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道上的家
读书评论:
-
懋01-07【2020007】女性面对的困境,还是东亚三国最熟悉的素材。生活里带给女性常见、持久压力的方方面面,整个社会氛围就是一张网,压抑、绝望。育儿的每件事被写得很仔细,陪审的漫长和里沙子对女性婚后生活的思考。女性在育儿上的付出不应该再被“为母则刚”这样的话来说,这个说法本身就有问题,有“为父则刚”这种规训吗?双方的孩子要一起养育。妈妈们的理想更不应该随随便便为家庭放弃,为什么每次都是她们放弃呢?不要说爸爸们有情人了也是好爸爸,爸爸们不回家了也是好爸爸,更不要说爸爸们冷暴力了还是好爸爸。爸爸们别再吸妈妈们的血了,不做家务的爸爸们你出钱请保姆了没有?侵占女性的社会资源并且想一直这样下去,对吗?还有那些说自己儿子吃不了外卖必须每天有人伺候的婆婆们也看看自己是不是变成了这种“男人们”,强势压制弱势,坏。
-
文治图书01-06从育儿的困境管窥当代女性的艰难,这本书背后思考的是女性如何能确立自己的价值而不是社会赋予她的价值,去成为一个“不合格”的"好女人"去做独立的自己。男生也要读下这本书,去认识理解到这个曾经我们并不认为是问题的困境。
-
Shirleysays01-21【柒书坊好书榜】从题材上看,由《树屋》、《第八日的蝉》写到《坡道上的家》,角田光代明显没进步。虽然写的是母亲溺死幼子案,看似非常值得下笔。但在行文里,却来来回回的只能通过罪犯水穗,以及亲朋熟人的供词,探寻犯罪动因。以候补陪审员里沙子的现实生活作为水穗的镜像书写,很明显地将读者归类,用感同身受来讨好读者的写法并不高明。最后将犯罪动机推到丈夫身上,也是不费心思的结局。从故事性上,角田没有超越写金智英的赵南柱,依然把小说写的像纪实文学。如果对这类题材感兴趣,推荐是枝裕和的电影《无人知晓》。另外,这应该是一部女性成长小说。所谓坡道上的家,就是指婚姻一定是一条坡路,有上有下。想象与现实的差距不是生个孩子或者杀个孩子能填补的。马伊俐说的没错,且行且珍惜。婚姻不是幻想,是现实。
-
子非若12-31第一次读角田光代的小说。虽然此前看完了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日剧《坡道上的家》,但小说比电视剧更细腻,可以看到画面表现不到的人物心路历程。其中的杀婴事件,真的不仅仅是一个所谓的丧偶式育儿所致。每个当过母亲的人,都或多或少经历过那样的绝望时刻:觉得自己已经很累很累,可无论怎么努力都做不好,即使有人帮忙也是如此。身边熟悉或不熟悉的人都在藐视,怎么别人能做好就你做不好?(真想知道,所谓的别人到底是谁?)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这种挫败感让自己都恨自己无能,只能把气撒在无辜的孩子身上。真心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看到这本书,理解当母亲育儿的不易,不要对当母亲的女人有太多的苛责。
-
晓林子悦01-05小说整体布局是普通的框架,以主人公的陪审员身份制造镜像对应,在观察与代入中铺展情节。要把这样的故事讲好,作者的观察力和驾驭文字的能力非常让人佩服。洞察幽微,自然流畅,一切就那样发生了,就是我们的生活日常。男性对女性的压迫甚至是无意识的,女性自己也难以觉察问题的根源而无法诉诸于口的,在大众看来更是习以为常天经地义的,固化的家庭阶级结构。如此微妙,如此不对等,一点点消解女性的自信心。连孩子都带不好,是多么没用的母亲啊,只是这样倔强着,努力想做好却很难达到,在某个临界点终至于奔溃。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指向社会文化和性别政治,令人深思。
-
达咩01-02看剧的时候没觉得,看书的时候突然发现文中的老公,不管是里沙子的老公还是被告的老公都是pua吧。“他不是个很温柔的丈夫吗?就算妻子没开口,他还是想到了找自己的母亲帮忙带孩子。”“那个婆婆也是个好人呀,说自己可以随时帮忙带孩子。”“这样哪里奇怪了,她究竟有什么不满。”“为母则刚是这个世界对女性最大的恶意”
-
danyboy05-26电视剧有好几万评价,我没看,点进去扫了一眼,发现有些观众还在争论女主角是不是“作”。我很吃惊,因为读小说完全不会有这种疑问。我觉得,这个小说并非是简单的控诉,更不是那种简单的丧偶式育儿,也不见得就是在批判哪个典型的丈夫公婆父母。但这恰恰是本书细腻到令人震撼的原因:对育儿的女性来说,那些压迫、逼仄、心理暗示、绝望、无能为力等等,来自于生活的点点滴滴,是无声的压迫,源自善意的毁灭,因此是婚姻家庭的结构性悲剧,且掺杂着对家庭的爱,所以更加难以捋清责任义务。女性仿佛知道敌人在哪里,挥手还击却发现那敌人像一团雾一样消失了。小说看完非常沉重。作为男性,在目前的状况下,要多多自省,多多留意自己的言行了。
-
