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底层的生活
读书评论:
-
小喵06-09勤劳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就算再疲于生存也要抽出时间规划思考开拓眼界,不然只会永远停留在“穷忙族”。
-
裁歌03-06唉,生活不易。美国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完美。作者年近六十却亲身体验底层人民的生活,当然,有做的不够的地方,比如没有选择高薪的工作(五金店)以及没有选择住大通铺等等,但她所做的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为什么有人辛辛苦苦的工作,却仍然会因为缺席一天的工作而买不起一件杂货呢?
-
萨库拉03-22作者的ego太强了,一直在强调自己中产阶级的身份,只是纡尊降贵来底层世界微服私访一遭,很多自上而下的讽刺语气让人很不舒服,作为一个非虚构写作者不太够格,跟《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那位可以说是不相上下——美国的非虚构写作门槛是有多低?
-
Zoom.Quiet04-15是也乎,( ̄▽ ̄) 996.ICU 的最自然佐证...在发达国家, 底层人民早已习惯了 996 甚至于007...这其实原本是黑奴正常的一生, 直至北方发现黑人不是猴子, 也是珍贵的产业工人来源, 这才解放了农奴释放出一大堆没有公民权和工资的劳工来...然后...然后大家都知道了...中国不过是需要经历相似的过程而已...
-
后浪09-02《我在底层的生活:当专栏作家化身女服务生》(Nickel and Dimed : Undercover in Low-wage USA)一部读来辛酸又有趣的“卧底”纪实作品,一部探讨“穷忙族”生存困境的经典著作。
-
柯柯柯尼01-29芭芭拉在最后用自己这几段艰难的底层生活经历告诉读者,美国的贫富差距不仅没有因为那些看上去光鲜的福利政策而减缓,反倒将穷人推离了掌权者的视线范围。这个世界对穷人的不公是如此直白而残忍,在民主国家的职场专制主义以资本和分配的名义来剥削,叫人无法反抗。作者勇气可嘉,但她始终不是那些穷人,她始终都想要回到自己的阶层,所以文章总感觉缺了点什么。
-
撒马尔罕往事12-11看来何伟真是个异数,能把叙事和深度完美结合。芭芭拉虽然也是资深媒体人,而且以高龄做体验底层生活这么酷的事,但全书深度欠奉,故事的密度略嫌紧凑。当然可以理解成,留给读者广泛的思考空间。
-
阿远06-26如果你每天只想着三餐吃些什么,哪里的房租比较便宜,休息的时候如何不被老板抓到,那眼界就很难以开阔,整个人都会变得狭隘。贫穷就是这个样子。
-
sherry06-15穷人为什么穷?真不能简单贴上蠢、懒的标签。作者亲身卧底调查+真实数据,响亮的给懒于思考且冷漠的中上阶层人一耳光。太沉重了,即使写的是二十年前的美国,这样的社会悲剧依然在第三世界国家存在着。作者就给了碗黑鸡汤:“没人告诉你,就算努力工作,还是会发现自己仍深陷贫穷和负债中”
-
Iris-L05-21抛开真的学术思考和真的社会量化研究不谈,经济学我也不是很懂所以说不好科学性有多少,单就书来说非常非常好,翻译异常靠谱,每个戏谑的文字和双关都很到位的翻译出来了,甚至一些药物的名称都合乎场景的翻译出了一点小意味,好棒。作者是一个写作上训练有素的有观察有爱心的人,对“真实社会”充满同情和思考,但是定量研究到定性结集还是有很多说不通的逻辑bug在,但并不妨碍这本书成为一本为穷人发声的优秀作品。行文和观点集中、流畅,写作的口吻非常通俗、幽默,属于拿起来放不下的那种书籍,已经很好了,毕竟社会经济学的东西想要写的好看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现在越来越喜欢训练有素的decent的记者或专栏作家写的纪实观察文学,笔触干净有力,诘问直中要害,当得起畅销十二载这个名头,不是虚招子。生物PhD,well done
-
王大根12-05跟那本《打工女孩》给人的感觉很像:很自然会觉得,来自于这个族群的人,当然更能理解这个族群,也能更好地描绘这个族群,结果恰恰相反,书里字里行间都在呐喊“我已经上去了!我已经不是这儿的人了!我跟他们不一样!”唉。
-
剧旁12-07作者的实验本身的确让人敬佩,但调查过于简单,行文中感觉对笔下人物描述过于简单,不够饱满。既然故事叙事性偏弱,那么论述就该相应增强,但是论述部分可以看出是专栏作家而非学者的笔调,逻辑性和结构性差强人意。时不时跳回自身阶层的论述又让人感到居高临下(即便是自嘲)而非客观陈述。
-
不忍池05-08最近在学社会分层, 越发觉得在这个世界上,结构性贫穷远远甚于自致性贫穷。很多处于中上层的人并不见得比底层的人更有自制力,但结构的存在使得总会有人落入底层,这时动态的社会流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书就是一本跨越阶层藩篱,通过反向流动把握社会现实的精彩之作。
-
章赳赳04-27看完之后,觉得作者的某些总结性句子彻底道出了心声,尤其是那句——穷人早已消失在主流文化中。
-
小克08-13其实作者这个做法也不新鲜,乔治•奥威尔早就干过了,写过一本《巴黎伦敦落魄记》。这种书看着很堵,作者掀开了一个千疮百孔的世界,而且很难有彻底的解决方案。穷人的上升空间少,也总是被选择性忽视。他们真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唉,总之吧,作为经济相对独立的我们,真得时时提醒自己有多幸运。
-
吃咸梅干變超人02-02罗曼·罗兰说过,生活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这本书却用数据和最冰凉的学者卧底生活,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