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党权与党争
读书评论:
-
碾子04-01详细剖析了国党的种种问题,尤其是对抗战前的脉络梳理细致,通过与同时期cpc对比更是说明了问题。最后的总结章可以先读,但对抗战后六大左右的论述缺少衔接。如果能与49年后cpc党务挫折与弯路进行对比,可能更能说明kmt之问题。
-
枯城03-27党员贫弱,党权失落,党争炸天——焉能不败!......
-
黄渤海海峡散人04-04国民党的失误处即共的成功处,代表谁的利益问题(代表大家,就是得罪大家)、脱离群众、基层散弱、无组织纪律、派系丛生、官僚腐败。问题太多,蒋只好扶持新派系以图改革,可新团体很快又染上旧毛病,参与利益分配,越来越乱。近代史料丰富,殷鉴不远。
-
撒由04-04读完这本书可以充分地理解为什么党的组织建设尤其是基层党组织建设会如此重要了,无限的内耗,错误的方向,kmt的失败,抛去阶级斗争的史观,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自己作的
-
小小怪下士04-04读内容摘要的时候就说过“只读到这儿已经感觉是本好书”,读完也确实如此。作者考察得十分细致,但可能由于内容太多,很多细节读起来还是感觉不太清楚。另外稍微有点重复啰嗦,但总的还是不错。四分半吧
-
RayX10-11KMT的的组织度太差了,连苏共的皮毛都没学到。
-
letdouman08-26党治论成败,折射出无数问题,映照当下。为何民主宪政遥遥无期乃至中道夭折?从中又有新的启迪。公知们徒逞口舌,笔仗不断,真能改造现实!?
-
逃跑的太阳02-26社科文献的版本 很好核心观点即是国民党的弱势独裁:有独裁只野心而无独裁之能力。其源于孙中山在国民党建构中,同时吸收了苏联列宁政党的以党治国和西方民主国家的分权学说,而两者不相容。国民党在“以俄为师”的过程中,往往学表面,党权未能深入到基层中去,党组织涣散,党机器无法正常运转,无法明确自身阶级归属。此书在材料的选择和学术史的梳理上是很见功夫的,对于研究国民党“治党”有很多深刻见地,读者甚至能从国民党出发获取研究中共治党的启发。但看全书,未提及孙中山这种政治模式建构的深层原因分析,或与此书侧重于国民党一大以后的历史又关。
-
豆友13791529611-24“真党国”打败了“假党国”,确实是一件十分讽刺的事,然而最讽刺的事是天天把党国二字挂在嘴角上的那群人他们自己的党才是“假党国”,而对方的党才是“真党国”。
-
乔戈里峰01-31讲前朝的事,打本朝的脸现代政党制度与自由民主制度相伴而生,目的在于代表社会中的多元观点,方式为推选本党候选人掌握国家政权,政党职能限于组织动员选举,因而其组织力度相当松散。但在此过程中某些团体看到了政党的另一种可能:严厉治党从而厉行党治,在任何一个政治单元中,分散的团体不可能刚的过一个民主集中(决策前表达意见,决策后严格执行)的组织。苏式政党即为典型。王老师此书核心观点是,kmt所谓的联俄不仅是战略层面上的,更是意图效法联共(布)整顿党务使得党国一体。只怪kmt不肖,勉勉强强才实现了弱势独裁。然而,充分挖掘现代政党的力量真的是好事吗?苏式政党是世界政党史中的一做丰碑,它由列宁托洛茨基斯大林共同创建,许多国家曾试图模仿它,而真正深得联共(布)真传的想必不用多说,只有一个——: 。
-
匡扶汉室曹孟德07-21同样学习苏共体制建党,国民党烂到这个地步,怎么可能不败给全面胜出的中共!另外,抗战时国民党党籍混乱的描写实在令人发笑。不过令我疑惑的是,从书中并没有读出两种政治架构导致国民党政治机器具有的矛盾。这本书引申出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比如当时的国民党与今日的中共的对比,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言,这些教训可以作为今天的启示。
-
苦茶05-27王奇生,北大历史系教授,本书是其撰写的一部国民党史著作,标题的党员、党权和党争,代表了全书的三个主题,即从国民党改组开始,国民党的党员组成,当然也少不了与共产党的纠葛。作为接受苏联援助,并按照列宁党进行改组的国民党,其实与共产党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但是在清党之后,国民党的组织和成员就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从而让整个国民党变成了另外一副样子。而党权则是指晚清崩溃后,中国政府组织的原则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原来由科举知识分子组成的官僚机构,变成了由党员为主的政府官僚体系,而这个过程中国民党是如何构建出党权组织的。最后就是党争,这是国民党从执政党的需要出发,就必须建立起新的行动组织,那么军统和中统就必然成为党内之党,从而让国民党内部出现各种各样的利益纠葛。好处不说了,王奇生似乎没读过共产党宣言。
-
深渊大饭店05-26学苏学了半吊子,又要喊喊三民主义口号,又要代表全民,又没有任何社会基础 ,最后搞成弱势独裁政府的kmt,党权被军权架空,政权也拿不到,地方渗透无力,土豪劣绅钻空子,内部自己派系乱斗打压青年,外部又有能干的对手,除了暴力啥也不会,岂能不跪?
-
云归04-20新版看起来是出版社和作者联合圈钱……
-
房顶上的猫10-04社科文献新出的精装版,本书在学界的地位和学术价值配得上这个装帧和价格。编辑和文字处理上有一个问题,书中所引史料的异体字和错别字均未经过校正,有些字词直接读过感觉非常别扭,希望以后再版能改过来。弱势独裁这个解释方式和王奇生在书中对国民党组织形态的考察都非常精美,本书最大的价值正体现于此。国民党实际上是借鉴两个不能同时并立的政治架构,拼装了一台不伦不类的政治机器。王将其解释为国民党的一种漏洞百出的兼收并蓄。但如果继续延伸思考的话,在孙中山的政治思想中,为何会出现这种兼收并蓄?或者说这种兼收并蓄是孙面对政治危机时的权宜之计还是其政治思想或政治哲学的必然结果?这一点是王奇生在书中没有完全讨论清楚的,也是可能的一个思考方向。最后,感谢这本书伴我度过了最近一段紧张、焦虑、纠结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