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之夜

读书评论:
  • 哑古
    09-05
    “那些文字正含糊地诉说着人类的历史和渴求,事实上它们真正讲述的是我们的溃败。”——永远,永远迷人的波拉尼奥。
  • Miss_Cynthia
    09-03
    我为我能读到波拉尼奥而感到此生不枉,为这一本,也为他的每一本。
  • 李斯本
    10-24
    “文学就是如此被创作的——至少是为了避免跌入垃圾堆里。”
  • drunkdoggy
    09-05
    一种将个体与历史叙述完美融合的写法 节奏疾徐总是超常规又总是让人惊异的六个故事 所以人怎么可能仅仅追随历史的脚步呢?
  • 木一
    08-31
    “好消息是他们找到了耶稣的坟墓,坏消息是他们在耶稣墓里找到了耶稣基督的尸体。”
  • 羊的马孔多
    08-25
    #后知后觉# 更像是波拉尼奥写给此地人的情书,既然世界的坍塌和即将到来的无可救药的衰败已经无法避免,不如忧伤地抹掉眼泪写成诗。
  • alain.proust
    09-12
    波拉尼奥化身“那个业已衰老的年轻人”,犹如摩西一般在记忆与情感、祖国与历史的海潮之中劈波斩浪,完美契合卡尔维诺对新千年文学的最高期望,以轻盈、快速的奔马之势行进,既有结晶的玲珑、稳固、晶莹剔透,又有火焰的炽热、虚空、游离不定,左顾右盼摇曳生姿,在极短的篇幅内极尽所能地旁征博引,包容天地、钩沉古今,如一曲存在和意识交织吟唱的心灵史诗。
  • 阿伽墨得
    09-01
    1.年度期待之三。波拉尼奥是唯一能让我真实体会到“脊柱的颤动”的作家(且故事情节作用几乎为零)。2.当妙笔出现,在比如艾什诺玆,是名副其实的文体家那种好,偏技术性;但波拉尼奥是会让你觉得,仿佛有从内在伸出一只手掌,“遮蔽了理智一般”,是被掏空的灵魂,会传染的热病。3.陀—贡布罗维奇—波这一脉传承,这本看相当明显。4.波是真正对文学有赤诚的信仰而几乎没有偏见的极为少见的那种人(尽管本书有一句“法国人只看法国人的作品”但这算事实陈述)。
  • 卒子
    09-15
    业已衰老的年轻人如书封上高悬的眼睛逼视,临死的神父开始紧张的追忆。刚开始时时顾及年轻人而有拘谨,越往后越开阔放浪,几乎忘记目光只是偶有提及,以一己的经验串联起所有的国族与历史、隐秘与显伟。旁逸斜出纷纷洒洒,他的语言里喷涂出黑暗,夜晚如雨水落在智利的土地上。语言层叠错落,重复迂回,是诗歌的伟大韵律感,如海浪一重重纷至沓来。最适合连续而快速地阅读,让无数的意象迎面撞击,甚至在大脑里爆裂有声。
  • 远子
    10-29
    波拉尼奥似乎仅凭节奏就能抵达一种有效的诗意……上个月在天津一家咖啡馆读这本书时,我脑海中突然浮现出很多张脸和一些破碎的情节,而我感觉我可以把它们放到同一篇小说里,以类似的节奏写出来。——事实上我在读小说的时候经常会被各种念头给打断,这导致我读书速度很慢。但另一方面,这些瞬间也使我意识到,尽管有不少自我怀疑的时刻,我还是相信我有很多东西没有写,以及应该写。这其实是一种幸福。
  • 兔角
    09-05
    每页下方都有四分之一左右留空。本书的设计者可能不知道一张32开的纸究竟有多大。
  • 今天来抓香蕉鱼
    01-05
    还是那一颗遥远却仍未陨落的智利星辰吗?
  • 圆首的秘书
    08-21
    2666式“小全景”。“在智利就是这样创作文学的”,在其他国家也是这样。这是智利文学的危机,也是所有文学的危机。文学与农民无干,与社会无干,文学是希腊和拉丁作家,是庞德和惠特曼,是英国玄学派诗歌,最后是托尔斯泰。但最后才是托尔斯泰。地震总在瞬间停止,所有革命都像抽搐一般。但“这有解决方案吗?”波拉尼奥反复发问,于是走上了一条跟神父、跟维德尔完全相反的道路,走上了一条奥克西里奥之路,一条阿琴波尔迪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