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伦马特戏剧集(全2册)

读书评论:
  • to Véra
    04-21
    罗慕路斯大帝,物理学家
  • 小百合爱吃肉
    01-13
    一个字,绝了!或荒诞,或悬疑,风格多变,充分调动起了读者的多重感官情绪,每出戏都忍不住惊叹,也太对胃口了,诚如迪伦马特自己所说,只管随着他的奇思妙想飞翔好了,而不要问其意义深刻与否
  • 荒岛
    03-13
    前几个剧本的时候感觉有布莱希特的影子,顺便观察到在剧本中通常有奏鸣曲的变化作为背景音乐。其中本人比较喜欢《罗慕路斯大帝,密西西比先生的婚姻,流星》。液化尸体,义肢,粪圈,古罗马神话,疯子科学家,谋杀的元素也很有趣。
  • :)
    04-06
    看了6/10,有点儿上头。其余4部以后再看。10部一共839页。他还有本侦探小说集...
  • 北溟鱼
    08-09
    迪伦马特真是特别聪明又特别照顾观众/读者智商的好作家。人艺以前用人偶的那版罗慕路斯大帝可比活鸡版牛逼多了。
  • 罗慕路汐大帝
    05-08
    “爱祖国不应该超过爱一个人。没有人会比一个祖国变成凶手更容易。”《罗慕路斯大帝》由此成为了我最爱的戏。
  • 天真和感伤的你
    01-23
    重读经典之三,亲爱的迪伦马特先生。
  • 看不见的城市
    12-06
    精彩绝伦。之前只读过迪伦马特的小说,没想到他在戏剧创作上也是同样的得心应手。重构并消解历史(《罗慕路斯大帝》)、宗教与神学的思考批判(《圣经》、《天使》)、浪漫主义的解构、历史与政治的一噱,道德难题,神话的再造、剧中人与剧作者的“对话”(致敬皮兰德娄?)……真可谓无所不能,着实佩服。
  • 尴尬洛夫司机
    01-14
    上册5⭐,下册3.5⭐,前面读的太爽感觉后面都不带劲了,这也许就是高峰后的虚脱感吧!
  • 4G小u盘
    02-21
    满分戏剧!《圣经》如是说:女菜贩尤为出彩!刽子手与守卫对答,主教评语值得一看。《罗慕路斯大帝》:皇帝的双关语,直视没落的坦荡。《密西西比先生的婚姻》:悬念迭起的开篇,偏执的执法者(说教者与刽子手的结合),因为恐惧而有的荒诞结合。《天使来到巴比伦》:官僚,乞丐,刽子手构成了世俗世界骨架中,天使也得颠沛流离。《老妇还乡》:衣冠委地,看杀老翁。《弗兰克五世》:穷人放声大笑,富人难以善终。
  • ivauke
    12-29
    自然主义拜物教和过分直白的隐喻实在太愚蠢了。缺少哲学,缺少世界观,缺少答案,讽刺成了精神胜利和逃避现实。同样学习布莱希特,被弗里施衬托得像个抄作文的中学生。这些缺陷倒是和国内反动的戏剧审美臭味相投(想想人民艺术剧院演出《老妇还乡》时候亮起的红灯…“黑豹”)。迪伦马特侦探小说很好,戏就只能算是平庸,没有太多欧洲味道,和缺乏文化的英美剧作家一个劲头。
  • Narrenschiff⚓️
    03-04
    迪伦马特并非使用隐喻来构成讽刺,而是最大限度地将人投入某种情境去做实验(即贝克特所言“场面的直喻”),并且最后的结果对每个主动行动的人而言都不可控。很难忘记第一次遇到《罗慕路斯大帝》时的心情,那时我坚信自己看到的(非历史的)罗慕路斯的平静和抗争,就像坚信第一次读《雷雨》时读到的周朴园的沉静。迪伦马特在虚构的幅度上没有荒诞派走得那么远,当我们抛去某些戏剧或哲学观念的执着、只是怀着对生活最基本的态度去看迪伦马特时,才会有最好的效果。利希腾贝格的评论是最好的注解:把真实的各种微小偏离现象看作真实本身,乃是整个微分学的基础,这一巨大的技巧也是我们的诙谐思想的基础,如果我们用一种哲学的严谨性来看待各种偏离现象,那么我们这种诙谐思想的整体常常就会站不住脚。
  • Neverfull
    05-31
    没有谁比祖国更容易成为凶手。
  • 程丁夏
    10-04
    新译五部剧作中,最可留意的是《密西西比先生的婚姻》。在德语国家本土,此剧重要性不亚于名作《老妇还乡》,现在终于引进,可喜可贺。迪伦马特的作品篇幅并不浩繁,值得出全集。比起拉美文学、日本文学引进的泥沙俱下,中欧文学的精品在华文世界的译介步伐还是太迟缓了。
  • 汤展望
    08-28
    本书唯一槽点就是封面做的太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