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铁论(全本全注全译)
读书评论:
-
我困死了10-24这书读得人感觉得到桑弘羊的无语忧伤。就像是你和他辩论吃面条用叉子好过用筷子,他和你吵为什么吃面条不吃汉堡。心累。其实文学贤良所言极是,但就是搞不定“来钱”这件事。现实也很令人闷闷。这书特别适合买不起房子找不到工作却每每被“厉害了我的国”,感动破防的人。
-
四03-02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一场两千多年前的雄辩至今看来都没有任何社会语境的割裂感,大夫和文学作为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代表,都有建设性的观点,也各有失之偏颇。可见古代政治体系中以大夫、贤良、文学为代表的智囊们已经涵盖了宏观与微观、集体与个人的视角,就看决策者如何权衡运筹了。
-
陈某润02-20踏上风口的儒,空谈误国的典范。
-
有饭先生。02-17哈哈哈 桑同志 最早的社会主义者 哈哈
-
若你遇见她04-30相当精彩,这样的论点才有意义,千年不绝,法安天下,德润民心,文学确实爱民,但又不知道有些事情是谈不了的,时来天地皆同力,国富和民强要坚持两点论啊,有时候站大夫,觉得文学迂腐,有时候又站文学,觉得大夫真是高高在上,什么出生论、做官意义都能讲得出来,到后面最明白的其实是丞相使了,两边都没有恶意,大夫不想废除盐铁官营,并不是有什么私利,而是忧虑国家的财用,边境的军费。诸位儒生直言争讨盐铁私营的权利,也不是为了自己,而是想恢复古代藏富于民的传统,以便辅助朝廷成就仁义之政。前面的点评也非常客观,即使是在汉武帝尊儒之后,汉家官方学术思想并不是一刀切,君主往往会出于朝政的需要而进行调整,台面上所说和台下所行并非完全一致。或许汉宣帝所说的“汉家霸王道杂之”更符合汉家官方思想的实际。
-
这么近,那么远04-12按需。“《盐铁论》是西汉桓宽根据汉昭帝时所召开的盐铁会议记录“推衍”整理而成的一部著作。书中记述了当时对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的一场大辩论。该书共分六十篇,标有题目,内容是前后相连的。桓宽的思想和“贤良文学”相同,所以书中不免有对桑弘羊的批评之词。书中语言很精练,对各方的记述也很生动,为现代人再现了当时的情况。”
-
IsoNation01-13确实是千古奇书!文学贤良满口儒家经典、仁义道德、以农为本、男耕女织,对于治国理政的现实问题却给不出任何有用的建议,甚至一味要求恢复古制、效仿西周、废除刑法。因此到最后众公卿终于意识到和他们辩论只是对牛弹琴,会议演化为双方互相人身攻击。然而两千年过去,盐铁会议的核心矛盾还依然悬在头顶,每每触及,便又是一场伤筋动骨。
-
舒趣05-31读了五分之二读不下去了……大夫和文学的观点都没有绝对对错,谈论问题一定要避免陷入二元论之中。是否废除盐铁官营面临的是道德风险与系统性风险。以及,文学一方是很可怕的,过于“理想”甚至迂腐,满嘴仁义大概是另一种自我高潮。大夫面对质疑甚至会沉默,而文学呢?无论什么观点都不能进入他们思维的“牢笼”。
-
paris200509-27“所见略同”推荐——人生的引擎。对照《凯恩斯大战哈耶克》更显得意味深厚。
-
西西弗08-03一个国家如果非常“伟大”,就要小心了。
-
Mr.K02-18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如是而已。大道理一堆,于国事何补?
