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呼吸化为空气

读书评论:
  • 蘑菇
    01-10
    五个小时的书很快就听完了。作者在36岁即将走上人生巅峰的时刻,从医生变成病人,却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如何在短暂的人生里做最有意义的事情。
  • 吃辣条的贡丸儿
    01-28
    抱歉,真的并没有打动到我。我可以理解作者的初衷,但这样的文章更适合刊登在专栏或者网上,达不到出书的标准。
  • bird
    12-21
    毫无疑问,我们每个人最终看到的,都是生命的局部。去年年尾读《最好的告别》,今年读于娟式的自绝记历,倒是不错的每年生死课。文学的混沌让他投笔从医,正面生命的本质,到最后文学却又观照抚慰他思索的无尽悲伤。作为医生,谁能顺清生理与道德,把它们交织而不悖?生命的意义在形而上的层面诉诸上帝,在科学便是空无一物吗?“作为医生,我的最高理想不是挽救生命,而是引导病人或家属去理解死亡或疾病”。
  • froggy
    05-25
    哭着读完,还要什么评论呢?读它。
  • CYclone
    03-04
    虽然是一边倒好评的作品,但我总觉得感人度有限。作者身份的过强存在感弱化了读者情绪的带入力。
  • 酷老姜
    12-19
    作者保罗,原本可以轻松地成为一个英文教授,却因为对于人生价值的不断追寻,或是某种使命的召唤,弃文从医,成为一名“天才型”的神经外科医生(动开脑手术的那种)。然而,即将抵达人生巅峰的36岁的保罗被诊断第四期肺癌,昨天还是穿白大褂的医生,今天却成了接受化疗的病人。而此书就是保罗在生命最后一年里对生命历程的追述和生命价值的思考结晶,甚至此书还来不及完美地结束,保罗就匆匆而去了。此书的出版成了保罗的遗愿,也成了他献给有缘读者的礼物。 37岁的保罗已逝,于通过此书认识保罗的你我而言,他却是虽死犹生。嗯,我想未来我还会再读第二遍,第三遍……
  • 冷建国
    01-01
    读这本书如同读一篇长长的遗言,包含着时间催赶之下全部对生的热爱与对死的诚实,对科学的坚持与对意义层面更多生命内涵的思考和拥抱。生与死缠绕共生,失去任一者,剩下的那个概念都毫无意义。在新年的第一个小时中便哭了一场,感谢保罗与他的妻子,我想我会在某一天,带上一瓶威士忌,到他定居的那座小山上看看罢。
  • 熊阿姨
    11-21
    为热爱的事业做了半生努力,最后眼睁睁看自己从成功的巅峰跌落下来。个人的命运完全被癌细胞掌控,读文学系出身的作者很清楚自己正处在巨大的悲剧之中。这本书的价值,就是展示即便已经提前知晓结局,那些努力和自我审视也是有价值的,人之为人的意义就在其中。
  • 赫恩曼尼
    12-20
    “谁是真正的勇士/请他来到近前/一切虚妄过眼/他不会在意他人所言/他会昼夜不停劳作/成为朝圣者不断向前”。读到最后几页,沉重到不能呼吸。当呼吸化为空气,生命又有何意义。
  • 菊一文字
    04-17
    作者也许医术不错,但文笔实在不敢恭维,记述平铺直叙,思考没有深度,很多事例以为会有一个散发或引申却突然草草结束,对作者的遭遇深表同情,但这本书真的很普通。
  • N3utrophil
    12-27
    空洞,跟塑料花一样没有意义。更别说开头两个长长的序言。让作者安息吧,别去打扰作者了。
  • 安提戈涅
    02-21
    快读完这本书时,收到同窗的微信,读研时的授业之师在今天凌晨去世,同样是癌症。这种巧合太令人心碎了。我在猜想老师在生前有没有留下保罗这样的文字,那样一个细腻温和的人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又会是怎样的。这一刻,保罗的文字于我变得真切了,变成了一种“在我身边”的叙述。他的痛苦与尼采式的挣扎,热情里的焦虑与生之困惑,在人文学科里感受到的语言之虚妄与医学中面对的病身之沉重,全都不仅仅是纸面的叙述、他者的经验了。然而,“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只能自慰逝者的呼吸化作空气,共赴永恒的生命,而我们,呼吸着那混入了爱欲、哀怜、恐惧的空气,依然执着于将逝者的精魂尚未完成的生死道理问个水落石出。
  • 红皇后
    12-12
    每个人都做出自己的选择,我们或许帮助他人做出了选择,最终要为自己做出选择,这本书最精彩之处是作者为我们完全展现了一个人的内心选择,而我们最终认为他是对是错,又将是我们的个人选择。
  • 小乔
    01-07
    没有哗众取宠的用死亡煽情,也没有劝人珍惜时光的心灵鸡汤,而是诚实告诉大家在这条路上会遇到什么,不仅从病人,还有从医生的角度。最后妻子写的后记是这本书我最喜欢的章节。
  • Giddyap
    12-10
    医学与文学的关系一直很紧密。学过医的好作家不少:契诃夫、毛姆、鲁迅……保罗也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如果专职写作,他定会成为很棒的作家。这本书是他的遗作,首先好在文笔和情感,然后才是作者身份的独特性,毕竟医生与患者的双重视角不是每个写作者都能兼具的。这是一本沉甸甸的书,我想但凡读过的人都会有所触动的。
  • 雪歌
    12-14
    最近总是读关于生死的书,无论死亡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接受,最难面对的总是家人,自己反而是最坦然的
  • 仙境兔子不忘记
    10-25
    保罗呀,有一天,我要带着这本书来到你的墓前,和你聊一聊,也许你听得见。
  • 小轩Eileen
    12-13
    保罗对生存和死亡的深刻理解、对医生职责非同寻常的定位、以及直面死神降临时表现出的勇气,让他成为一个医者和患者的双重榜样。读的过程中我一次又一次被他的文字深深折服,捧着他妻子露西的后记我泪流满面,在前者身上我感受到深刻,在后者身上我感受到爱。2016读到的最感人的一部作品。ps,十分反感中文版开头的两个序,喧宾夺主,有种马后炮和“感动中国”式的无力感,建议从英文版序言开始读。#10.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