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
读书评论:
-
Tsuki12-19前言和导读受益匪浅,正文都是文言文晦涩难懂。文化教育和德育如何相辅相成,而不能顾此失彼?管理子女如何不失亲密?这些问题恐怕早已不是我们现代人的困惑,梁启超早已给出了我们很好的答案。
-
icancu02-10做的角度好,附录加一星
-
冬冬小玉02-21很幸运这时候遇到,把其中有助益的都摘录下来,作为修身的参照。之前很迷心理学,现在想想也是修身不好,许多问题自己缠绕自己,都应了启超的话,“受我教育多年,何故临事反不得力,可见得是平日学问没有到家。”又有,“现在这种困难境遇,正是磨炼身心最好机会,在你全生涯中不容易碰到的,你要多谢上帝玉成的厚意,在这档口做到‘不改其乐’的功夫,才不愧为爹爹最心爱的孩子哩。”
-
HoHo03-20自己古文能力确实不够,读读伟人的家信和演讲是很有趣味的事
-
胡小燕儿04-05本来是当做育儿书去阅读的,没想到却是育己更多。先生对待儿女学习的态度严谨,提倡教育最重要的是修身养性,比起一味地填充知识,打好德育的基础更为重要。先学会做人,再学做学问。这样的教育标准,不会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有所改变。
-
greatabel10-18风云入世多,日月掷人急。如何一少年,忽忽已三十
-
danyboy02-06梁启超的家书,闲时翻阅几篇挺不错
-
嘉凉05-26先生为人,处变不惊,心地清凉,烂漫向荣。以往只知他“公车上书”,如今细读他一封封送往大洋彼岸的家书,才真正受教了,领略其涵养、豁达与睿智。得父如此,终其一生为大小子女之前程盘算筹谋,关爱子女身心与精神状态,言传身教又及其严正深远,梁家姐弟的成长环境真让人歆羨。
-
Amlty11-17以德育统摄智育,将传统的修身之道贯穿于知识学习之中。
-
蓦.07-21书信部分淳淳教诲,慈正乐观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很受感动。这样的正念,在当今的教育中已经难觅其踪了。后半讲孟子讲知行合一稍晦涩,需要一定的功底,但很多语句如醍醐灌顶,惊醒世人。是值得细细品学的好书。
-
格雷西09-19父母真的是子女的起跑线。不过这个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参看康有为。
-
恶鸟08-14胜过老师南海先生了,尤其他的书目以及给孩子的书信。
-
维舟06-18从“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结果来看,梁启超确实堪称近代家教最成功的父亲之一(或许可以把“之一”去掉)。从他的家信来看,初期写法较传统,但1920年后有明显变化,这或许又与他对“新新青年”的寄望存有关联,其家教的成功,可能“开新”多过“持旧”。印象颇深的一点是他对各子女均相当开明,关心的也不仅只是其学业,当然,本书所受只是他的文字,但对子女的教养,两位夫人李惠仙、王桂荃恐怕也相当重要。又及,他家信中提及康有为身后“家里真是八塌糊涂”,“我真不解,像南海先生这样一个人,为什么全不会管教儿女,弄成这样局面”,这本身颇可见师徒俩的不同性情与家教。
-
汪小荷05-27梁启超给孩子的信,即便今天读来也毫无隔阂。有这样一位开明、民主、智慧的父亲,梁家的孩子不成才都难。
-
宝木笑06-22不管人在外面世界如何步履艰难和尴尬,总归人生是有限的,所以觉得最后还是梁启超赢了。当人生进入后半程,子女的光芒逐渐变成了一种莫大的温暖。这倒不是说,我们必须要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也不是因为梁启超家族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我们就认定梁是“最成功的父亲”。很感慨书中那些梁启超给子女的信件中,他像个笨拙的朋友,因为子女遇到的问题而时时检讨自己。很多人要么就是贩卖育儿经的“网红”做派,一副儿童心理学家的拿腔作势,要么就是无脑推崇“言传不如身教”,一味鄙视循循善诱的交谈。“怎样做父亲”也许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因为对于芸芸众生而言,生活角色总是水到渠成般来的突然。我们能做的也许只是每天拿出三分钟,静下来停止手头一切事情或者游戏,仔细地观察一下孩子,好好想一想如此缘分应该如何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