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步:算法重新定义工作
读书评论:
-
天若02-07特别垃圾的一本书,作者是个社会学家,这本书的数据来源于访谈,全书都展示了司机的抱怨。以为有一些系统逻辑的阐述,结果仿佛是竞品写的专门喷优步的,仅仅访谈了125人就写了书,也没有对这部分人进行分析,全书非常的主观,浪费一天的时间,总共330多页,15页的前言,60页的参考文献,就知道有多水了
-
非理性01-14和算法基本没有关系,全书就是在讲优步不把司机当职工,就是零工,然后讲司机的各种抱怨,比如买了车型不给上更高档次的接单,刚开始赚得多然后扩招新司机调低费率,费用不透明,一天工作14小时不能上厕所,月薪5000完全不可能,对乘客缺乏管控,对司机一直管不判责,反正现在滴滴有的问题里面都有,看来各地的网约车都一样,司机和农民工一样就是干电池的劳动力,用完就扔
-
dyyiiiiii04-14基本上就是把事实讲清楚了,没有上升到理论,特别是如果作为一本劳动社会学的读物,没有马克思、布雷弗曼和布洛维中的任意一个有点说不过去。
-
学徒709307-31把优步替换成滴滴,我是这么一路看过来的
-
Askar09-21观点和翻译都很棒,这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待所谓的共享经济。全书充满让人激动的灵感。
-
子不语02-24没想到是实证研究,只是理论提炼不足
-
windflower11-21这些硅谷公司的经历好像有一条类似路径:鲇鱼:搅动甚至颠覆已有的市场格局,同时得罪很多既得利益者。靶子:因为其广泛知名度,以及对社会的深刻影响,被树成靶子,供各方讨伐。屠龙勇士终成恶龙:屠龙的少年勇者,在成功后(比如垄断),变成恶龙,啥坏事都干。比如,忽视消费者感受,官商勾结,打压异见者。最后,新的鲇鱼出现。简直恶性循环。全书火力基本都集中在批评Uber。感觉少了一个很重要的视角:如果没有Uber,出租车行业是否会更好?
-
Joey02-18作者自身的多重身份例如社科研究人员、新闻博客写手和记者的身份决定了这部作品并非是纯粹的学术著作,全书引用了相关的学术文献,但填充了较多的作者评论以及民族志资料。以优步平台的司机作为切口,考察优步如何利用算法控制司机与乘客。优步在国外的发展历程与国内的滴滴发展几乎相似,后者现在也已经成为口诛笔伐的对象。
-
S Zhuang05-26“优步其实是一系列矛盾的综合体”,算法黑箱同理。
-
盐少女10-29选了uber给投资人做sample,结果被老板说:Our investors are leftist people, each of them knows uber better than you. 感到不服气,于是花了一周,从10k看到S-1,从专著读到论文,所以说,我疯起来真是连自己都怕。回到作品本身,这本书是比较正统的社会学调查,虽然因为交叉引用了多个研究成果,在撰文序列上显得略有些散乱。值得一提的是参考文献部分非常有用,为我提供了至少10篇有价值的补充材料。平台资本主义之下,商业道德和数据隐私问题变得既严重又隐秘,雇主与劳工之间信息和权力的不对等势必导致风险转移行为,从而固化阶层,扩大贫富差距。科技神话有时带有误导性,因为算法并不中立,有时反而是在习得社会偏见并进一步扩大它。
-
寒草02-26科技及其刻意使用的新的话语体系对现有社会结构、观念、监管和法律带来了一系列的冲击,科技带来的广泛的社会影响常被隐藏在商业之下,值得格外关注
-
小圆子01-26很多打低分的人把这个当做互联网创业类书籍来读,但其实这是劳动社会学的研究
-
列那☪10-27以为是讲Uber内部算法的,结果内容中我只看到了无休止的“抱怨"。社会是自我进化的,会根据市场及政策优胜劣汰,如果只看到它是怎么”操纵从业者和消费者“的方面而去否定它,那为什么不能看到它推动社会进化的好处?如果商业公司不是为盈利而存在,那可真笑掉大牙了,难道只做公益让他们的国会去补贴?无能狂怒,说的差不多就是被新规则新秩序冲击没饭碗的守旧者。有狂怒批判的时间为什么不呼吁守旧者去多学新技能去适应社会?作者作为一个研究员,写这书带着自己偏颇观点,没有站在中立的态度也是让人不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