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与中国人
读书评论:
-
粟阿姨10-15还是比较客观的,放在1953年是很超前的读物,但是现在看就有点大众化了。对于中国人和美国人的思维逻辑和生活方式上的区别,观察非常仔细,涉及的方面也比较多,对中国不了解的人可以看看,可以快速了解中国。但是跟历史学社会学方面的书籍相比,还是太表面太粗略了,没有深挖中国人这些行为方式的原因,对于党的看法太过乐观,很多结论,比如中国人的家族关系不可能改变的论点,现在都打脸了,现在的中国年轻人不再像50年前那么依赖家庭和父母了,中国西化的速度和程度都在打作者的脸。总的感觉,作者还是在以中国人的角度,看待中国和美国的区别。
-
chin09-17书中描述的传统中国人的性格心里特点,虽在文革中与传统断裂和40年彻底资本化的社会中冲淡了,但能为找寻当下多数人心理的困惑找到原因。现今的中国社会虽然仍然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但存在大量人漂泊异乡与原生社群的分离,亲密关系建立困难等新问题,且由于独立和竞争等西化价值观所导致的副作用。对于面临焦虑,避世和丧失生活意义的现代症候者,这本书指出来一些道路。另外本书的现实意义,帮助我了解一些周边的美国人又乐于奉献又敌视他人,在我看起来有些扭曲的心理。
-
凝眉09-18值得一读的好书。作为一个思维相对西化、又很喜欢古典文化的人,一边看一边感叹近年来中国思潮表面的西化“self-reliance 靠自己/个人主义”和内核里持久的“人际中心/关系文化”,还能在农村看到更中国、在城市看到更西化的一面。
-
经济人读书会11-06作者出生在中国,在英国取得博士学会,在美国执教。作者从文学艺术、两性婚姻、教育到政治、经济甚至国际关系等等,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寻找美国人和中国人的思想和情感特征。推荐人:周中
-
Kyyper07-01中国人与美国人生活方式的差异,可以归纳为两点:第一,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更重视个人的偏好,即个人中心。与之相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强调个人在群体中恰当的地位及行为,即情境中心。第二,美国人多情绪外露,而中国人则含蓄内敛。个人中心导致美国人在社会关系和心理上的孤立,情感作为个体生命的核心,他的波动自然极其强烈。以情境为中心的中国人在社会关系和心里层面倾向于他人,紧密地与现实生活以及身边的同伴相联系,一切显得温和平淡。
-
soloye03-08所谓文化心理人类学,或者干脆叫文化心理,大多似是而非。但也会出现一些金句。用文化心理来研究一个国家的国民性格,说到底是很有时间的局限性的。无论是孙隆基还是许烺光,洋洋几十万年,终究还是道不明说不清,也就做个谈资罢了。如果影响大了,文本本身也成了建构和塑造的契机和模板。更别说武志红之流了。倒对台译本有点兴趣,因为每一本书的出版,都带有它自己的地域和时间痕迹,即便是同一个原著的不同译本。
-
海叶圆02-25终于看完了~作者通过各种例证详细阐述和分析了美国人和中国人心理行为机制和背后的社会文化模式,很有启发意义且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个社会,并不会枯燥,对大家的一些疑惑例如为什么中国人对政府敬而远之?为什么官官相护现象普遍?在书中都可以找到答案。虽然最后的结论有些过时,但仍非常值得一读
-
顾闪闪03-25这本阅读初期就给五星的《美国人与中国人》读了快两年,不敢说自己读透读完了,于是就一直搁置着。毕竟两种文化内核的冲突表述再客观,阅读的人在看的时候依旧会选择立场进行预判,于是侧重点不一样,看见的是情境中心还是个人中心的生活之后给出的评价肯定大相径庭。尽管里面很多观点和问题分析由于时代的关系,看起来过于陈旧了。但回归两边文化的本质来看的话,确实是一本好书,可以理解到两个不同文化环境成长下的人,为什么就是有这样矛盾的冲突,以及利益所在取舍的行为为何不一致。当然啦,还有更多细节在里面就等你看了以后一起讨论吧。
-
lfzxsc04-11在今天看来就像是对新世纪新中国现状的描述与分析,书中客观不偏不倚的对比与评价,很值得今天的思考,反正我看的时候是时不时冷笑一声
-
团酱10-24在一个以超现代沟通技术为傲的社会里,“沟通”实际上成为通行的难题。
-
Tony10-21这部著作分析美国人和中国人文化差异,论点阐述的十分清晰,让我们对中美文化最基础的区别了解清楚,不过由于时间比较久了,所以有些观点还是发生了变化。
-
LucyQ05-2320190319-0523在中美贸易战之际读来别有一番感受,虽然许多例证已经过时,但是核心的观点和论证很能反映本质
-
珈蓝之境05-02挺好的一本书,正如书最后所说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中国与美国人都随着时代和文化引进有了新的变化,一些情况已经与现代不同,然而很多地方有让人感到:确实是这样,在自己的文化环境下,通过这本书感到了自己文化的优势劣势,反思自身,启发我们读者自己的思考就很好了
-
Ben12-08中国思想的西化速度恐怕比许先生预计得快很多。
-
深湛10-21虽然距离作者最后一次修订也已近40年,但作者那耀眼夺目的思想闪光点依然璀璨夺目。不得不说,作者对中美双方的研究和理解都透彻入骨。虽然最后两章对作者颇不赞同,关于工业化、城市化(尤其是计划生育,这点作者当时并不知)对中国情景生活方式的影响,我也认为比作者大得多,但作者这本书仍然堪称经典、一流乃至伟大。
-
爱自由的煜01-17严重落伍,过时的一本浅显性读物
-
江海一蓑翁11-23旅美华人学者许烺光先生的名著,借助于大量的文献、案例和作者亲身经历的生活体验,从文化心理角度,对中国人与美国人展开详细的比较研究。作者对于中美文化和社会生活特点的精准把握让人叹服。当然按照现在的眼光来看,中美之间的文化心理差异,很多其实是源自前现代性与现代性之间的差异,在中国高速现代化几十年后的今天,书中描述的很多差异,其实已经减弱或不复存在。尽管如此,作者敏锐生动的分析,仍然有着独特价值。其文笔也是流畅生动,可读性极强。后浪这个新版本的译文很好地展现了原著的不俗文笔,装帧也是雅致得体,值得收藏。
-
后浪09-27国民性研究、中美巨型文明社会比较的经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