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议的力量

读书评论:
  • 薄暮秋风起
    07-10
    很难有好的异议体制。事在人为
  • 江胡骗子
    12-16
    异议有助思考和决策。
  • 龙云说
    09-01
    在一般性决策中,早期研讨阶段,引入异议是有必要的,团队执行阶段也应该坚定执行路线,小步幅修正路线~
  • 东林皆石
    07-19
    1. 异议会阻止我们对多数派的盲从,摆脱多数派的影响而进行独立思考。2. 异议会激发发散性思维,更全面深入思考,减少偏见,考虑更多可能性。“我们要学会欢迎而不是害怕不同的声音”。3. 提出异议需要很大勇气,异议者总是面对嘲笑与惩罚。4. 极化。5. 虚假承诺、魔鬼代言人法与真实的异议。6.空难、十二怒汉、斯诺登、琼斯镇、猪湾事件、古巴导弹危机、OJ…
  • fishbird
    12-13
    主要就是强调一般随主流的缺点,有一个坚持自己意见的异议者,会让大家更全面的考虑事情。但问题在于,异议者往往会受到排挤,不受欢迎,没人愿意做。真的没人愿意做,假的又没什么作用。这本书应该让管理者们多看看。
  • 拾芳
    08-11
    本书讨论的,无法拥有话语权的异议者是否应该发声,怎样发声,发声后对结果导向有何影响。或者是说沉默的大多数的意见应该被允许存在,因为有时不同领域压倒性的专注和共识阻碍了本应有的看见和决策。
  • Reed
    10-21
    异议很难维系既得利益,于组织有益,却于领导无益。利益的不一致导致异议在大部分情况被否决。
  • 驭风万里无垠
    09-28
    其实这不过是一本很薄的小册子,核心观点在于阐述共识的缺陷,持有不同的意见者并不一定手里就掌握着真理,关键是我们可以通过明确的异见者的个人意愿表达提高思维的发散性,从而真正发挥整体的智慧。当然书中的十二怒汉的辛普森谋杀案陪审团给出不同判决的案例,已经是经典的研究素材了。
  • whqnju
    11-21
    观点新颖,很有启发性。内容比较拖沓,翻译腔也比较重。
  • 闰闰
    08-07
    这不是一个无理取闹的故事,虽说副标题给了捣乱者这三字,但也给了双引号,言之有其理。书中举例都是经典案例,同时也没有就案例拓展的太广,而是基于这些案例层层分析。“我”要做一个异议者,也需要更多的“捣乱者”,立场不同角度不一样。古人诚不欺我,“人多力量大”。但古人也并没有说,力要往哪使。开放性思维和倡议,再加上随之而来的收紧。这都是在诸如风控中会被提及的事项,把所有可能遇到的风险都罗列出来(其中某些项,就是一些“捣乱者”提及),再评估各风险的发生概率以及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可具体数字化)。这里,就非常需要异议者,而多数人也需要考量异议者提出的内容。诚然,在现实工作中,如果在讨论的问题上盖着领导/老板的指示,“捣乱者”能够提出的异议就更加微乎其微。
  • 金风细雨
    07-17
    异议者都是不受欢迎的人,经常会遭遇隐形或者显性的孤立。在群体决策中,大家众口一词,会阻塞思想,趋于冒进,滑向极端,如《十二怒汉》里不假思索判断嫌疑人有罪、在古巴导弹危机里几乎点燃战争的引信。作者的观点明晰——写作此书,不是老调重弹“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平心静气地分析一条活泼的鳝鱼如何搅动起僵化的头脑,为团体迷思泼上一瓢冷水。唱反调的声音不是挑刺,更不是冒犯(如果发起者并非故意为之),睿智的领导者应该勇于倾听,善于接纳,所谓气氛和谐,不是共识凝固,而是开了道宽容的口子,让不同的意见顺利抵达。排斥反方,是虚弱的外向表现,思维开放,才能趋近真知,摘取预言的花朵(如ABC公司的收购案例)。但即使在随性的社交中,“一起讨厌某人”都足以成为友谊的开端,承认异议的好处,相当艰难。
  • 寒凌旭
    07-02
    就知道会提到《十二怒汉》,真的是典型案例。当你和别人不一样,当有人和你不一样。多数派为什么害怕持异议者?我想,我们大概还需要讨论判断力的问题。这里面值得深思的内容太多了
  • 五山
    07-13
    坦白地说,这个书不完美,有缺陷。核心观点陈述得不多,没有达到我预想的程度。但是这几天山东大学学伴的事儿,让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向大家推荐。群情激愤的背后,是可怕的群体极化。而我选择做一个异议者,并且坚定我的立场(异议者要坚定自己的立场,是本书的核心论点)。只不过我没有那么多精力去参与一次次讨论。但如果没有异议者,这个世界一定会走向自我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