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意学习发抖
读书评论:
-
叉烧煲仔饭09-27脑洞挺好的,感受得到「氛围」;但看得好累,叙事真的无力接受。
-
安阿姨06-09喜欢的故事依次是《我们到不来梅去》、《妈妈叫我沿着大路走》、《固执的孩子必须去死》、《有钥匙的地方,一定也有锁》,这几个故事相对简洁明了,可以看出一些些作者原来在报社的功底。其他的就太琐碎了,矫揉造作。还有几个和童话的关系真是牵强附会
-
springfield09-05真棒,故事好,结构好,感觉好
-
东篱07-29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故事来治愈。最后两篇最喜欢,《不来梅的乐师》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童话故事,也挺开心在德国有一位经历多舛的老奶奶也爱着它,果然想象是没有国界的,哪怕隔着语言这道屏障。
-
曹胖胖05-03劳动节我在家试烧德式土豆浓汤,家人说卖相不错,味道尚可,不过奶味太重久吃不惯,以后就别烧了。这本书通读一遍之后,给我的感觉就像土豆浓汤,好看不入味。
-
溪诚07-093.5 一开始觉得结构有些刻意求新颖,而且前几篇觉得是信息密度很低的非虚构,很像是大多数目前年轻作家喜欢写的故事,一些金句,描写一些陌生的场景,夹杂缥缈隐晦的叙述口吻,表达同质也乏味的生活。不过读到中间有几个故事还不错,文字也越来越深入和坦诚,挖掘到的东西开始更重。到后面又变得还好,纯粹的叙事又有点点枯燥。不过总的来说觉得还不错,是认真又努力去思考后得出来的文字,就会觉得值得去读。
-
马达+s+狐猴05-13我設想,小說家伊塔羅·卡爾維諾如果讀過本書,或會就這十個故事寫下他所熟悉的句式:呼叫特雷莎的女子 / 披一身水草的人 / 月亮的距離 / 從陡壁懸崖邊探出身子 / 看不見的異國 / 在你寫下卷餅之前 /命運交叉的愛情 / 圖書館裡的獵人 / 一切于一點 / 通徃家園的小徑。卡爾維諾爲向《格林童話》致敬,編纂了厚厚的《意大利童話》。《格林童話》有200餘則,《義大利童話》有200餘則。爲此,我覺得要給僅有十個故事的本書減一顆星。
-
把噗03-17Cool老师也太好看了吧…唔。
-
芫荽要勇敢07-12被《单读》上作者和吴琦的一篇对谈所吸引而读了这本小说集。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非虚构的游记、口述史与虚构的童话的结合体。作者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点子,即把她在德国遇到的人的故事与格林童话中的情节相呼应,把德国的历史与个人的生命史相呼应。几个故事看似迥异却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隔阂与和解。作者身为异乡人,在德国的生活中感到疏离,与访谈对象之间也总有难以逾越的语言和文化的隔阂,但在互相交换人生故事的过程中,却会发现这些居住于德国的人们在某个维度上——由于那些代际的冲突、民族的差异、流离的痛楚——也都是自己的“异乡人”。正因都经历过隔阂与边缘的体验,作者与笔下的人物得以产生共振。总体上文笔还是显得稚嫩,喜欢用短句,罗列词语,让文字的节奏显得很拖沓。有时过于疏离有时又突然用力抒情。祝愿作者写得更好。
-
diduanyan05-21三星半。最打动我的是后记,看得出作者想突破傲慢与偏见,找寻真正的自我,她的拧巴较劲也体现在字里行间。想象力和感受力都不错,只是读来不舒展,也许是尚未真正打开自己,也许是努力的心情太迫切,有时想要克制冷静,却显得疏离冷漠;有时自我太强烈,以至于过度解读甚至臆测他人的故事。一部真诚的作品,希望作者写得更好。装帧好看。
-
当心马路骗子01-01每个故事都在讲一个人和外部建立联系的过程,和这种联系建立后的状态。有时候这种状态最终只能打破。
-
严肃认真王十一12-25概念很好,通过童话故事串连,每一章都写了很多,看得出来,写得很仔细,唯一的问题是不吸引人,没办法让人有读下去的欲望,而我童年的启蒙书就是格林童话跟安徒生童话,这是我所能得到的为数不多的读物。
-
小野山11-01感谢作者传我pdf让我一窥全貌。本来是好奇,为什么在如今的中文创作环境下,有人会使用这样的语言写这样的题材,如果算童话,欠缺天真与童话特有的简单所造就的回味;如果是非虚构,又欠缺层次与深度,人物立不起来。比起现在流行的虚伪的寓言腔,确实真诚多了,但语言实在太不准确了。。。读者只能着急。
-
团酱05-13作者真是才华横溢啊!!!读完了这本书,我对德国或者说欧洲突然就失去了向往,不管什么时代,不管有没有围墙,人终究还是要过自己的日子,生命体验独一无二,全世界的玫瑰都可以很炫目。
-
安东。05-14是这样的,吃完权游第五集的shi之后又连续吃的感觉,真的很爽。你知道奶油绿豆鸡汤是什么味道吗?相信我,最好看的是引言。我还想再活五百年呢。“我真心地称赞,说写得美极了。”“特蕾莎的语言美极了,让我完全进入她的世界中。”哦豁,非虚构。嘛,我是来这里学习如何创造性地吹牛皮的,不亏。两颗星给文中出现的复读机,谢谢。
-
赵松05-11郭爽的《我愿意学习发抖》跟云也退的《自由与爱之地:入以色列记》,是最近两年出的介乎非虚构与小说之间的作品里的双璧。
-
安托万06-24那些德国故事如果当作虚构的短篇来读,真的是毫无趣味。如果当作旅行随笔,又因为抒情味过重让人无法投入真正的情感(原谅我这个没有见识的人罢)。最后,我实在找不到这些现实故事与童话的关联啊。
-
乔纳森05-13在我看来,这是一种中文世界里前所未有的写作:作者探寻异国,呈现的既不是物质层面(容易流于浮光掠影),又不是精神层面(适合书本长年研究),而是心灵层面。她摸准了德国人的心灵的频率,与之发生共鸣,居然形成最大的振幅。那种人与人的回响,令我震撼。这是第一部向我们指明了下一个十年写作方向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