bookbug01-15不同于绝大多数人,我没看过去年那部同名的热播日剧,所以读时既没有剧透束缚,也没有太多情感设定,于是也会有更多的思考和想象空间。小说靠两条线推进,时间上是水穗溺婴案为期十天的审理,情节和情感主线则是候补陪审员里沙子听案时不断代入的自身经历。可以说本书就像镜子一样,里沙子在水穗身上照见了自己的婚姻和育儿家庭,而我们作为旁观者,却在几乎围绕案件本身和里沙子身边每件事每个人身上照见了自己,有似曾相识的场景和话语,更有不知不觉的无视和失位,无论我们是不是女性,这才是本书最动人之处。都说本书和由其改编的日剧冷静而深刻地揭示了东亚女性的身份、家庭与社会困境,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这面镜子或多或少照出了困境背后的症结:生为女人,首先是人,其次才是母亲妻子或女儿。“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是世界对女性最大的恶意。”
-
挟书谤王蘑菇酱01-19这是一本让我很想推荐给人却又不敢明目张胆地推荐给人阅读的小说,其中涉及的内容除了女性处境以外,原生家庭、文化传统、社会现实以及人情世故等诸多方面无不包罗,从《对岸的她》,到《爱情是什么》,再到《坡道上的家》,角田光代对亲近关系中的隔阂、张力与冲突,都有着颇为细腻的描写,细读下来字字句句皆扎入心扉,某种柔软的绝望感一直萦绕。我们以为众生平等,以为在倾听和倾诉上都做得足以形成有效沟通,然而人际关系中的不相对等引起的自以为是和负隅顽抗都在《坡道上的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若是仅将此书作为女性文学或者恐婚教育(尽管首先是此二者),未免就读窄了。另外,此书文学性比《82年生的金智英》实在高出太多,而且从其辞气不剑拔弩张但暗露锋芒来看,它值得有更多的读者。
-
邓安庆01-27这本书对我的意义是对女性境遇有更深入和更切身的了解。在这样一个社会结构之下,很多事情是习察不焉的“理所当然”,作为“母亲”的女性所遭遇到的和所承受的,明明觉得不对劲,却都很难明确表达出来。这部小说是一部“自省”之书,里沙子要逐渐把“内化”成自己行事准则的那些“当然”,从如空气一般弥漫的琐事中扒拉出来,不断地琢磨体味,不断地从自身境遇中追根溯源。这本书最精彩的就是它的心理描写,读来很能感同身受。
-
萨库拉01-10小说的文笔太啰嗦了,着重的也是婚姻和亲密关系里的情感控制,剧版的改编反而拓宽了它的内涵和外延,不仅精准提炼了育儿和婚姻中的“恐怖”时刻,还增加了年轻女法官和伊藤步两条故事线,全面展示了跟生育有关的困境,柴崎幸对角色战战兢兢的演绎也尤为加分。遇到这样的改编是小说的幸运。
-
狐梨酱01-06人的悲喜是无法共通的。所谓理解不过都只是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而已。
-
祝羽捷03-13过去我们觉得暴力是昭然的,是嚣张的,读完这本书我发现暴力可以以很温柔的面貌出现,在不知不觉中击垮你的自信心,让你彻底崩溃。比起激烈的暴力,这种潜移默化的伤害更加可怕,因为太难察觉了。
-
承欢01-022019年最后一读 一个女人在是谁的妈妈之前 首先是一个人所有女生注意啦 所有女生注意啦 当你的丈夫你的男友用如下语言质问你的时候“别人不都能干好吗?”“别的妈妈都能带好孩子?”“拜托,别人都能做好家务。”“别人哪会像你这样,这是常识啊。”请你大声告诉他“拜托,别人老公年薪三十万诶。”“上周,XX老公刚送她LV包包欸。”“XX男友去读博士了欸。”“XX的老公去健身了,倒三角身材超级棒的啊。”而不是一听到对方的打压就开始怀疑自己 真正的伴侣才不会这样做
-
单同学12-26又快到春节,该回家面对家人了。“那里的人,无论是对升学、就业、订婚、结婚、订婚仪式、婚礼,还是个性、经济条件,都设有不可撼动的界线,以此来区分“合乎常理”与“异于常理”。再怎么向他们说明这界线本身就有失偏颇,也无法改变他们的想法。即便除了他们以外,大多数人都是属于“异于常理”的一方,他们也不会认同,只会予以否定、悲叹,甚至蔑视。”
-
铁葫芦12-27我觉得大家实在是应该去读读,角田光代这本书不是只写育儿的困境而是在说社会对女性的不友好不友善,以及女性承担的压力太大。这是任何一个人都应该去看的,因为我们的同理心就是之前一点点丧失的现在需要找回来。
-
于北啊12-25“我们谁也不是,不是母亲、不是妻子、也不是谁的女儿,没有任何包袱,也没有名牌精品、工作、前男友,还有其他年轻母亲来束缚我们,有的只是天真的自信与满满活力。或许我们能回归本心,面对真正的自己也说不定。”做书的过程也是观念改变的过程,出版这本书才更理解当代都市女性对婚育的态度,难怪在看日剧时说这是恐育实录,没有过分渲染它,而是去认识到这种境况。朋友说这类女性议题的书再做下去我就要成妇女之友了,讲真多一点理解他人才更能理解自己。文治团队的开年重磅新书,2020.1.2全网上市,敬请期待。
-
烨伊12-27回首这一年大家在讨论的事,从这本年度日剧第二名的《坡道》,到《黑箱》,《金智英》,再到前段日子的PUA、春雷诈捐。围绕女性的争议从来没有停止,也不知道何时可以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