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与将军
读书评论:
-
谷今07-29还行。史料较新,但是研究层次不是很清晰。为什么会有将军和公司的权威倒置,这个根本问题回答得不清楚,来来回回的案例容易让人失去阅读兴趣。
-
Fan10-10全球化初期,荷兰人在被幕府铁拳砸了几次以后,学会用灵活的方法和幕府这种陆地强权交流,见缝插针浑水摸鱼,可惜等幕府衰落的时候,荷兰共和国的棺材板都被钉上快六十年了…
-
不長11-03以《荷兰东印度公司档案》为基础写就的一部不错的东亚海洋史著作,本书亦较为清晰地勾勒出VOC与德川幕府相遇及前期相交的大体轮廓。按此书之核心思想,这段时期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正可以体现出一个凭借暴力不断扩张商业网络的大型公司与一个陆地型的半集权半封建政权所秉持的价值观之间的交流与冲突。在叙事之余,人物个体的命运也令人唏嘘。莱顿大学高材生,VOC的得力干将——彼得•奴易兹,意气风发地奔向东印度群岛未知的广阔世界。但数十年后,他却落魄地蹲在江户的大狱中,妻儿丧尽,形如丧家之犬。陆权与海权的冲突在这一人物个体上,以一种较为悲怆的形式直观地展现了出来。
-
思想的苇草10-07德川幕府与荷兰东印度公司之间的交锋史,荷兰人本来本着在欧洲与印尼经验对待德川幕府关系然而盛期的幕府一一破局,最终荷兰人一步步尝试融入德川体系PS:荷兰人在于大型亚洲国家的交流中都是弱势方,欧洲崛起的神话不是起源于1492或1497年而是更晚期
-
洛水01-17factory是商馆呀北鼻
-
吃蛋挞01-07扫过,翻译差劲,p2“在17世纪初…而德川幕府对日本群岛的强势统治已经超过250年”,这恐怕不是作者的脑子可以写出来的吧…就内容而言也仅是差强人意,一本13年初版的书,最大的用意只是给“欧洲真正崛起于19世纪,而此前是亚洲的世纪”这个论断添上一个脚注,恐怕难称上乘。
-
坏人伯02-20题材和视角都很新鲜,荷兰想方设法要把贸易做到远东,一家贸易公司承担了原本不属于它的外交、军事任务,巴达维亚就是如此建立起来的,印尼也是如此成为荷兰的殖民地的。但在与日本人的交涉中屡次受挫,正常的交流无法实现。最有趣的一部分内容是从全球史的视角看荷兰与郑成功对中日之间海域的争夺,台湾是荷兰人整体规划图景的一块拼图,占据以后试图打开日本市场,而郑成功的反清事业也将视线投注在这块根据地,所以双方在东海、日本海鏖战,日本人当然也被卷入啦,因为和郑成功是亲戚嘛。
-
见识城邦09-19强强相遇,鹿死谁手?荷兰东印度公司与亚洲政权的缠斗重新定义“欧洲崛起”。2015年度杰里·本特利世界史奖获奖作品。
-
飘雪的海12-30提供一种不同的思路。理解任何国家都放到一个相应的文化逻辑下去思考才能了解事情的脉络。只是不知道是原文论述还是翻译的问题,有种乱糟糟的感觉,读得脑壳疼。另外,一直写日本工厂是什么东西?难道不是商馆吗?
-
思考的猫12-08挺有趣的角度,荷兰人好有耐心啊,更重商思维的模式和后来的英国又不一样
-
惠山老翁06-11原书内容尚可一读,翻译惨不忍睹。即便不期待译者有过硬的专业素养,但任何一个对日本史有起码了解的人大概都不会把本多正信和正纯父子翻成TM的“本田正信”和“本田雅纯”(p.58)。另外,把约定俗成的“商馆”强行直译为“工厂”也徒增困惑。
-
songtong201003-07作者最大的创见,是勾勒出不同一般理解的欧洲东亚殖民史。但最大的问题是,一直回避提出为何如此的原因。如果按照书中的行文看,似乎荷兰人因为自己的法律架构和世界体系与东亚发生矛盾,出于对秩序和规则的尊重被迫屈服。但在通篇,都可以看出作者在极力淡化殖民主义的掠夺性。最初是忽略了对主权国家提出商贸要求的非法性,之后也没有提到欧洲不承认亚洲享有欧洲国家的主权概念。虽然也提到了国际法的实质是殖民的帮凶,但仅说朝贡体系不接受,而罔顾根本就是硬要加之与人的最关键一点。那么是什么阻碍了荷兰人?最后一章中,终于不得不承认是军事能力不足,无法使用武力只得屈从。确实是最大限度考虑西方读者的心情,不提殖民的强盗性质事实。同时把一句“实力不足的屈服形态”就能概括的问题,扩展成一整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