-
寒易冰03-08《盐铁论》是一本奇妙的著作,它通过会议记录一样的文体告诉我们: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开始思考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问题了。论题的中心是政府到底应不应该介入具体的经济事务?杠精一样的文学贤良,只会以道德标准来衡量经济问题;而实用主义大师桑弘羊以不变应万变:仁义道德当不了饭吃,百姓如果可以自己解决问题,国家就什么都不用管。这是中国古典版的凯恩斯主义和萨伊法则之争,其影响和引发的思考一直持续着。太史公虽然未能目睹这场辩论,但他的观点可能代表着很大一部分人的看法:故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
冲鸭11-07人类真是神奇,古人没有现代的科技和知识传播工具,却在实践中提炼规律,举一反三,想象力和逻辑思维都远超过现代的人。 现代的人天天沉溺在垃圾信息中难以自拔,最后成了虚拟世界算法下的电池和工具人。
-
夜阑静04-22中华书局此套三全本注文得当、译文准确,每篇之前更有题解以助读者深入理解,是初读子类书籍之佳选。盐铁论为桑弘羊与贤良文学等儒生的霸道王道之争,在政策上有进取保守之别,思想上则有现实理想之分。诸儒生指出盐铁官营均输平准之多不便,对民生有害,这种下层视角是高位的桑弘羊所看不到的;然而因此建议尽罢盐铁官营等武帝之政,复三代之治,被大夫指责不知变通亦属寻常。对外政策上文学大谈边地无用,要求去武行文,除障塞,以仁义导之,尽显其迂腐。以当代史观来看,儒生要求返三代之政,不合情理,是欲图倒退回生产力低下的奴隶制社会。本书中最长之散不足篇,贤良歌颂三代简朴,讽刺近世奢侈,而我所见的却是汉代生产力的大幅度发展,是历史的进步。在政策的宏观制定上,我是大夫非儒生;在个人品德与反映下层疾苦上,我是贤良文学而非大夫。
-
空谷幽兰12-13纵使桑弘羊政策偏颇~儒生们拿不出啥建设性方案,空谈道义~科科~没有贤君良相就是无用的毛锥子,当代的人有好多这种货色~
-
次山乃祖09-04理想主义与现实问题的冲突,全书的篇幅不算短,但不过是就一个问题在数十个领域重复论述而已。不论说哪方面的问题,儒生和桑弘羊各自的观点始终就那么两条。我只负责挑你的问题,但不负责解决你的问题。理想主义罔顾现实的困难,罗曼蒂克的解决方法实际寸步难行。救急式的官僚做派不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免加剧日渐积累的时弊。双方简直鸡同鸭讲,后世的问题,也就可见一斑了。
-
风间隼11-26可惜没有六星,读完感觉自己体内残存不多的人性又被杀死了一小半,无限怅惘。一边是永远热泪盈眶的儒生,一边是铁口冷面的桑弘羊,阅读中理智与感情始终在天人交战。儒生的道德评判似乎很难与人身攻击撇清关系,于是辩论从一开始就被带歪了楼,大半本之后才回到盐铁和匈奴的主题上来,但双方正好得以充分展现两种针锋相对的世界观。御史大夫的“默然”、“愀然”恐怕不能理解为哑口无言,而是“无语”。不愧是史上最精彩的儒法大战。
-
枫舞之秋06-162018.6.16 很难想象这是一场发生在2000多年前的辩论,理想主义的儒生认为他们胜利了,且次年辩论对手桑弘羊就被政敌霍光砍了脑袋。可我怎么看着大夫一次次的哑然默然,都是一种鸡同鸭讲的无奈呢?当现实主义遇上理想主义,每次和文学贤良们讲述中央政策的意图,都是对牛弹琴。不改革怎么有钱打匈奴?回应是推行德治,四方咸服。不调控怎么激活经济?回应是就不应该搞商品经济,应该崇古回到原始农业经济。我想如果桑大夫是个现代人,应该很想说句,you can you up, no can no BB.东汉末年儒家思想,迎来了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理想实践:王莽新政,盗贼蜂起,身死国灭的结局进一步证明了儒家崇古复辟那套只能活在纸面上。“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2000年前的国营重商主义实验,历史的厚重和传承如此吊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