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乡年鉴(经典译林)

读书评论:
  • aiusker
    12-27
    发现14岁的自己读过,记不得读没读完,但是那种对威斯康星田园农庄的憧憬感觉一直在…
  • 阿斯克斯食书兽
    03-27
    这本书和冥想带给我的效果相同,都是让人平静的那种。但有些美国历史背景不看注释的话略显生涩。想起了自己本科六年来在教四楼后面小花园抠蚯蚓屎、看猫捉鸟、把癞蛤蟆赶到水里的时光。
  • 角落里的一条狗
    03-10
    直接从最后一章看起,包括序言就好。土地伦理的概念很不错,至今还受用。
  • 徐呱呱
    05-11
    ”这些沼泽的最终价值是荒野,而鹤则是荒野的化身。但是,所有荒野的保护主义都是自己拆自己的台,因为我们对它很珍惜,就必然要去看它和爱抚它,但是,等我们看够和爱抚够了的时候,就再没有荒野来珍惜了。有一天,可能就在我们施着这种善行的时候,在某个地质时期,最后的一只鹤将吹起它的告别号,然后从大沼泽盘旋着飞向广阔的天空。”
  • 米斯特里-塞斯
    05-03
    被称为土地伦理学的开山之作,可书中阐述拓荒者开垦农田破坏生态环境的反思和贫瘠的沙乡在生态学上对其他物种的意义的深度不够,信息堆叠过于碎片化了。(原是我不配读散文吧)
  • 洪满
    01-12
    【微信读书】上翻阅,看完了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自然文学式的非虚构描述,澄澈、博爱、清晰,引人入胜。没看第二部分的同体裁文章。第三部分是论述性的“结论”部分。
  • Mr.Wang
    12-26
    “我们的骄傲自满十全十美的社会,如今就像一个身患抑郁症的病人,他因为经济上的问题而备受困扰,结果反倒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了。”—奥尔多·利奥波德。土地伦理观的最大障碍在于,现行的教育、社会和经济体系是与其相悖的,而不是相向的。
  • 余幼时即劝学
    11-07
    很多观点之前未曾想过
  • 空问
    12-05
    我们上世纪就知道的道理,然而可能也仅仅是知道而已。
  • suuuumman
    01-29
    非常独特的视角,看得出来作者既热爱生活又善于观察。只可惜,博物学植物学这些让我们善于发现美的学科,在基础教育的过程中是接触不到的。
  • 一棵树
    03-15
    有些人在没有野生的东西的情况下也可以生活,而有些人就不行。这些随笔就是那些离不开野生的东西的人们之喜悦和身处两难的表达。
  • 的地得执政官
    12-16
    很难想象这本书之前(美国的)环境保护主义并未意识到生态链是环环相扣的,思想史的意义正在于此。作者是林务局官员,环境学教授,鸟类学家,在沙乡买了房子买了地带家人种树的实践者,对自然有深厚的认识和感情。关于生态保护的理论常陷入人类中心的自我悖谬,利奥波德并不否认这一点,但正因如此,人类更应负起责任。