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幕末到明治
读书评论:
-
yoraku04-12看完小岛毅的那两本小书,继续读这本,会很有趣。也期待看到更多关于日本史的新书,更感在日五年蹉跎时光,在宛如魔障之事上虚费了光阴,今时今日只剩嗟叹。
-
耗子04-15用近代化国家建设这一面来讲幕末史,挺有意思的,也不可避免地省略了很多事情。顺便,这本书里面不少错字和病句,编辑校正不走心啊。。。
-
陈小憨˙Ꙫ˙07-19只有叙事,没有分析。幕末时期,日本面对动荡而云谲波诡的国际局势,尽管内心倍感屈辱,它却不得不在艰难中挺身前进,未曾心灰意冷、意志消沉。为了重新崛起,怀揣着摆脱屈辱的强大决心,日本积极地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以求正面解决自身的问题。
-
以太12-15刷新了不少旧识。萨长同盟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参与战斗的人也比想象的少。历史毕竟不是教科书后见之明的一句话啊。
-
Waiting01-21有点枯燥,对完全不了解的历史,要是能多一点评论比喻就好了。这本感觉作者很厉害,很多地方考据仔细,但不适合我这种对这段历史完全陌生的人。最后一段最有趣,可能因为看着和国内历史有可比性或者更熟悉吧?
-
黎余04-26本书不宜作为入门,适合有些幕末史基础的读者,否则作者的一些独特的评论和观点都不知道针对的靶子是啥样的。翻译的不错,偶有校对错误,前面还艺州,后面就芸州了。不过,作者你有观点就对了吗?有些人是洗不干净的。对,我说的就是孝明天皇。幕末这摊子烂事,与将军,天皇是俩神经病有直接关系。传话都传不利索。
-
袍袍小寿司02-19传统萨长史观认为萨长等西南雄藩的幕末活动夹带私心(明为攘夷,实则篡权),本书“跳出萨长史观”主要挖掘“尊王攘夷”(目的)和“举国一致”(途径)八字目标,从不同角度论证,核心观点:萨长各藩的政治行动核心在于达成“举国一致”,因幕府衰微难挑此大任,故先行有强藩结合,再驱动其他各藩以致于全日本,举国一致后可谈“攘夷”(条约改正)。为此作者策略有a.对幕末历史事件做裁剪,隐匿少写对其论点不利诸种(如戊辰战争后期的会津战争)b.关键历史文本重新做精阐释(如萨长盟约的“决战”,船中八策) c.反复以“举国一致”强化表述和串联 不同角色行动一致性 d.对历史事件重新定性,如萨长并非密盟 ,这些策略在很多部分有启发,但尚不足够全面说服读者。作者似缺政治现实主义层思考想象,但仍不失为认识幕末日本好书
-
Shirleysays10-05幕末真是英雄辈出,繁花似锦的年代啊~
-
后浪02-21作者跳出以往幕末史以“倒幕”为中心的惯例,从现代化国家建筑的角度,梳理了从幕末到明治近四十年历史,关注了日本近代最重要转折的诸多细节。
-
雲樵主人04-08[《从幕末到明治1853—1890》读后感]日本的近代选择,使之由半开化国家转变为文明开化国家,实现了「脱亚入欧」,成为西方列强之一。而其近邻朝鲜、中国则不思进取和改变,渐渐地沉沦,任人奴役、宰割……个中缘由,令人深思。
-
朱鸰01-08时间地点人物,巨细无靡,就再也没有然后了。历史之为history,还是只在故事段子层面。
-
Yursler_钰04-23原书名为《幕末史》,所以中文的标题有些不准确,明治的内容很少,前面的五章叙述从幕末到佩里来航,开国到安政大狱,大政奉还,十分详细,许多细节都有讲到,第六章,应该继续倒幕的决定性的戊辰战争,但却没有讲,而是直接岩仓使节团,再之后的“西南战争"都是在幕末明治时期的十分重要的历史事件,也没有讲……如果了解幕末史1853-1867这段历史,是不错的选择,但从1868-1890明治初期的史实则太过简略了……该作者还有另外一部专著《戊辰战争》如果是因为有专门写这个专题,而在此书中故意省略,则有些狡猾了……
-
瑞鶴12-20这个历史的进程嘛绝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每次看明治的历史都特别感慨,坂上之云里头的很多神韵在当时是很真实的。
-
河童03-31关于“攘夷”的解读读来还是有收获的,不单是义和团式的极端攘夷活动,更多是以破约为目的的攘夷,最终实现与西方国家的平等。
-
不文07-11平淡无奇,泛泛而谈。
-
琸洳08-123.5星,然而翻译确实太“日系”了。很多名词我觉得还是应该有第一次出现的注释的。为什么明明面对类似的内忧外患,为什么明明改革与维新,武力与妥协的困难都是一样的,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就费边式改革成功了呢?书前半部分勾画出的公家和武家形成的事实上的多元结构,可能是一个原因。我想。
-
神勇老白兔07-29细节强大,史观狗屎。萨长盟约、岩仓具视的伪敕等历史文件挖的很细,但是给天皇一干人的无能洗地到中途自己都洗不下去。强行忽视幕末明治时期政治斗争的剧烈,以至戊辰战争、西南战争这么重要的事件完全回避,忽略一切无知愚蠢和恶意创造了一个朝廷幕府强藩殊途同归的为了统一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历程。
-
松雨轩09-17该书实为倒幕史,重细节而轻脉络,分析难比霍尔、安冈等。提到岩仓使团,不妨对比中日,同是遍访欧美,岩仓使团荟萃日本超一流高层,惊、醉、狂,而清末普安臣使团以洋人为导游,人微言轻。窃以为直到100后的1978年改革开放前夕,谷牧使团访欧之震撼才促使国家真正认真学习西方,还好来得及。
-
阿溟04-20有点后悔买了这本。倒不是作者写的不好,是大部分内容都知道了,作者的切入点还是太中规中矩,如果能写更多维度关于这个日本最大转型期的社会变化可能会更吸引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