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居己乡
读书评论:
-
若尘04-04看了一半才发现有两个康拉德。。犹太人在二战前的岁月中,一步一步顺从地走向死亡,这样的历史似乎永远在重复,而在新秩序的匈牙利,作为中产阶级代表的犹太人依然处于尴尬境地。家这个词,在人类历史之中,得来并不容易。。
-
噜噜09-14文笔好,翻译好。作者书写经历纳粹,又经历极权时代的生活。关于那些屠杀、那些死亡、那些关于自由的碾压等等,纵使已经太多太多,但仍值得去阅读,去思考。
-
一大坨01-07翻译不好,只能给三星
-
Te08-05熹微晨光中,鹳鸟夫妇静静地站在约柜上。许久没有一位作家的文字叙述可以如此打动我心启发思维了。原以为看过太多关于一战二战对社会破坏对人性的扭曲,不会再有什么新的,但Geroge Konrad这位匈牙利的犹太人,将他与他亲人朋友在逃亡、幸存、生活中的体悟与观察,用他不动声色却富有哲理的诗意文字,让身心仿佛都能置身其间的颤栗与分裂。作者有一颗对世界万物的赤子之心,同时对人类制造的灾难几乎冷漠的表白。那些消失的人与物,那些新建的时间与未来,无法替代与弥补心中某块缺失,可以全部承认,却没有理由全部接受。曾经有一种生活,里面的万物都有自己的时间和地点。祖父们在换上烟草色骆驼毛家居之前,没有理由不把外套挂在同一个衣帽架上。
-
马大象05-11【藏书阁打卡】一个犹太幸运儿的自传,作者在匈牙利经历了二战对犹太民族的残暴对待,目睹了亲人和朋友被法西斯“种族替代”,战后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员,经历了1956年的布达佩斯事件,成为这个国家里“不受欢迎”的知识分子。作者没有选择像昆德拉一样“生活在别处”,移民到西方世界,而是选择了“客居己乡”,在自己的祖国“做客”,近距离观察它,很多熟悉场景不仅出现在许多东欧知识分子的作品中,更让中国读者也感动深受:我们沐浴在同一片阳光下。
-
Bricoleur02-15好看。箭十字党横行,动辄拉人去多瑙河边枪杀的布达佩斯街头令人印象深刻。平日里的“小人物”总是在这种时刻成为掌握着生杀大权,但自己也朝不保夕的人。
-
#暗蓝#05-20作者拥有一种独特的幽默感,这种幽默感很适合应付黑暗,而在黑暗当中,“我从未远远观看我的祖国,而是始终在其中摸索”则成就了一种独特的荣耀。
-
怪兽很悠闲04-28翻译很有问题,好多对话都不通顺,不明其意,看了三分之一就不想看下去了
-
浣熊市垃圾回收10-26在一生中的大多数时候,身为犹太人和异见者的康拉德没有家,因为匈牙利总是个想要害他的地方,一开始是纳粹,再后来是老大哥。即便如此,在熟人纷纷出走呼吸自由空气的时候,他还是待在了家乡,流连于市井,平和地完成“激进”写作。大概是过早直面死亡的缘故,我认为他早就和受难达成了和解,并且能俯视自己的幸运与不幸,“在死亡的阴影下,面包更像面包,果酱更像果酱”。第一部分用过于冷静的文字描述着holocaust和好匈牙利本地人的冷漠,让人不寒而栗;第二部分是知识分子回忆录,从中一瞥1956年前后匈牙利血液涌动的脉络。
-
嘻嘻嘻04-16不了解东欧、匈牙利,甚至没听过康拉德这名字,仅仅是因为封面漂亮才买的书……文笔好,写得漂亮,书中不乏有关情感、欲望和家乡的哲思妙句,但是这种散文随笔真的不是我的菜,看不到一会俺就走神了。借用书里的一句话“如此美妙,又如此无聊”……
