬被推上帝位的宁宗,都让人又恨又叹。从朝堂国事演绎南宋的青山行暮,文质炳焕的政治史,虞老写得真好。
  • 戮世摩羅史仗義
    06-07
    1.资料引用不谨慎,辨析稀薄。如赵竑死于史弥远,即便没详细官方记录,别的文献里是否有迹可循?按注释,也当引用相关的段落并核验其可信度,仅在注释中点一下过于泛泛。此外,纵有部分引征文献辨析,却不是与记录同事件的不同文献印证,而是根据主观推断说服力大打折扣。2. 人物评价流于表面。赵惇、赵扩都不是有为明君,韩仛胄、史弥远是专横跋扈,然南宋末年为什么会出现权相专擅的局面?制度是否出现严重纰漏?比较北宋前期问题出在哪?比较北宋末期异同在哪?类似问题没谈,只归咎当事人私德有亏,固有理,但南宋末年制度不足纠错,台阁为权臣操纵的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书中皆未解答,遗憾。3.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批判有以今度古的意味。在南宋政治制度框架内讨论社会问题当以当时的制度加以剖析,而非以后人的优越性诘责古人。
  • 東寫西讀
    12-31
    靖康之后,宋室南渡,历经高宗、孝宗两朝积蓄国力,一度出现了中兴的局面。孝宗内禅光宗,废长立幼本是冀望光宗恢复中原,岂料传位于一个精神错乱之人,宵小构陷父子反目,竟酿成孝宗驾崩竟无人主持丧事的人伦悲剧。宁宗作为光宗独子,昏庸无能,在位期间,权相踵位,党争不休,后期继嗣无人,又给了史弥远私相废立的机会。历朝历代衰亡的表象就是皇嗣乏人,这是家天下君主世袭专制政局的通病,而归结于内,则是政治体制的朽坏。光宁两代朝局虽然未出现明显的崩坏,但是南宋中后期的历史走向,正肇始于此:皇权一蹶不振、权相递相专政、货币通货膨胀、军事接连失利、内忧外患不断。唐人有诗云“白日将颓,青山行暮”,虞云国《南宋行暮》描写的正是这段王朝转盛为衰的政治史事,虽然是本二十多年前的旧作,但是在研究南宋中后期政治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
  • 别带伞
    11-13
    传统人物传记的写法,写南宋晚期的帝王将相,抓住了弱君与权相这一关键,偏重上层政治权谋。但又不同于一般通俗读物的简单故事,行文不但简雅(作者本人十分喜爱文学,尤善诗),且随处可见对宋代制度的把握,以此勾勒政治人事,更显结构感和史家章法。加之能关涉外交、财政和理学思想,因此虽以光宗和宁宗的个人事迹为主,但还是颇具全局性。美中不足之处在于,对南宋晚期君臣的道德批判过重,有堕入传统道德史学的窠臼之感,但评论仍属公允(例如对宁宗的批评)。换句话说,这也可算是传统叙事史学的代表,尤其是对于普及读物来说,已经非常难得。考虑到虞老师的老师,程应鏐先生生前亦有《司马光新传》及对人物传记的重视,可谓一脉相承。晚宋史研究因正史阙如,有赖文集笔记,故难度不小。P.S 感觉钱大昕等清人的宋史研究很重要。
  • 久道
    12-02
    作者很不公平。他欣赏的君主,是清朝那种很有手腕,能来事的。他很喜欢动辄引用一段马基雅维利《君主论》,来批评宋宁宗无能、无为之类。说实话,我倒很喜欢宋宁宗,宋朝君主,宋仁宗排第一的话,宋宁宗应该排第二。他是非常尊重宋朝宪制的,也是“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那种,端拱而治,遵从宪制,有慷慨的仁慈,对士大夫的尊重,对经筵学问真诚的爱好,而没有对皇帝位置的贪恋。他智商不太高,也不怎么有为,这对君主来说,其实是美德。作者研究宋史,可惜了,如果去研究清史,估计会比较愉快吧。
  • iris_ls
    11-05
    编辑生涯最后一本书,刚刚窥见历史深处的影子,有细节有关怀,也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叹息。介于严肃史学和历史小说之间,反而有种别样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