-
Timelessack11-13写得五六十分水平,讲二战经历比较真切,写二战后匈牙利划入社会主义阵营的时候越写越无聊。没看完。
-
岩井俊七10-25“为何活下去?为何战斗?为了哪个家哪个国哪个未来?”普里莫·莱维曾借书中人物之口提出这些蚀骨蚀心的问句,本书某种程度亦是对此作出了呼应,也许应该说,每位犹太作家或是流亡作家其实书写的实质都围绕这两个终极问题——“何以为家”以及“何以为知识分子”,按说逃过奥斯维辛、父母归来,属难得一见的劫后余生的团圆家庭,而康拉德笔下一样刻骨剜心:“你不但在为自己,还在为其他人活着。”“我欠布达佩斯一条命。”生者也许比死者承担更加难以承受的折磨与重担,日后不离故土和转入地下出版,他认为这是自己必须为之的公共服务与公共责任,家乃“紧握钢笔端坐之处”,对两个终极问题,康拉德的答案是重合的;不得不说书名(无论中英)精确、上佳
-
麦片06-15四星半,文字有温度,像雕塑而不像画,虽不顺滑却有可以触摸的凹凸质感,译者很棒(pmp)。知识界通过克制对权力结构的质疑来维持系统的有效运转,同时将自己视为遭遇不公的受害者,并因此解除了自己的责任感。今日读来有感。
-
北河沿井斯塔07-17恕我直言,一提东欧文学就是纳粹屠杀和苏联极权题材,好像除了这些就没有别的方式理解“东欧”了,这个区域的文化历史复杂性不能太依赖受害者视角。而且就算只能选这类题材来迎合读者趣味,这本也应该不是匈牙利特殊历史的最好入门,写得太个人、太琐碎了……
-
娄知县02-02非常动人。“我想要写那种随时可能被叫停的书,那种永远不会完成、只能终止的书。”
-
羊小熊12-22四年前第一次读到康拉德是在《天鹅绒监狱》里,作序的他谈论自身遭受的审查与监禁时的举重若轻和诙谐令人印象深刻。后来便找到了这本书,它的精彩和独特之处,文案里都说了。虽然前后历经这么长时间,但出版历程不算曲折,译者(译笔得各方盛赞)、编辑(不要脸了)、出版社(几乎没有删改)和设计师(第一稿就很好,但仍易稿八次)都很给力,希望我们的工作能为它找到最多的读者。期待与译者一起去匈牙利。
-
慕愁空01-14拿到样书终于有空看了一遍,感叹康拉德确实是一个有良心的知识分子,虽遭受过迫害但不自怜,享受过富贵但也耐得住清贫;虽然爱自己的故乡和祖国,却往往被视为他者(犹太人和异见作家),是为“客居己乡”。重读两年前的译文,感觉仍有一些可改进的空间,希望对得起读者。几点说明:书名《客居己乡》是编辑起的,应该夸编辑译得好;本书从英译本转译,感谢英译者Jim Tucker,匈牙利语原版是作者在不同时期写的两本回忆录,英译本经作者允许对第二部分进行了删节;匈牙利人名顺序和中国人相同,姓前名后,但英译本调整成了西方顺序,我也依照英译本译出,作者名字为了和正文统一所以采用了哲尔吉。发现几处印刷错误,影响理解的有43页第二段第二行的冒号应为逗号,108页的20年代应为70年代,会在加印时改正,请多多包涵!
-
三辉君12-06东欧经验一直是三辉出版很关注的方向,契斯系列、《天鹅绒监狱》、托尼·朱特的一些文论,再到这本《客居己乡》。这是一份关于战争、政治和生活的文学回忆录,犹太人、知识分子、小说家……作者的诸种身份串联起了定义20世纪欧洲的关键事件,它不只记录了屠杀、审查与监禁,也书写了历史剧变中个体如何保持独立、幽默与生命力,如何在黑暗时代与世界相互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